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光光 wrote:
真是佩服閣下的經驗與...(恕刪)
希望大家用客觀的觀點去分享討論,自己沒有親眼所見,也不要去亂酸別人房子爛,買了房子的人,明明覺得各方面都很ok,但有人一天到晚發言說你房子怎麼的不好,你會高興嗎? 你們若是建議的方式提醒我們,我們很開心的,很多的常識我都在Mobile01這裡了解的,也很開心有那麼多熱心的朋友們,分享自己的經驗,也請大家不要吵了~
昌益的房子是看人買,大部份推的,都是平價一般家庭買得起的,以前新竹這裡沒有什麼豪宅的,收入方面也沒有像部份園區人那麼優,部份園區人其實蠻敢花的,1千萬的房子就敢借8百萬來買,而且這群人很重豪宅的feel,用這種什麼都要用好的觀念,當然會覺得昌益的房子像國宅之類的,但他的開價也相對平民,你想買豪宅類的,就不要選擇去看昌益的房子,不然會對選用的建材很失望,而我是在地小孩,所以對於能有一間昌益的房子就很知足了,我覺得昌益的房子對我來說在水準之上,但對部份園區人來說,是在水準之下,所以還是要看你想要的是什麼~
除了犧牲獲利, 能做的就是壓低成本,
成本來自於土地的採購成本, 以一個400戶~600戶的大型建案來說, 所需要的土地至少在2000坪到3000坪, 如果是乙工用地或者特殊地目的土地, 和住宅用地的差額就可以差異在每坪土地10萬元以上, 回饋到售價上面, 也就是在每坪售價大概可以減少2萬到2萬5
另外的做法就是壓低建築成本, 這包含了設計成本, 工資和材料成本和營業成本, 大量採購當然是壓低成本的方法之一, 怎樣達到大量採購, 以推案量大的建商來說, 就是所有的推案在隔局和設計上面採用相同或者近似的架構, 這個好處是, 已經累計了多年建築經驗在這樣的架構推案上面,它們很清楚, 怎樣使用最低成本的材料在建築上面可以達到最少的客訴和最低的成本
犧牲獲利也是一個方法, 但適用於資本大的建商, 資本小的建商, 如果在獲利和風險上面沒有一個很好的拿捏, 很容易就成了爛尾樓, 像是竹北中華上某建商推出一個和市場價格完全背離的低價建案, 最後的結果就是在銷售量沒有達到周轉所需的最低的資金的時候, 最後只有宣告破產, 造成幾百戶購買戶痛苦不堪
房屋壓低總價如果是建築材料考量的時候, 在營造業最常見的四種精簡成本有
1 鋼筋品質差 綁紮不確實
2 採用低等混凝土 灌漿不確實
3 簡化粉刷與門窗施作工序
4 建材配備以同級品取代
影響漏水最嚴重的往往就是2和3, 尤其是2, 因為混凝土品質不佳, 或者養護期不足(有的建案一個禮拜或者10天就可以蓋一層,真的很懷疑這麼短的養護期怎麼維持混凝土的品質?), 這些材料和施作的品質會造成蜂窩現象, 很容易造成漏水, 另外灌漿的養護期也是很重要的, 另位3的門窗施工也是經常出現的問題, 門框窗框的防水部分, 往往只要少一個步驟就會埋下未來漏水的危機
現在是網路時代, 已經不是過去那種消息封閉的年代, 所以建商的保固和品質好壞,只要一不確實, 馬上就會影響他未來的銷售, 我想除了部分泯滅良心的建商以外(例如蓋爛尾樓欺騙新竹民眾終身積蓄的不良建商), 未來的品質會在市場機制下越來越好
sundorys wrote:
我感到很疑惑.現在建...(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