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只要新竹市政府的行政中心還沒搬到台肥這塊地附近, 新竹市是不可能願意合併的,
想想如果合併之後, 依照兩邊縣市政府既有的辦公空間, 還有兩邊縣市府所在區域的腹地容納量(必須要機關用地)來看, 新竹縣市政府合併, 行政中心搬到竹北光明六路的機會比搬到新竹市中正路機會大很多, 老實說, 現在新竹市政府所在區域早就不夠使用, 所以才會有各局處必須搬到其他地方, 像是衛生局在建功路, 文化局在東大路, 勞工處在國華街, 稅務局在中央路, 消防局在西大路, 警察局在中山路, 環保局和選委會在南寮, 瓦斯自來水也各分其他地區, 如果現在就談合併, 依照建設經費考量和兩邊公務人員的合併, 最後行政中心應該會落在新竹縣, 加上現在法院地院檢察署, 水利署第六河川局, 國工處都已經搬到竹北了, 如果原本規劃在台肥的新竹市政府還搬到竹北, 那真的要得罪很多建商朋友了...
小鳳仙 wrote:
馬路只要開到新竹市就...(恕刪)
新竹市可以發展為熱鬧的商城(downtown),竹北可以發展成高居住品質的住宅區(uptown)(我看到很多國家的高鐵站附近都發展成高品質的住宅區,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竹南可以發展成新興的工業區,竹東、新豐、新埔都有各自的特色。就像是新竹長大了一樣,應該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國際級都市來思考未來。
除了天堂,沒有甚麼地方是完美的。但是不同地區的居民,若以情緒性字眼互相批評,只會互相拖累,大家發展都停滯,因為互相惡意指責,只會讓不知情的人看笑話,讓本地人沮喪。
雖然大新竹各地相互競爭,但其實是共榮共辱的(大家最關注房價,其實,如果竹北房價崩盤,關埔會獨漲嗎?),我看不同地區的人情緒性互相批評對方的缺點,其實都是有私心的,期待別人都認同只有自己住的地方最好,其實這有點像是祖先的"閩客械鬥"、"漳泉械鬥"的文明版。其實,當時如果這些祖先有遠見,能攜手同心,哪裡輪的到各種外來政權不斷的對我們予取予求呢?
小鳳仙 wrote:
馬路只要開到新竹市就...(恕刪)
一條四線道的橋能舒解多少車潮? 在加上兩端若一下橋又都遇道幹道紅綠燈, 這樣不過是把車堵在橋上....
若是蓋橋可以解決問題, 乾脆每條接到興隆路的幹道都給他蓋橋跨過去, 像玩模擬城市一樣
但這樣鐵定是大悲劇, 因為平面道路根本消化不了, 只會讓原本幾個地方大塞, 變成更多地方比較沒那麼塞
塞車的問題若是蓋橋可以解決, 那還真是簡單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中山高台中段的交流道, 本來就會塞的地方, 現在還是塞, 還是回堵
新開的南屯閘道, 現在變成上下班時間閘道口的平面道路塞翻了......
但當初規劃的人會這知道嗎?
高鐵要過河, 就蓋自己的橋, 台鐵要過河, 也蓋自己的橋, 自來水要過河, 蓋自己的橋, 車子要過河, 也蓋自己的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