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處在看房子,有看到幾個所謂的住辦混合新建案,
總價比較符合我的需求,
不過家人很反對,覺得住辦混合出入份子複雜,
對家中女性來說非常危險,
以新竹來說,這是真的嗎?
我自己的想法是:
1.飯店式管理,電梯須感應,店家不會喜歡在這樣的大樓設置,對於客人太麻煩
2.就算真的有公司,頂多是文創類或是軟體類產業,這樣的公司員工回家也是我們一般認為品質比較好的自住客,安全上應該跟一般大樓差不多
3.就算是住辦混合,只要有警衛過濾,都還是比一般中古華廈、透天誰都可以進去或是晚上十點警衛就下班的安全得多
但是也會有
1.登記目的為辦,未來法律上可能會有問題
2.若有小換大需求,轉手時價格不佳
不知道我這樣想是不是有什麼太想當然爾的地方,
實際情況並不是如此的?
Platform_RD wrote:
1.飯店式管理,電梯須感應,店家不會喜歡在這樣的大樓設置,對於客人太麻煩
錢買的
要是住戶嫌貴 越換越爛呢?
Platform_RD wrote:
2.就算真的有公司,頂多是文創類或是軟體類產業,這樣的公司員工回家也是我們一般認為品質比較好的自住客,安全上應該跟一般大樓差不多
所以商業樓層出租還有限制?
Platform_RD wrote:
3.就算是住辦混合,只要有警衛過濾,都還是比一般中古華廈、透天誰都可以進去或是晚上十點警衛就下班的安全得多
所以警衛是引進跟帝寶同等級的囉?
先去看已經存在的中古住辦、老住辦看看再說吧
3C的世界裡,別滿腦子只想著"超值"。就像無線網路一樣,別人推薦的,只適用在他家的環境,到了你家又是另外一回事。小烏龜牽到北京也不會變成千里馬。
Platform_RD wrote:
最近到處在看房子,有看到幾個所謂的住辦混合新建案,
總價比較符合我的需求,
不過家人很反對,覺得住辦混合出入份子複雜,
對家中女性來說非常危險,
以新竹來說,這是真的嗎?...(恕刪)
網路Google 到:
容積率高 住宅擁擠
住商不動產加盟事業處拓展部經理王梅雀表示,純住宅區缺乏生活機能,而商業活動熱絡、商家林立的商業區,反而受許多重視生活機能的購屋族偏愛,聯外交通往往四通八達,加上商業用地日後改建容積率也比一般住宅區高,對精打細算購屋族也很有吸引力。
商業區由於建蔽率、容積率高,區內住宅也容易顯得擁擠,且因為可以登記的業種繁多,有些地區甚至對商業區的登記業別管制寬鬆,複雜的營業項目影響住家環境。王梅雀說:「過度發展的商業區,容易使生活品質大打折扣,且紅紅綠綠的招牌,往往也破壞了環境美觀。」
翻修頻仍 留意結構
江龍名提醒,有些商業區還會有早期的住商混合大樓,樓層中還可以看到辦公室、營業場所和住家共存,這類社區不僅環境較吵雜,也因出入複雜,易產生公共安全問題,且辦公室或營業場所多為租賃,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的行號進駐,在不斷的裝潢翻修下,也容易造成結構及外牆的毀損,須格外留意。
另外,商業區土地雖然值錢,但地價稅、土地增值稅等相關土地稅費也會比較高,購屋族須仔細評估。江龍名說:「而且住在商業區,住戶之間有不少是公司行號或店家,鄰里間彼此感情會比較疏離,也都要考慮清楚。」
參考法源:
內政部表示,依據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15條第1項第12款規定,住宅區得設置樓地板面積不超過300平方公尺之飲食店,
且其使用限於建築物之第一層、第二層及地下一層。另外,該細則第15條第1項第11款規定住宅區禁止設置之行業包括:
「舞廳(場)、酒家、酒吧(廊)、特種咖啡茶室、浴室、妓女戶或其他類似之營業場所。」
也就是說 商業大樓 or 住辦大樓 除非1F 及 2F以上每一戶都登記 集合住宅,出入管委也可管制!
所以可以經營舞廳(場)、酒家、酒吧(廊)、特種咖啡茶室、浴室、妓女戶或其他類似之營業場所。」
或其他出入份子不特定之營業場所,辦公室,個人工作室,員工客戶廠商出入頻繁,
電梯時常載貨上下佔用過久,公共電費共同分擔常過高~~
公共停車位不足,門口兩旁員工訪客機車佔用道路,汽車臨停佔用...等等,都會讓居住品質降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