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serror wrote:
那些年買房子的要賣的...(恕刪)
坦白說....
那些年買房的成本其實低到爆 , 我只能說看看北歐三小國當年的售價
再看看現在的開價,就算現在房市量縮,假設成交價算開價的打7~8折
還可以跟你說 還有賺....還賺不少哩
因為房租錢省下來 , 還有賺頭
我已經有不少認識的同事 同學 今年都開始換屋
對他們來說 再多貼150~250W , 真正用在買房的金額 也才1000W左右
卻可以買到目前1300~1500W的新房子
因為房價這幾年在新竹 漲了至少6~7成
反而像我們這種堅持好幾年,一直在等房價跌的人
就算房價真的下跌 , 以現在的行情 要跌到2007,8年的水準
至少要跌4成 才會回到那時候的水準........
可惜要跌這麼多 , 光時間就不知道要等多久??? 還有能跌多少的問題???
說到這裡

政府打房 投資客組團出走
記者林美芬/專題報導
跨國房仲原本在台灣只是小眾,但在近幾年來政府政策打房下,小眾快成大眾市場,從過去旅遊兼看房的零星投資客,到如今呼朋引伴出走為投資考察,房仲業正帶著台灣資金出走。
過去散客現在組團
才不到數年前,台灣人到日本、東南亞買房,還算是旅遊性質的零星投資,從房仲業發展軌跡來看,逐步從旅遊團演變成投資考察團,從1個月不到1團,到如今週週出團,市場成長速度快,資金出走出的速度更快;全國不動產日前的東京建案銷售會上宣稱,1個月內掃進30戶的業績,顯示小額投資也茁壯成整筆往外流動。
1年前,台灣跨國房仲市場只是單店運作,如信義房屋到日本設點,在當地找物件,再回頭找台灣買主,跨國引介,台灣房屋到吉隆坡也是採用類似的模式。
因是跨國經營,初期都相當辛苦,開發案源有限,可是抵不住台灣資金出走需求,業績依舊亮麗,日本信義2010年成立,到2013年業績量成長2.5倍,台屋2012年才到馬來西亞設點經營,如今已爆發出數個以東南亞不動產經營的數個品牌,除台屋本身外,還有亞太國際、藍海等。
另有新加入戰場的如全國不動產進軍日本、森活、長富地產等搶進東南亞,同時有馬來西亞開發商直接到台灣設點銷售馬國不動產,日本開發商也直接來設點售屋;市場相當活潑。
為了擴大經營及保持案源穩定,業者也擴大合作模式,跟各國業者跨國聯盟合作,如全國不動產跟寀富國際合作,從日本引進物源到台灣銷售,兩者拆帳合作,台屋也跟新加坡商合作,找馬國案源,而不止受限到當地逐案開發案源,形成企業跨國聯合運作。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