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建商代銷房仲投資客(包含被引誘的自住轉投資客)如何看待房屋的價格

價格不等於價值是大家都知道的,現在來看看建商代銷房仲投資客(包含被引誘的自住轉投資客)如何看待房屋的價格
他們會說:
房屋的價格 =
1. 成本價 = 營造成本 + 土地成本 + 資金成本 + 稅金
2. 附加價 = 融資槓桿 + 避稅 + 抗通膨 + 隱匿資產 + 區位 +安全感 ...
3. 利潤 (這他們應不會提起)
我針對部份知道的分析一下
營造成本 :
這張各區營建成本表,很清楚,每一坪以台北市39,259元最高,近年來新竹市漲15%(僅次於基隆市17.8%),
全國平均還降1.9%(這兩年全球鋼價大跌),這是不是黑心的?一看就知.
建商代銷房仲投資客(包含被引誘的自住轉投資客)如何看待房屋的價格
土地成本 :
內政部資料不全,這就是為何要有實價登錄;就有限資料來看,至少知道新竹縣市目前熱門計劃區,以前都是農地,是很便宜的,每坪5萬以內,近期變建地後平均住宅區20~30萬,商業區30~40萬,不過這不太可靠,取得成本應除以2,平均住宅區10~15萬
資金成本 : 近幾年都低於 2%, 蓋房約2年 = 4%
如何算成本價?以新竹市為例:營建成本2.7萬/建坪,住宅土地以15萬/地坪,在容積率240%,土地成本6.25萬/建坪,所以
1. 成本價 = (2.7+6.25)*(1+4%) = 9.31萬
如果建商賣價 27萬/建坪 (含車位), 那他毛賺 17.69萬/建坪, margin rate = 65.5%
這也就是為何建商,代銷敢大手筆廣告,請名人,名嘴上電視屁的原因了.(5%廣告費就嚇死人了)
ps 若農地時期買土地,營建成本2.4萬/建坪,住宅土地以5萬/地坪,在容積率240%,土地成本2.1萬/建坪,成本價 = (2.4+2.1)*(1+4%) = 4.68萬,賣27萬 (暴利...所以官和商就勾結變更地目,獎勵容積率囉!)
建商利用容積率獎勵(停車位,機房不列入,都更..)以及轉移操作,成本更巨幅下降,都是政府很大的圖利建商.
成本資料涉及很多非公開資料,甚至官商的紅包文化也是成本我們不可得知,但如有資料算法就這樣,不難的.
2. 附加價格
你如果拿上面算給他看,保證建商,代銷,房仲給你白眼;但如果遇到好一點的就拿這來講了,因為有
融資槓桿 + 避稅 + 抗通膨 + 隱匿資產 + 區位 + 安全感 ...所以多17.69萬/建坪賣你不貴的
其中值的一提的是 避稅;
以前豪宅確實有避遺產稅和贈與稅的功能(不是已降為10%嗎?其實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他們想法是10%也是很多的),因為遺產稅贈與稅的稅基是以公告現值計算,但大家都知道,市值和公告現值差幾十倍,將房子給子女就合法避稅了;但這在今年8月實價登錄後,各地政府一定大幅拉高公告現值號稱要逼近市值9成,我們再看看做不做得到.這也就是為何實價登錄後即使還沒實價課稅,房產學者仍看1~2年房價必跌原因之一,但建商代銷房仲投資客應不這麼認為,因為他們有資金,要讓其根自斷,就是斷資金.所以另一跌價主因是
融資槓桿縮小 : 這央行已在盯,但一般認為6成仍太鬆了,6成仍可用1房貸出買另一房,如果是3成,那才是居住正義完全實現;此外建商房仲仍有第3本合約的非法手段和銀行鑑價人員勾結做出虛擬成交價詐騙房貸,這已涉及偽造文書,有刑法的,建議政府應提出檢舉獎勵制度如環保局獎勵檢舉烏賊車一樣,當能有效打擊非法,斷其資金,早日讓房市回歸供需機制的調整.
2012-09-01 11:58 發佈
看來是有人再管了;一個平凡無奇的建案,排隊買房子,排隊可以賺差價,可謂世界奇觀.
sigh
新竹咩
一個正在衰退的「科學園區」
山腳下的新建案卻一個接一個不斷在蓋
我真的超級好奇是哪裡來的那麼多人買
上下班時間爆塞、連假日都因為好市多也塞爆的周邊交通
再加上高壓電塔群的旁邊是要轉手賣誰
我真的是不能理解
你哪來的資料一坪營造成本只要2萬多元?
這資料是新建大樓還是包含舊建物鐵皮屋等的平均水準。
就我所知電梯大樓一般含建材成本也要7~10萬,
樓越高成本越貴。

