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初蓋台鐵時旁邊也都有預留很多土地或已是計劃道路用地,所以徵收上問題不大,台鐵土地或計劃道路一直放在那裡不處理到今日被很多人佔用停車或蓋鐵皮屋中央也一直不徵收不處理,造成周邊亂像環境不良,土地所有人也很苦惱,為什麼不趁這時候有機會提高架呢?順便一起解決啊,新竹市不提新竹縣可提啊,人家給機會為什麼新竹縣不提,去年的評估的鐵路高架報告結果在哪裡?新竹縣提的很多28項前瞻裡沒有任何鐵道計劃,裡面提的內容感覺都是皮毛,沒有大建設,感覺不出前瞻在哪裡,要過可能很難,要多努力努力了。
林智堅前天也參訪岡山車站東西連通系統、搭乘路面電氣輕軌。他說,岡山及新竹車站是姊妹站,跨站平台引進休閒、娛樂、百貨、餐飲等商業活動與藝術展演空間,滿足消費與生活需求,規模與新竹相近,看到岡山成功經驗,讓他更有信心打造新竹大車站。他說,大車站計畫是在不影響國定古蹟新竹車站及現有鐵軌位置的前提下,興建跨站平台作為取代鐵路高架或地下化的方案,總經費約50億元眼光太淺就是這樣,只作一個點,而且完全沒效益,現有的地下道就可以了鐵路高架化效益比只作一個大車站好太多了現在只能祈禱作不成
台南地下劃徵收土地,就像新店美和市一樣(只需徵收捷運需使用的土地就好,徵收一大片蓋什麼共構,圖利財團),蓋高架需徵收的土地很少(台中有人吵土地徵收抗議的嗎!),桃園原來要高架,從桃園~內歷的臨時軌都快做好了,但被吵地下化而停工,新竹機廠明年就可完工(在富岡),到時新竹後車站會空出一大片土地,高架化完工後所有的地下到都可填平,東大路橋也可拆掉,橋下也可利用做停車場之類,兩側可開闢道路,不可能圍圍籬。
新竹市鐵路沿線兩側己乎都有空地,唯一幾乎緊鄰民宅的部分是南下過振興橋到中山路平交道那段。另外就是新竹貨運站必須遷移,加上內灣線銜接問題。這三個問題可以解決,高架或地下就可成功。大平台若預留軌道區域,未來可以直接高架化。也可以直接地下化,並不衝突。與其還要再等幾十年,現在能先活化車站,等於先蓋好未來的車站大樓,以後再來鐵路高架或地下化。其實以前蔡仁堅時代就有提過這個案子了。
iepmis wrote:與其還要再等幾十年,現在能先活化車站,等於先蓋好未來的車站大樓,以後再來鐵路高架或地下化。 國家財政不好,加上50億不是小數目,不建議做這種沒有急迫性的建設!另外現在蓋好,幾十年後已經很舊了而且幾十年後,專家預估台灣人口會減少五六百萬,新竹地區的人口應該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