• 8

房貸與收入比例評估

hoya0071 wrote:
很多人說買房靠的是衝動,但我真的無法不顧一切衝動買下去。
會想上來問問意見
也是想知道自己擔心的問題是不是正確的還是多慮了。...(恕刪)

有的人衝動點是在:這時機買會不會買貴,這算是另一個問題了(自住也希望保值)
但面臨預算問題,有沒有買貴是一件事,更重要的是能不能負擔得起
攸關往後生活狀況/品質,甚至是養小孩的計畫
幾年前想買房但沒買的當然很後悔,新竹縣市漲起來都沒明顯回檔
但目前氛圍倒是也沒續漲動力,現在想買多觀察也許比較沒壓力(不怕續漲)
為了要能正常付款,房貸月付是不能動的至少20年,所以會排擠其他支出(縮衣節食)
前面說的,把買房(新屋、中古)+購置列個預算表出來,還有將來的日常支出
你可以大概知道收支和可負擔貸款的能力,通常支出只會額外多(升息、臨時性、沒估到)
用買房預算去挑適合的產品(中古三房,較低總價新兩房)
剛開始看房,講白點都是好高騖遠 喜歡新的但又覺得好貴(超過預算2-3百萬以上)
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甚至也看到新豐、湖口去了(要考慮上班路程適不適合)
儘量不要高估未來收入,除非你很有把握月薪幾年能加個1-2萬以上,不然總有負擔風險
衝動有兩種結果,不是慶幸就是被反壓,包括了房價漲跌和負擔問題
房價漲跌也許是身外(個人資產多寡),但負擔問題是如影隨形(甚至有時入不敷出)
我聽過朋友幾年前靠高成數房貸+信貸(合計應該超過房價9成,好像還有作寬限期)
買了頭份尚順的透天,這樣搞當然現金所剩不多,沒裝潢甚至沒錢裝冷氣
還要養兩個小學低年級的小孩(學費便宜時期),日子過得苦是當然(夏天熱到全家哇哇叫)
不過是看好有漲價空間作的投資順便自住,而且也搭上漲價期,才能忍得下去
3-4年後據說賺了3-4百萬價差出場,但這也要有點機運
至少過得清苦,可能不是一般人為了有房而願意犧牲的

說真的,家庭買三房是進可攻、退可守(相較於兩房,兩房在養小孩規劃上略有不足)
真的沒辦法換更大的時,小家庭就算生兩個,三房住個10幾年都還算夠用
中古屋地點不要太偏的(機能、學區),住久也是習慣,有能力再規劃搬去新區域的新屋

hoya0071 wrote:
真的很少靠自己的
常...(恕刪)


我想大嬸我以"夫妻二人自己存錢買房"前輩的身份給樓主一點建議好了,
買房
真的不能太衝動。

不曉得樓主看過幾間房子了?
都是看預售?還是有去成屋實際看過?
大嬸我自己是比較喜歡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加上娘家以前買預售屋就吃過虧,
所以一開始就索定看成屋。

話當年(其實也就3年前而已啦)大嬸剛結婚還跟老公住在月租5500的小套房裡,
一開始決定要買房開始看房時,
因為剛結婚沒有多餘的頭期款(結婚也靠我們自己存),
除了三隻兔子外也沒多餘的家累,
不想花太多錢一次壓在身上,
所以鎖定大約400多萬的2~3房夠住即可。

還記得第一間看的房子是去找台灣房屋的仲仲,
馬上帶看了2、3間,
其中一間價格符合我們預算又是3房的老電梯公寓時就好興奮!
3房2廳、有前後陽台、衛浴都有開窗、12年國教中心點、基本家具、採光優良、環境安靜、雖然沒車位但附近好停車,
馬上就跟仲仲約了下一次帶老公再去複看,
老公看完也覺得不錯,
BUT!就是這個BUT!!
老公當時無意中問了一句,

沒有天然瓦斯但有自來水吧?

沒有....沒有....就真的沒有自來水!!!
雖然我老家是住在新北新店很~~裡面比這間還老一點的樓梯公寓,
但好歹也有接自然水管線啊!?

就這樣.....激動的心情馬上熄滅,
後來台灣的案子真的太少,
輾轉又找了信義跟永慶看房子,
或許是第一次心動的心情已經過去,
後面幾間再看時就開始慢慢在意一些細節,
從屋內大小、天然瓦斯、自然水、衛浴開窗、格局規劃、陽台、樓板是否會壓迫、採光是否優良、車位條件...,
到屋外社區素質環境、交通順暢、棟間距離、屋齡、大樓管理、學區...,
隨著房子越看越多,
頭期款也慢慢累積,
一天一天過去也不小心就懷孕了,
發現一開始預算的條件已無法符合我們最低跟未來的期待,
因此預算才慢慢開始拉高,
拉高的Level以當下頭期數目可負擔為基準,
因為都是自己從零開始存,
相對房貸負擔也好掌握。

後來看了差不多一年,
少說也看了50間成屋了,
自己畫格局圖給長輩同事參考、自己找建商的風評跟同事討論、自己實際到案子周邊繞個一二回,
瞭解到自己到底心中喜歡怎麼樣的房子,
知道自己的需求在哪裡,
屋主不肯降到買方心中的合理價,
我們也不急著當盤子,
就這樣,
前年底買到房子了。

