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新竹人最幸福 房價所得比低



【中央社╱台北27日電】
2011.08.27 04:54 pm

信義房屋算出最新的房價所得比,結果全台以新竹市房價所得比約 6倍,新竹縣6.6倍,成為全台最幸福的都會區,主要是新竹購屋者收入相對高,房價相對便宜。

信義房屋根據不動產價格e點通的成交行情,與行政院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資料,算出今年最新的房價所得比,結果發現,全國主要都會區房價所得比再向上升。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經理蘇啟榮指出,新竹地區因為竹科產值高,竹科客雖然光環不若以往,但仍是社會上相對高所得的族群,因此購買總價新台幣600萬元到800萬元的物件,不致造成雙薪家庭太大財務負擔。

至於台中與高雄地區則是受到縣市合併升格影響,拉低平均家庭可支配所得,因而造成房價所得比增加到7.8到7.9倍,實際上區域自住型產品房價合理,市場上買氣並不差。

至於負擔最重、最辛苦的購屋者,仍以台北市為首,新北市次之,明顯所得趕不上房價變化,造成台北市房價所得比飆高到13倍,高於去年的11.6倍。

蘇啟榮指出,今年台北市第1季的平均成交價格達1739 萬元,房價所得比 13倍,對薪資所得一般的家庭相對沈重;但實務上台北市有不少置產型的買方,或是自住首購客戶並非以薪水所得購屋,通常都有父母協助支付部份頭期款,因而出現房價所得比高、但買氣仍維持穩定的狀況。

新北市一年內房屋平均成交總價從736萬元上漲至842 萬元,2010 年房價所得比約 8.2 倍,今年房價所得比達到9倍,房價所得比同樣寫下新高,在主要都會區中排名第二高。


==================================================================================

雖然有這樣的調查,但我仍不認為新竹的房價漲的合理
我還是相信這跟仲介利用新聞提醒消費者"漲價"已經合理

2011-08-27 21:36 發佈
怎麼沒有桃園跟台南?
話說如果台北市房價所得比修正到9,8甚至6
不知道如何?
漲價是否合理不是誰覺得就算了....而是由市場決定...

大家都不買,自然會跌...

大家爭相出價,自然會漲...
600~800萬的家庭自住型物件?
在新竹我怎麼沒看到ok的
http://windclound.pixnet.net/album

http://ebas1.ebas.gov.tw/pxweb/Dialog/cityDb2Px_n.asp?ma=CS3201A1A&path=./database/CountyStatistics&lang=9&Flag=Q&ClassId=320

2010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
台北市1298640 房價所得比11.6倍 平均房價1507萬 (千元以下部分無條件進位)
新北市893859 房價所得比8.2倍 平均房價733萬
新竹市1184598 房價所得比6倍 平均房價711萬
新竹縣1052587 房價所得比6.6倍 平均房價695萬

文章內"今年台北市第1季的平均成交價格達1739 萬元,房價所得比 13倍"
1739/13=133.77萬,跟2010年130萬相比,可得知他是用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來計算沒錯(台北市每戶經常性收入167萬)

這個房價在今年度怎麼看怎麼怪...
"平均"已經變"低標"了 (便宜地區的房價,而且還低樓層的)
那...2011年會變幾倍? 我猜7.5倍(房價keep住的話)
依然"最幸福"嗎?

"最新"房價所得比6倍
因為平均是700左右,所以推論買的是600~800萬左右的物件?
那"最新"關埔新物件1200左右,所以跟她平均的是200萬的小套房嗎? 哈
光復路國宅不是號稱沒700買不到嗎?

新竹市每戶平均人數3.53,每人平均居住面積15.3
每戶面積3.53*15.3=54坪(建坪),扣公設33%實坪40坪
你家有這麼大嗎?
還是豪宅、透天、農舍很多過來平均? (也M型化了?)

每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 新竹市103萬 (50%)
可支配所得=已分配要素所得+雜項收入+ 經常移轉 收入-經常移轉支出
可以算算看你全戶有沒有在中間(還是也M型化了?)
房價續創新高 北市平均購屋總價破2700萬
內政部營建署7日公布台灣2011年第二季住宅需求動向調查結果,計劃主持人張金鶚表示,台灣整體平均的購屋總價比上季成長新台幣117萬元,達1,043萬元,其中以台北市成長最多,總價達2,778萬元,比第一季增加744萬元,每坪單價更超過57萬元,房價所得比已高達16倍,一般民眾想在台北市買房,恐怕得16年不吃不喝

2778/16=173.6 (台北市2010每戶經常性收入167萬)
所以張教授是用每戶經常性收入來計算得到16倍
如果跟信義房屋一樣用每戶可支配所得台北市134萬來算的話
可以達到2778/134=20.7倍!!!

這邊說第二季平均購屋價2778萬,第一季2034萬
2034萬跟信義房屋公布的1739萬有著近300萬的差距耶,更別算第二季又漲了700萬,差了1000萬!!!
誰的資料正確?
信義房屋低報有何好處?
房價所得比應該用每戶"經常性收入"還是"可支配所得"來算?

定義:
經常性收入=基本所得+財產所得收入+
自用住宅及其他營建物設算租金(含折舊)+經常移轉收入+雜項收入

可支配所得=已分配要素所得+雜項收入+ 經常移轉收入-經常移轉支出(稅金、社會保險與固定規費、捐款等)

因為收入要繳稅(不吃不喝也避不掉),所以用可支配所的來計算房價所得比才正確

但是這樣算的話台北是會破20倍,政府面子掛不住,只好昧著良心用經常性收入來算倍數,但是除非買房不用繳稅才能這樣算吧

台灣整體平均1043萬,經常性收入112.4萬,可支配所得89萬
1043/112.4=9.27,是這次報告的9倍沒錯
但是1043/89=11.7,實際上台灣整體平均房價所得比已經超過11倍了

信義房屋的 新竹市"只有6倍",您相信嗎?
政府的全國"只有9倍",台北市"只有16倍",您相信嗎?

房仲粉飾太平,政府也粉飾太平,但是方向方法不同,一起看反而都露餡了

合理的房價所得比:平均房價/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
因為
稅金不吃不喝避不掉
每戶所得資料查的到
平均房價誰人知多少?
只有建商房仲投客呵呵笑!
統計學有敎過...
平均值...
變異數...
標準差...

為什麼報告只報告"平均值"...
大家想想就知...
新竹人最幸福...
大家聊聊就知...

園區上班族 不是都在聯發,台積...
現在大家都是科技新"跪"...呀
這種新聞笑笑就好了不要太在意

政府機關統計的能信嗎

幫建商和投資客睜眼說瞎話

間接是建商和投資客的打手而已

會信的就是阿呆
在我們父母那個年代,很多人都相信報紙寫的或電視的報導,他們不懂新聞也有假資訊或錯誤的資訊,需要自己去過濾。

但這些年不一樣了,新聞看看就好,尤其是房仲業發的,認真你就輸了。


瑞小秋 wrote:
【中央社╱台北27日...(恕刪)

依據算法.年薪要一百五十萬以上,才算是新竹工作的..

這新聞的意思是說你年薪太低,在新竹工作(尤其園區)是還需要在加強你的價值..

嗯~我還要更多努力才行!

news
joe~http://photo.xuite.net/ibanez0317;http://blog.yam.com/ibanez0317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