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新竹變「第七都」?林智堅拋出縣市合併話題 背後藏不住的政治算計

新竹市長林智堅日前提出新竹縣、市合併的主張,引發熱烈回響。大新竹經濟命脈所在的新竹科學園區許多企業表達支持;新竹縣長楊文科更加碼提出「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的「台灣第7都」主張


這個話題也引起嘉義縣、市是否合併,以及人口已達直轄市規模的彰化縣是否申請升格改制的討論。不過,同樣涉及資源分配及區域經濟發展問題,嘉義縣、市和彰化縣的民代與地方首長,幾乎不分藍綠地反對合併或升格。


林智堅倡議引發廣大回響

9月6日的一篇媒體專訪,林智堅拋出「新竹縣市合併」議題。據了解,在此之前,林智堅並未和民進黨內部討論,他只是「倡議」,希望引起各界重視及討論,沒想到楊文科第一時間表示贊成並提出「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為第7都」主張。林智堅請民進黨祕書長林錫耀向府院徵詢「推動新竹合併為直轄市」的說法是否可行,得到正面回覆;他立刻公開表示,同意並支持楊文科的主張。

接下來,林智堅馬不停蹄拜訪相關首長,也在民進黨線上中常會說明新竹縣、市合併計畫,蔡英文總統表態,「樂見對地方有益的思考,但仍須考量民意及法制配套措施。」

短短一星期,民進黨府院黨高層,從訝異到拍手叫好,咸認這是一步好棋,也是地方發展的契機。

黨內人士指出,新竹縣市在1982年分家,40年下來,大新竹的發展受到很大束縛,現在提出合併主張,算是還給新竹人一個歷史公道。


不過,林智堅的合併提議,不少人質疑是基於選舉考量。林智堅兩屆新竹市長任期即將屆滿,目前黨內沒有適當的接班人選,面臨2022縣市長選舉可能失去執政權的危機;如果新竹縣市合併升格,他可以繼續選大新竹市市長。

民進黨人士指出,新竹縣市若合併,的確可化解民進黨新竹市長人選僵局,也解除林智堅個人的發展瓶頸,選舉考量或政治算計並不是罪大惡極的事,而且這是一個好的政治訴求,所有的制度變革都需要政治行動,政治行動若有正當性,就應該支持。

馬英九政府時期將原台北縣、桃園縣、台中縣市、高雄縣市、台南縣市改制為直轄市,加上台北市成為「六都」,也被認為有選舉考量因素,因為時任台北縣長周錫瑋被勸退放棄競選連任,改由朱立倫參選並當選台北縣改制後的新北市長。原本不被認為有升格條件的台南市,在當時南北及藍綠平衡的考量下,最後一刻以「歷史文化優勢」升格直轄市,民進黨也樂見台南縣、市合併升格,化解當時立委李俊毅、前縣長陳唐山相爭不下的台南縣長選舉問題。

民進黨人士指出,馬英九政府做了行政區劃改革的開始,但沒有解決地方財政分配不均和國土規畫問題,民進黨執政後則一直沒有面對這些問題;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時曾宣示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和《行政區劃法》,但他任期太短,尚未修法就下台了。

據了解,出身新竹的民進黨大老,對於新竹縣市合併議題,一開始相當猶豫,因為40年前新竹縣、市分治,原因之一就是要化解閩客矛盾。過去大新竹人口以客家人占多數,歷任新竹縣長都是客家人。

1982年分治後,閩南人也是無黨籍的施性忠當選首屆新竹市長,開創新竹市的政治新局;民進黨大老擔心合併後的大新竹市長,「又要還回去給客家人了」。

國民黨就怕斷了基層組織

不過,竹科發展帶來大量年輕化人口,新竹縣市的選民結構已經改變;即使合併後,客家人仍占大新竹的多數人口,民進黨仍有機會一搏;加上新竹人多認為家鄉已是科技城,應該成為直轄市的期待,讓大老由反對轉而鼎力支持。

相較於民進黨轉為積極推動,國民黨大肆批評林智堅「因人設事」,反對民進黨為了一人或一黨之私,草率推動。楊文科也從推動新竹縣市合併,立場大轉彎要求納入苗栗縣。

9月11日,楊文科邀集苗栗縣長徐耀昌及桃竹苗地區的在野黨民代,舉行「竹竹苗合併升格為第七都」研商會議,做出「支持竹竹苗三縣市合併升格」的共同結論。未出席會議的林智堅事後回應,對楊文科的主張轉彎「感到相當不解」。

知情人士分析,新竹縣市若合併升格,除了少一個縣長,縣區也不再有鄉鎮市長、鄉鎮代表選舉,等於斷了國民黨的傳統基層組織,國民黨應是評估對選舉不利,因而力倡把苗栗縣納進來,除了壯大國民黨固有地盤,更可以增加合併案的複雜度,因為苗栗也有反對合併聲浪,竹竹苗方案可能讓第7都的案子破局。

