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開挖道路回填的方法,真的有很大的問題。
常常看到小面積的開挖,可是回填方面,只用一點柏油,堆一小陀在開挖處。
也沒有用機器壓平,車子開過去,還會帶起。
仁義路那一條更扯,雙線道左邊挖完,右邊挖完,中間挖。加上回補不良。
你絕對找不到一段的平的路。其他比較不重點的道路,文孝街,文義街那一塊。
更是自主限速10公里示範道路,不平加上坑洞。真的是要命。
前一陣子縣政二路有開挖及重鋪那個道路品質就非常不錯,扣掉人孔蓋不平以外。
另外是湖口工業區裡的光復路,直線快要5公里吧,比戰車開過去的路面還要不平。
我已經掛了三支避震器,加上一個輪圈。那個如果是去WRC直線賽道的話,應該會被打槍。
直線竟然有SS路段,車手應該會罵髒話 輪圈不管是OZ還是ENKI,一定會變形。
唯一平的地方,是旁邊的人行道。工業區裡面,最平的地方竟然是沒有什麼人走的人行道。真是見鬼了。
有人路不平去申請國賠成功的嗎?還請指點一下。
會爛...鋪管線開挖回填 回得亂七八糟
新竹縣市 鋪路水準最高的 應該只有在竹科裡面
其他的 高低差可以到5~10公分
騎個摩托車 整天以為 輪胎沒氣
開車要買懸吊 軟的 不然鎮給你死

也因此推動了,「路平專線反映電話」(035559799)
http://www.shesinging.com/17th/myfile.php?f=02-1.html
而且民眾反應的,像不到5點就轉語音,語音只有英文...這些雖然算舊聞,但是也可見得,她是會積極處理的民意代表.
之前也有去電徐議員,陳情為何剛實施路平,原本規定至少兩年不能開挖,為何不到三個月又挖了(我住嘉興路,騎 機車遇到下雨真的超驚險的).她是回覆,因為有些建案或是房屋是在路平做完後,才要接污水下水道或其他民生用的接管,住戶已經要住進去了,也不得不挖.另外,我家這裡之前回補品質很爛,這個就可以監督.但是因為最近才又挖下水道接管,所以要等補完才能來會勘.期間,助理也是會回報一些新的進度.我覺得真的很積極.
但是,這件事情從96年到現在100年,竟然還是一直被大家幹譙,可見縣府有多皮.雖然有大大說縣長會看01,可是也就我們這些人在網路上罵.只要沒有實體的反應,我想皮慣了,應該也是不見得會處理.與其在這裡罵,我覺得還不如一人一信去灌爆縣長信箱,或是白天打去縣府反應,或是路平專線.畢竟一個民代,只有監督權,沒有執行和行政權.大家都會說,如果議員沒用,選議員幹嘛?但是現實就是,光一個議員,人家就是可以不理妳.了不起說,限期改善,也改了,專案也提出來了.但是還是要人釘.那我們實在是應該要好好想一下,下次還要不要再投給這種行政效率的縣府.
前面有大大提到,有跟高偉凯議員陳情也有很好的回應.但是這都還只是竹北的2個議員.像前面有些人說還有其他地方的路也是爛到不行,也應該去跟該地方的議員陳情.整個新竹縣的議員有35個人.毎個地方都反應,我想才能發揮力量.
像以前原本污水處理廠也是要蓋在二期,也是許多社區串聯,拿著連署書一起去找徐欣瑩陳情.透過她的居中協調,才讓處理廠不在這邊蓋.可見,議員有心,縣府不理或敷衍,也是要有民意的後援,才有辦法讓縣府重視然後積極處理.
KaKuDoKu wrote:
這位議員...首先提出建議道路不平改善方案
人手孔與路面高低差小於0.6公分(公路法72條)以及人手孔地下化
推動「管線共構」。以免除重覆挖掘道路,減低道路舖面的損傷
但結果是...? 這不是他自己的政績嗎?
沒有制定規範前,就沒有判定的標準,也沒有取締的標準.原本這就應該是縣府應該要自己去想,去制定.民意代表算是另外一道防線.就像有人說在野黨是影子內閣,是要來補位行政單位的不足的.
但是規定出來了,執行單位卻沒有用這樣的標準來執行.民代可以拿這樣的標準來監督,但是只要執行單位有在處理,不管是改善落後或是人力不足就是只能一直去監督.所以只有一個議員去監督,就是把所有的loading放在一個人身上就是了.所有的議員或是代表都有這個全力監督,連一般民眾都可以.所以才會有通報專線.
現在是縣府執行不確實,就是需要很多的議員(或是民眾)一直去關切才會改善啦.縣府相關單位的人還比議員人數多吧,我看了縣府的單位,好歹有工程處,工程處至少會有處長和底下還有工程課.
難道整個新竹縣不是一個議員在管,是縣長在管.人家作球給他,讓他可以有標準要求,就要徹底執行.這才是民眾要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