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唉..無奈..無言-->新竹房市推案爆天量 今年上看六百億

viletta wrote:
我是就我在竹科工作10餘年的感受, 最起碼我待過的公司,產線部分都外移了,而且佔公司最大部份的人數是產線,
相信大多在園區上班很久的人,都應該會感受到製造中心外移的部分.
當然啦! 產線外移當然人口還是在台灣,新竹最近幾年建案這麼多(由其竹北),那我當然相信新竹縣人口是正成長的
因為入戶籍的多.
而我原文是說園區的就業人口變少,看到其他格有PO出的科管局就業人口統計,我想問的是..是單指竹科還是包含了竹科/中科/南科,光是竹科的話(即使包含竹南基地)..跟10年前的光景比起來應該是減少的.


感覺是不準的

有公司生產線外移, 是該公司的從業人口減少, 不是整個園區的從業人口減少
因為會有新公司進駐園區, 帶來新的就業人口

這個十三萬人的數字, 是只有新竹園區 (含竹南一萬人與龍潭三千人)

(明明是新竹科學園區的網站的統計資料, 怎麼還會以為是加上南科中科的...)

請看統計月報 (竹科的)

http://www.sipa.gov.tw/ap/staticm_view1.jsp?dataserno=201007210006

順便提供一下其他園區的就業人口

中科 (包含台中后里虎尾三個園區) 21,785 人
http://www.ctsp.gov.tw/chinese/01news/10statistics_view.aspx?v=1&fr=529&no=538&sn=856

南科 (包含台南高雄兩個園區) 52,049 人
http://www.stsipa.gov.tw/web/WEB/Jsp/Page/cindex.jsp?frontTarget=DEFAULT&pageID=2320&thisRootID=303&PageNbr=1





iepmis wrote:
感覺是不準的有公司生...(恕刪)


光是看園區也不準確
竹北的台元上班人口已經多到早上要下竹北交流道也會塞車了
如果加上許多設在新竹工業區裡的科技廠
這個陣容是很龐大的

另外還有產業群聚效應下的衍生供應鍊帶來的就業人口
這些是園區的統計數字所看不到的

作業員固然是就業人口的大宗
但是許多作業員都是新竹當地人
他們買房的壓力不會太大 (但還是有貢獻)
真正做個幾年後需要(或者被迫...)在新竹買房的
還是外地來的工程師、管理師這些人
而這些人數量並沒有減少,甚至反而增加
比較是要拿歷史圖的...
anyway~討論區本來就是大家發表自己的想法的..
有的格友發言口氣得理不饒人...
真是令人再也不想發言了~
viletta wrote:
比較是要拿歷史圖的....(恕刪)

如果園區人口減少,新竹人口怎麼可能增加?

您難道沒見到,
這10年來,園區不斷擴大,不斷有新大樓和新廠房!
公道五路和浦頂路,蓋了一棟棟的科技辦公大樓!
台元科技園區,從一期蓋到二期!

只能說你的感受,真的很特殊!
有錢人多的事, 沒看今天新聞寫聯發科加薪30%~50%了嗎?

那些人就可以把房價拉高了! @@

事實證明房價只有變高沒變低過, 所以罵也沒用, 人家就是要賣貴, 能如何之!
han172189 wrote:
您難道沒見到,
這10年來,園區不斷擴大,不斷有新大樓和新廠房!
...(恕刪)

竹科除了篤行路的新的設計廠,其他的我真的沒看到!竹科一二期的廠房我知道空的不少!

han172189 wrote:
公道五路和浦頂路,蓋了一棟棟的科技辦公大樓!
台元科技園區,從一期蓋到二期!...(恕刪)

這些屬於竹科園區管理局管轄嗎?!