彰化縣目前人口126萬餘人,已過升格直轄市的門檻,卻沒有爭取升格為直轄市的意願,很大原因來自於現有的政治結構,藍綠與派系都不想廢除鄉鎮市公所與代表會。

新竹縣市合併升格引發熱議後,彰化縣各界對於升格的議題則相當「含蓄」,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資源平均比升格重要,民進黨籍前縣長魏明谷認為,制度要全國一致,不要有縣轄市、直轄市的區隔。

同樣被關注的嘉義縣市,反對合併的聲音更大。民進黨籍嘉義縣立委蔡易餘表示,嘉義縣、市合併起來人口只有70萬,距離升格人口門檻還很遠,合併也沒有用,因為餅做不大,而且一旦合併,縣區恐會被邊緣化;雲嘉嘉合併才能升格,但這個難度更高。

民進黨政府應面對國土規畫

2017年,即將卸任嘉義縣長的張花冠,也曾力推嘉義縣市合併,她以蛋黃、蛋白一起吃比較營養為比喻,強調合併能提升競爭力、爭取更多財源,但未獲地方與中央支持。

核心人士表示,縣市合併的問題必須由上而下,要中央採取行動才可能成功,但一旦中央修法促成新竹縣市合併,國土規畫和財政劃分的爭議會接踵而來;民進黨執政5年多,一直沒面對國土規畫的問題,或許可以從新竹縣市合併開始,踏出第一步,接下來再討論雲嘉嘉等整體區域發展問題。












鄉民們,你們都想合併嗎
2021-09-22 15:32 發佈
以新竹科學城的角度來看的確有合併的必要
不然在台中,台南,高雄三都都積極發展爭取台積等大廠進駐的情況下, 當半導體聚落在三都成形時, 新竹還是受限制於省轄市的規模,失去競爭力只是早晚的事!

此時此刻, 如果不能合併成為直轄市, 整合竹北AI與生醫園區的發展, 擴大都市的規模,天時地利很快就會轉移了! 新竹能不能轉變成為真正跟台北一樣的天龍, 就看這一次了!
同意合併+1
繳稅1300億,統籌分配款只給50億

新竹人 口袋裡的錢被偷走好久了

這次合併昇格就是要把屬於新竹人的錢拿回來

或稱轉型正義也可






blockquote>30公分 wrote:
新竹市長林智堅日前提...(恕刪)
30公分 wrote:
新竹市長林智堅日前提(恕刪)


就合併完 房子變更貴而已 公共建設不會增加多少~
btopia

公共建設只要能搞定跨頭前溪的橋 上下班不塞車 就很有感了

2021-09-22 23:31
e219

感覺很難 政客都是先炒自己家族的地再說 新竹更是如此~

2021-09-23 12:43
頭前溪替代的問題一直是千甲重劃沒過導致停擺,都發處都說得很清楚了,不知道為什麼新竹市的議員到竹北宣傳竹竹合變成是新竹縣市不同調導致頭前溪替代道路停擺?
輕軌藍線也一樣,新竹縣政府原來是希望光明六路接台一線,最後也配合新竹市政府改走千甲。關鍵一樣不是縣市不同調,都是先要把千甲重劃搞定。
-------------------------------------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新竹市府規劃的跨頭前溪替代道路可行性評估去年就完成期末報告,卻因卡在都市計畫未核定而停擺。對此,市府工務處表示,只要都市計畫通過,就會爭取經費啟動規劃。而都發處表示,此案因牽涉頭前溪沿岸一期的都市計畫時程,市府已進行都計草案的修正,新增產業發展區的規劃,也還未與居民達成共識,會盡快進行都市計劃作業。

跨頭前溪替代道路計劃停擺! 新竹市政府急了

btopia wrote:
公共建設只要能搞定跨頭前溪的橋 上下班不塞車 就很有感了(恕刪)
合併當然是要升格可以獲取更多經費,單純合併根本意義不大。
除了錢可以解決的問題,否則很多縣市間治理的問題也非合併可解決。就像慈雲路智慧交通的問題,流量管控以從竹北來的為主,住關埔的就會有意見,也不是合併問題就可解決。
30公分 wrote:
新竹市長林智堅日前提出新竹縣、市合併的主張,引發熱烈回響。大新竹經濟命脈所在的新竹科學園區許多企業表達支持;新竹縣長楊文科更加碼提出「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的「台灣第7都」主張(恕刪)
等下屆市長選完再來討論這個議題吧
否則只是因人設事
johanneschuang

提合併最主要是希望可以吳三連,至於建設多一點快一點?太奢望了吧

2021-09-24 16:34
e219

降低門檻來合併 做得太明顯 也顯得不公正

2021-09-24 18:00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5768799
竹縣民代大多反對.....
與之前的民調好像不太一樣
ifm421061

這就保飯碗取暖大會啊

2021-09-24 19:04
johanneschuang wrote:
等下屆市長選完再來討(恕刪)


反正誰當選 都在炒房 根本沒人會鳥居住正義 只有居住利益~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