在新竹找的到的話一坪15萬的土地
真的恭喜你。去找一下配合的營造商給他一坪高一點3萬塊好了
這樣蓋一棟地坪30坪建坪100坪豪宅不到800萬,真是划算!

營建成本可以壓那麼低真的蠻難想像的
因為就自己目前手上接過的案子,沒一個案子可以做到那樣的價格
我想了一下大概有幾個可能性,公設比要接近40~50%,沒地下室

像台南好了,像手上最便宜的一坪最少造價也要5萬5左右
但單價表裏面的每坪1萬6千多,光泥作最便宜不含料也要5xxx多了,
混凝土每坪可能要2xxx~3000左右,鋼筋材料大概每坪要13xxx,工資大概3000左右,
模板每坪大概4000左右,就要差不多3萬了,你確定這張表準嗎?

這樣還不算泥作材料、油漆、鐵件、門窗、廚具、衛浴,連建築師的設計費一些零零散散的東西....

台北、新竹貴在哪,就貴在土地價格
投資10元賺2元和投資100元賺2元,絕對不是一樣的機會成本...
農地變建地,如果是重劃的話,最少都減少30~50%的土地,
也就是如果你有100坪的農地,經過重劃後,最多能拿回50~70坪
重劃的時間成本就又要另計了....

你寫的有部份的計算式是準確的,但你考慮的太少,如果真的是建商這樣算的話
大概早就倒了吧...

至於後面寫的第三本合約,如果以房屋買賣交易的話,一定是是以內政部的版本為準
附加條件如果和內政部版本違背的話,還是要採用內政部的版本,這個怎麼告都贏的..
詐騙房貸?銀行那麼好詐騙啊?借十萬買二萬銀行肯嗎?

今天一坪二十萬的買不起,真的跌到十萬你買的起嗎?
買不起一千萬的房子就去找五百萬的房子,離開大都市一堆,
房屋不是必需品,你不買大家都不買自然就會跌了,但也不要期望有新屋
賣不出去就不會有新的商品
chtuxtw wrote :價格不等於價值是大家都知道的,現在來看看建商代銷房仲投資客(包含被引誘的自住轉投資客)如何看待房屋的價格
他們會說:
房屋的價格 =
1. 成本價 = 營造成本 + 土地成本 + 資金成本 + 稅金
2. 附加價 = 融資槓桿 + 避稅 + 抗通膨 + 隱匿資產 + 區位 +安全感 ...
3. 利潤 (這他們應不會提起)
我針對部份知道的分析一下
營造成本 :
這張各區營建成本表,很清楚,每一坪以台北市39,259元最高,近年來新竹市漲15%(僅次於基隆市17.8%),
全國平均還降1.9%(這兩年全球鋼價大跌),這是不是黑心的?一看就知.