討論新竹的人口或工作機會的增減,其實一方是想期待「人口負成長→建案大增→供過於求→房價下降」;而另一方則是持相反的期待。
要談房價除了市場供需層面之外,我們是否也可以從民生必須品的角度,要求政府(或消費者團體自己來做)監督房價的不合理利潤,就像我們反對中油漲價一樣,或像消費者團體要求中華電信的ADSL降價一樣,要求政府公佈建商的土地取得價格、建造費用、行銷費用,甚至據此設定建商的單價上限。我知道外國就有這樣的例子。當然如何防止官商勾結將建築價格灌水,就又是另一個需要克服的問題了。
sk2190728 wrote:
......要談房價除了市場供需層面之外,我們是否也可以從民生必須品的角度,要求政府(或消費者團體自己來做)監督房價的不合理利潤,就像我們反對中油漲價一樣,......(恕刪)

我不明白為什麼要將購屋房價跟民生必須品畫上等號。

有一個居住的地方是民生基本要求,可是要滿足這個基本要求,不是只有購屋一條路,也可以租屋,或是乖乖跟爸媽或親戚住。我想這些"可以滿足住的基本要求"的變通方式跟真正的民生必須品應該有大的不同。畢竟除了買油之外,現在還有人可以賒油的嗎?

何況台灣沒有像中華電信、中油等一般獨霸市場的建商可以一手操控價格。建商的土地取得價格、建造費用、行銷費用跟一般公司的材料成本、研發費用、以及管銷費用一樣,應該都是屬於公司機密的一部份,如何要求透明化呢?某些公司願意薄利多銷,有些堅守利潤空間,要如何去限制他們的營運方式?

大家都希望房價合理化,只是"合理化"是一個很抽象的名詞,要依據什麼去定義呢?對公司高階主管的合理價位,可能就是一般工程師的天價,更何況一般工程師的合理價位,也可能是一般基層勞動人民的天價。針對同一區域不同人的"合理化"就如此難以定義了,更何況不同區域、城市的差異性?

如果每個人都是一定要擁有自己的房子,無法接受租屋的觀念的話,有工作機會的地方房價要跌應該還有一段時日。

viletta wrote:
我是就我在竹科工作10餘年的感受, 最起碼我待過的公司,產線部分都外移了,而且佔公司最大部份的人數是產線,
相信大多在園區上班很久的人,都應該會感受到製造中心外移的部分....(恕刪)

竹科的產線外移是近 10 年的事,有產線外移的也主要是系統廠,消失的是一群一群的作業員,而在 1997 至 2000 這些作業員也幾乎被外勞取代了。相反的在產線外移的同時,一批批的晶片設計公司也出現在新竹。更何況除了竹科,德安科技園區,公道五,以及台元科技園區也多了數不清的科技公司。我相信購屋需求應該主要是由研發人員而來的,這應該也是在這 10 年造就新竹房市發展的主力。

當然晶片設計公司以及系統研發團隊也許可能外移,只是這類知識勞動力的外移造成的可能就不只是房價的下跌,而是國力的衰敗了。屆時除了房價下跌,還有誰敢買房子?
人口是增加的, 至少我看到的是如此, 而且還很多人從台北下來找工作, 連在電梯遇到不認識的人, 談到也是台北下來找工作
一事, 台北房價高得讓很多人願意下來工作, 因為薪水沒有少, 景氣在今年真的是很好, 而且很多工作都有, 和前二年大不同
再者, 大家的眼光都很高, 就是要買很好的房子, 然後又覺得它很貴~~不然就是要新的, 沒人住過的新屋, 總總加起來~
讓大家願意花多一點錢買更好的房子, 最後....換來的是說不合理的房價.......(在我個人覺得, 台北真的是貴得離譜, 而新竹
是漲很多....所以不甘心.....)
買房子大家考量的第一優先條件是什麼
學區,景觀,交通,價格?


絕對都不是

哪裡有工作才是買房的第一條件,哪裡可以找到好的工作大家一定往那裡擠的
目前台灣除了台北不說以外(畢竟是首都)
其他都區就屬竹科工作機會最好(如果有更好的可以介紹給大家)
所以新竹房價穩定上漲是一定的(不管人口有沒有增加)
一堆人看衰新竹房市,可是他就是小回大漲
一路從10=>12=>15=>17=>20==>+++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