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請問新竹/竹北哪區較保值?


蛋個人認為哪邊有學校,有商場都會保值。但最重要的是哪邊人口會持續移入,哪邊有新的產業會進入,這對保質都很有幫助。目前竹北就兩區持續有新的產業移入,一個是台元,一個是生醫園區。再以交通來看,高鐵站區這邊鐵路交通OK,連接國一三的對稱性最優,縣府的設施最少(沒運動場,大型商場,政府機關),自強南路,文興路上吃的也漸漸起來等等考量。,個人以為不考慮高鐵區。縣二可能比較優。,...(恕刪)


幾點不同的看法:
1.人認為哪邊有學校,有商場都會保值。但最重要的是哪邊人口會持續移入,哪邊有新的產業會進入,這對保質都很有幫助
-->到底是"屋以地稀為貴?"還是"屋以人稀而貴"?以北市為例,中正,大安,信義為房屋均價單價較高的三區,中正及大安是老區,信義在15年前算是新區,15年前(小弟正好買人生第一間房,買在南港區南港高工隔壁,968W)信義區的屋價和中正,大安區是無法並論的,比南港區稍高一點,比松山區大部分區域還不如。15年來因為整個北市重心移轉及市政府遷移,信義區房價直噴。中正,大安區也是扶搖直上,只是漲幅不如信義區,但是此篇討論是哪些區域較"保值"而非增值。我個人還是認為,一期的保值度應該是最妥的,

2.竹北就兩區持續有新的產業移入,一個是台元,一個是生醫園區。
-->台元離一期似乎更近吧?而且已經是一個以"萬"人計的園區,而生醫園區目前還在起步階段,會到什麼規模,目前只聽的到還看不到,有遠景卻未必有成績。

3.高鐵站區這邊鐵路交通OK,連接國一三的對稱性最優
-->竹北由一期開車到高鐵站,不也就最多這麼15mins(含紅綠燈),有差這大?

4.縣府的設施最少(沒運動場,大型商場,政府機關),自強南路,文興路上吃的也漸漸起來等等
-->縣府旁的政府機構會比二期少?那不是活見鬼了?縣政府,縣議會,稅捐處,文化中心.......不都在一期這裡?大型商場的話,我還想問一下二期除了幾家頂好,還有哪些大型商場?一期這裡有家樂福,HOLA,HOMEBOX,三民路底與中正東路口,也有家頂好。運動場的部份,一期的確是沒,一二期不也就是隔著中山高?運動場不也就依偎著一二期的邊上蓋著?應該說是一二期共用都方便吧?

我的想法很簡單,真要自住首選保值,特別是首購。一般首購族往往很少著超過10年,會隨著自己經濟情況的好轉,家庭成員結構的變化(新生兒,小孩長大....),而會換屋不會住很久。所以我一直常建議年輕人特別是首購族,眼不要高,心不要大。只要看到5~8年內的需求即可,實用性是第一考量。別給自己帶來太大的經濟負擔,一樣是三房,why一定要去選新建案跟好建商好建材?然後讓自己多花錢?買在好的地段保值的地段,又有著豐富的生活機能,why一定要買貴鬆鬆的新屋或是預售呢?

(ps.我沒一期的二手屋要賣,我住一期縣府後面住了7年多,我真的覺得這裡很好很舒服)
"Do it ", the best solution !!
非常認同,

這就如同有人第一次買車, 都希望買新車.但是都忘記了每個人需求會變, 現況會變, 習慣會變(尤其年輕人剛出社會,剛工作, 還沒結婚 沒家累...),結果買了新車辦了貸款,開銷變緊,當需求改變很難有彈性,只能勉強自己接受.

買房金額大更是如此, 將資金算得很緊俏的, 要裝修,要換屋就會顯得困難重重.最後就是勉強自己繼續住下去.

買屋記住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當你在要買這間屋子所考慮的任何優點與缺點,
在你要出售時別人要買你的房子也是一定會有相同思考邏輯.

所以一味單看價格因素(或是其他理由)勉強自己購入時,屆時要出售時,相對來說是不是也會很勉強?