土地成本 :
內政部資料不全,這就是為何要有實價登錄;就有限資料來看,至少知道新竹縣市目前熱門計劃區,以前都是農地,是很便宜的,每坪5萬以內,近期變建地後平均住宅區20~30萬,商業區30~40萬,不過這不太可靠,取得成本應除以2,平均住宅區10~15萬
資金成本 : 近幾年都低於 2%, 蓋房約2年 = 4%
如何算成本價?以新竹市為例:營建成本2.7萬/建坪,住宅土地以15萬/地坪,在容積率240%,土地成本6.25萬/建坪,所以
1. 成本價 = (2.7+6.25)*(1+4%) = 9.31萬
如果建商賣價 27萬/建坪 (含車位), 那他毛賺 17.69萬/建坪, margin rate = 65.5%
這也就是為何建商,代銷敢大手筆廣告,請名人,名嘴上電視屁的原因了.(5%廣告費就嚇死人了)
ps 若農地時期買土地,營建成本2.4萬/建坪,住宅土地以5萬/地坪,在容積率240%,土地成本2.1萬/建坪,成本價 = (2.4+2.1)*(1+4%) = 4.68萬,賣27萬 (暴利...所以官和商就勾結變更地目,獎勵容積率囉!)
建商利用容積率獎勵(停車位,機房不列入,都更..)以及轉移操作,成本更巨幅下降,都是政府很大的圖利建商.
成本資料涉及很多非公開資料,甚至官商的紅包文化也是成本我們不可得知,但如有資料算法就這樣,不難的.
2. 附加價格
你如果拿上面算給他看,保證建商,代銷,房仲給你白眼;但如果遇到好一點的就拿這來講了,因為有
融資槓桿 + 避稅 + 抗通膨 + 隱匿資產 + 區位 + 安全感 ...所以多17.69萬/建坪賣你不貴的
其中值的一提的是 避稅;
以前豪宅確實有避遺產稅和贈與稅的功能(不是已降為10%嗎?其實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他們想法是10%也是很多的),因為遺產稅贈與稅的稅基是以公告現值計算,但大家都知道,市值和公告現值差幾十倍,將房子給子女就合法避稅了;但這在今年8月實價登錄後,各地政府一定大幅拉高公告現值號稱要逼近市值9成,我們再看看做不做得到.這也就是為何實價登錄後即使還沒實價課稅,房產學者仍看1~2年房價必跌原因之一,但建商代銷房仲投資客應不這麼認為,因為他們有資金,要讓其根自斷,就是斷資金.所以另一跌價主因是
融資槓桿縮小 : 這央行已在盯,但一般認為6成仍太鬆了,6成仍可用1房貸出買另一房,如果是3成,那才是居住正義完全實現;此外建商房仲仍有第3本合約的非法手段和銀行鑑價人員勾結做出虛擬成交價詐騙房貸,這已涉及偽造文書,有刑法的,建議政府應提出檢舉獎勵制度如環保局獎勵檢舉烏賊車一樣,當能有效打擊非法,斷其資金,早日讓房市回歸供需機制的調整....(恕刪)
看版主這麼用心寫這段話,實在佩服。
但是,版主所言,有土地市價的認定(此為專業估價師之工作),有營造成本的認定(此為專業土木技師及工地主任之工作),有利息及稅賦的認定(此為專業會計師及地政士之工作)。所謂各業有專工。
版主很用心,但是寫了不專業的文章,真不知如何討論啊。
看到這文讓我好想笑 土地是在南寮嗎 你說的那個價錢根本買不到關埔一期的建地 現在二期的綠地就不止15萬了 講綠地你可能不懂 簡單說準備(還要等好幾年)重畫的建地成本已經超過30萬了 那裡去找15萬的建地 還有如果不用3萬建築成本 請你幫我蓋房子 謝謝 我不用電梯 我一坪給你3萬 真是吃米不知米價

chtuxtw wrote:
價格不等於價值是大家...(恕刪)


看起來真便宜。
http://www.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7304&Itemid=102
excel檔
去內政部營建署去撈些營造資料算看看就知道,總營造金額*1000/總樓板面積(平方公尺)*3.3058=每坪
我是不知道有多少建材成本沒算進去,不過有資料者可自己加進去,應該也不多.
土地資料內政部網站也有近10年一些,但資料不太全,你以為建商土地是近5年才取得?多也農地時代取得,你用現價看其成本,那麼天真嗎?
po一下某建商 margin rate ,扣一些台下的和平均來看, 誤差也還好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