最後成交的房子跟一開始心動房子,
開價其實也只差300萬左右,
以頭期款來說差60萬,
一間9年、一間2x年,
一間管理大樓、一間無管理公寓,
一間有車位、一間無車位,
一間在規劃過的新市鎮、一間在舊市區的小巷內,
一間瓦斯自然水管線弄好好、一間啥都沒有,
好險當年真的沒有昏了頭。

不過....
雖然買了房子,
但基本的生活品質我們幾乎沒有壓縮到太多喔....
買了房不就是想要享受的嗎?
為了買房而把基本的生活品質降到最低,
不是花錢受罪嗎?
基本上我們夫妻的平均月薪是樓主的....倍數,
有了小孩後還可以馬上無壓力的馬上備一台小孩接送車,
我們都這樣緊慎小心了,
樓主是不是也多考慮考慮?
我們看過的房子很少
中古+預售總共也才不到十間

很謝謝大家很熱心的給我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做參考
總之現實一點的考量,就是收入不夠。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五年內要提升到雙薪月入十萬,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在PO文前我就已經列了收支表,評估到底自己能不能夠負擔買房這一件大事。
但怎麼算就是沒辦法,所以也大概要把方向轉往五六百萬的中古屋了。
但又怕自己的想法可能有誤,才會想上來問問意見。

再次謝謝大家
每一篇回應對我來說都非常有用
也讓我學到很多


mimix1986 wrote:
我想大嬸我以'夫妻...(恕刪)

hoya0071 wrote:
我們看過的房子很少...(恕刪)


在下看了二年的房子,不管是新豐、湖口還是竹北,低總價的格局和地點都不優,相對的~喜歡的往往是負擔不起的價。
不過有200萬自備已經比我好很多了,重點是房子格局地點夫妻二個人喜歡最重要!而主要是交屋後的房貸,前輩有教過一句是“房貸最好不要超過薪水的一半”。
那剩下的裝潢和家具可以先求有再求好,先過得簡約樸素些,夫妻一起慢慢存慢慢賺有錢再弄,不然負擔過高以後會………連小孩都不想生!
現在小朋友都很敢衝,想當初我剛來新竹時,手上大約有120萬(含太太、父母親贊助),買了一間29坪(實坪)+平面車位的5F公寓,總價338萬,還記得當時的冰箱是兩個人花一小時從1F抬到5F,29吋CRT電視是我一個人從地下室搬到5F。當時房貸236萬,利率是8%。要不是隔年有抽到勞貸(5% VS 8%),不然我家大約5年就可還清房貸。

後來在竹中附近買一棟100坪的獨棟透天社區,原先一年管理費約1.6萬,現在已降為0元,這時自備7成(含裝潢家電家具等),房貸大約4年還清。

有房貸就會想認真工作,沒房貸就想退休養老,真是兩難啊。
"NIKON D200"+"12-24 F4"+"24-70 F2.8"+ "50mm F1.8"+"70-300G VR" +SB800
有經濟能力,能做的事情就變多了…

luzibin wrote:
現在小朋友都很敢衝...(恕刪)

hoya0071 wrote:
有經濟能力,能做的...(恕刪)


的確是這樣 所以每個人要評量自己的狀況 絕對不能衝動

說買房要靠衝動的人 是因為房子有讓他賺到錢 才會這樣講

現在買房能賺錢嗎? 誰知道

不如就回歸到需求面 自己評量看看

買房真的會讓你過得更好嗎?


我知道你是因為老婆很想買 這真的要好好溝通

我只知道 幸福絕對不是買房就能獲得的
老婆屬於滿聽話的,所以我們也不會因為這樣吵架。

她聽完我的收支分析後,也不太敢衝動下手。

現在雖然租屋,但生活過得很好很幸福。

我能預見如果現在下訂,之後的生活會有多大的變化…


我還是認為,再存多一點錢吧…

雖然有可能存的速度跟不上漲的速度

但我相信買房跟緣分也有很大的關係,時候到了,屬於自己的那間房,也會出現。

litchou wrote:
的確是這樣 所以...(恕刪)
hoya0071 wrote:
我知道這問題已經是問...(恕刪)


認真說,你如果有小孩的計畫,這個總價不是你收入負擔的起的,新竹托嬰有多貴你無法想像,我兒子光托嬰一個月花我22k,養個小孩一個月要花近三萬,加你的貸款直接吃掉所有薪水。
我家庭收入你兩三倍,房貸每月大概剩16k,養個小孩手頭都有點緊了。

ikuzobaba wrote:
認真說,你如果有小孩...(恕刪)


block大的托嬰沒意外應該是澤系列的?
竹北這邊的托嬰真的不便宜,
我自己寶寶是托嬰約1W9(月費1W4、註冊3W3左右),
便宜的也是有~但普遍都落在1W5/m上下,
扣掉教育補助3K最少一個月也是1w2跑不掉。

那保母呢?
保母可能月費便宜一點1W2~1W8差不多,
但保母除了月費還要最少再花三節費用,
算算其實也跟放托嬰的費用差不多,
就看父母理念的選擇了。

那再大一點放幼兒園呢?
公幼一學期基本費用記得是7K,
省很多~但粉~~~~~~~~~~~~~~~~~~~~~~~~~~~~~~~~~~~~難抽!!!!!!
健康、小康的家庭要想3歲就抽到公幼的機率......幾乎0,
那私幼的價格落差就大了,
從月平均9k~~~~3W以上都有,
但中位數差不多也是落在1W6左右。

以樓主夫妻的情況,
真的小朋友的規劃也要謹慎些,
除非有後援就不用想這樣多了.....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