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自己的親身經驗是
同一建案,有投資客比較早期買的,當時建商還在銷~
結果投資客就一口咬定建商的價錢至少要多少,就請房仲來跟我談
但他可能沒想到建商也可能故意跟他說了一個比較高的價格(建商OS:我怎麼可能讓你搶走我的客戶)
一直到我把建商給我的價格亮出來給房仲看才比較鬆口
我也大概可以推測出投資客的成本,最後我開了一個他的成本價和建商開給我的可成交價(註)的中間值去談
這個價錢當然跟投資客的"理想"差很遠(大概是八折多一點),投資客不放..
中間過程我就跳過,最後是沒交易成,我把斡旋金拿回來之後跟房仲說了一個數字
我說"超過這個數字我寧可跟建商買",但是我相信賣方不會接受這個價格
因為不會有兩個物件是完全的一樣的,就算是條件完全一樣,跟投資客買和直接和建商買,貸款條件恐怕也不會一樣,買第二手一般貸款就要自己找?跟建商買多半可以和配合的銀行貸款,條件上一般來說會比較好。另外不曉得像是預售屋用換約的方式買,貸款的條件是否會受到前一手買方的影響?
另外因為該投資客的物件雖說已經是我鎖定的建案,但條件上還是有我比較不喜歡的點,也因為這個點,也會影響我的出價。
基本上是不會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啦,但還是有其他條件要一起考量就是了。
(註)因為物件只有一個,所謂建商的可成交價是參考一個條件更優(樓層更高)的物件然後用建商的"價格公式"推算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