豐島 wrote:
我的想法很簡單,真要自住首選保值,特別是首購。一般首購族往往很少著超過10年,會隨著自己經濟情況的好轉,家庭成員結構的變化(新生兒,小孩長大....),而會換屋不會住很久。所以我一直常建議年輕人特別是首購族,眼不要高,心不要大。只要看到5~8年內的需求即可,實用性是第一考量。別給自己帶來太大的經濟負擔,一樣是三房,why一定要去選新建案跟好建商好建材?然後讓自己多花錢?買在好的地段保值的地段,又有著豐富的生活機能,why一定要買貴鬆鬆的新屋或是預售呢?

(ps.我沒一期的二手屋要賣,我住一期縣府後面住了7年多,我真的覺得這裡很好很舒服)
但是此篇討論是哪些區域較"保值"而非增值。我個人還是認為,一期的保值度應該是最妥的,
======================================================
請問您覺得哪區增值空間較大呢?

每區都有題材...反而目前發展最齊全的一期似乎是穩定了

二期等喜來登旁邊的空地, 高鐵等生活機能起來, 科大區等科大 , 三期等生醫??

不知道5年後,10年後竹北哪區最有價值

小弟覺得高鐵區/科大區的河岸好像也不錯,有景觀(不會改變),但缺生活機能,所以生活機能的起來就是增值的空間

只是很多都超大坪數,總價太高了

另外也覺得園區收入少很多了,總價高的建案是否也不易出脫?


請問您覺得哪區增值空間較大呢?...(恕刪)


如果只談增值的話,得先清楚一個觀念-->增值幅度與風險係數是相關的,也就是說,增值幅度越大的區段,相對的風險也就越高。
舉個簡單例子來說,15年前我買人生第一間房(南港)時,汐止是沒人想住的地方,未婚妻建議買汐止或是忠孝東路六段底,負擔可以輕些,我反對。那區段每颱風下大雨必淹水,沒記錯的話,那時汐止的新屋房價每平均均價應該是15W以內,哪知道後來河川整治出現成效,汐止很少聽到淹水了,現在忠孝東路六段一直到汐止這區段,新屋的房價已經是讓人難以負擔了。但是15年前,幾個人敢買汐止想住汐止?

另外一個觀念是,增值是要時間當做橫軸座標的,你的時間橫軸每格的單位是?月?季?年?還是3年,5年?

以眼前的大竹北來看,3年內"相對"增值性較佳的區域(我用"相對"這兩字,代表的是我認為3年內竹北房市增值空間非常小,不適合投資),我個人看法是以下(同時考量到風險係數):
1.光明六路東一段從自強南北路這頭一直到高鐵前道路為止,沿路兩旁的建案,當然又以臨路的為優先,臨大路不臨大路差很大,光明六路東一段夠寬,這是主要賣點。
2.文興路從綠園道一直到高鐵站前道路為止,沿路兩旁的建案,座向一樣要臨路。理由同上,這區段我覺得比1更好
3.興隆路河岸沿路第一排,這個道理就簡單了。"地以稀為貴",不管你是否認同這區段的生活機能或是景觀,竹北所謂河岸宅,也就只有這一排,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這段路蓋滿了就是蓋滿了,也就沒地蓋了。然後整個區域內也找不到其他類似環境的地了(除非往西延伸到中華路那頭去),喜歡景觀和無限棟距的人一直都有,但是地蓋滿了就沒了,這區的需求一直存在而供給則越來越少,洛陽紙貴(這形容詞有點誇張,沒到這程度),只這道理而已。

所以還是那句話,"Location,Location,Location"。投資(增值)和自住(保值)絕對是不同的思維,前者強調獨特性及不可取代性,後者強調生活機能或學區的完整性。更簡單的說,投資看的是"可能實現的未來",所以有其風險性。而自住則是強調"看的到的現在",還沒在進行中的政策或是建設,都只是參考而已。

3,4年前買房自住,我建議買新屋。此時自住,我建議買5~8年的中古屋,特別是選I,II期生活機能好,臨大路,學區完整的區段為佳。投資的話,我去年開始就沒再投資竹北預售屋了,投資學有個說法我把它說的白話些,一根甘蔗若是很甜,最前面及最後面的15%不碰,專心吃那穩穩的70%即可。

個人拙見,參考即可,請勿當真。
"Do it ", the best solution !!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