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要苗栗願意合併總不能硬上吧劇情應是利用人多優勢先修法降到100萬再竹竹合併能不能上就再說了但若不能增加分配款根本沒差Andrea Holmes wrote:更何況苗栗也是新竹後花園,"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擴大園區範圍的縣,合併更是順理成章。
資源有限,餅就這樣大,有人多就有人少台灣因為資源有限,把大多數資源投入六都竹縣資源有限,把大多數資源都入竹北都是一樣的合併升格,無非是想要更多的資源(而不是更多的債務)每人站的利基點不同,想法會不同不過目前整個半導體產業鏈,真的是可以與世界競爭應該想想要怎樣發展或保有優勢以前沒有分紅費用化or股票面額扣稅,確實吸引了一些人才現在外商,陸商與以前相比,將部分重心移到台灣,聘僱更多人,台廠人員的招募比以前困難很多以前碩班要進MTK還得是台清交成,且成績要前幾名或怎是幾個知名實驗室的學生這一兩年,MTK只要是中字輩的就可以進去了,人還沒找滿(MTK如此,其他公司呢?)其實可以算算台灣一年電子電機的畢業生(先不管是不是台清交成),是否足夠台灣半導體產業鏈的需求?吸引外國人才是必要的,要怎樣吸引,政府要去正視,怎樣去幫此產業加分畢竟一個產值如此大,且還能在國際上扮演重要角色的產業,是很不容易的
如果是要爭取竹竹苗合併,那就不需修法,現在就可以提出,何必等到 2026?如果是其他縣市想升格,例如彰化縣,不管有沒有修法人數都達標,隨時都可以提出申請,和新竹有沒有申請升格根本沒半點關係。地方制度法也不是沒有修過,之前也是先修法讓想升格的縣市達到標準才升格的。所以現在修法讓新竹縣市可以合併升格有甚麼問題呢 ?新竹縣市可以 2022 先合併升格,苗栗縣想加進來可以等到 2026 沒關係。升格申請是要地方政府的議會同意後,才可以向中央提出申請,就看地方的議員有哪些會反對。是忘記,還是害怕想起國民黨主政時未提竹竹苗合併升格申請,也否決了彰化縣與雲縣嘉縣的升格申請。地方制度法之前的修法,是在國民黨主政之下:之前九十六年五月四日(2007年)修地方制度法,讓台北縣可以有法源先成為準直轄市然後直接升格,之後的桃園縣也可以有法源先成為準直轄市然後直接升格之前九十八年四月三日(2009年)修地方制度法,讓台中縣市、台南縣市、高雄縣市可以有法源合併升格。2009年6月23日首波審查,有臺北縣、桃園縣、彰化縣、臺中縣與臺中市、雲林縣與嘉義縣、臺南縣與臺南市、高雄縣與高雄市提出申請。審查結果確定臺北縣、臺中市縣及高雄市縣升格,其餘淘汰。2009年6月29日再召開的會議中,行政院認為臺南市縣「為南部地區的產、學、研科技重鎮。未來合併改制後,將可作為雲嘉南地區的核心都市」等理由,宣布通過。2005(94年)~2009(98年) 竹竹苗三縣市的縣市長並未提出合併升格申請新竹縣 國民黨 鄭永金苗栗縣 國民黨 劉政鴻新竹市 國民黨 林政則
為什麼新竹合併升格要越快越好?因為補助會差很大!是不是直轄市, 差很大根據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辦法 99年版本,統籌分配稅款的公式如下 :總額之百分之六十一分配直轄市、百分之二十四分配縣(市)、百分之九分配鄉(鎮、市)。簡單來算, 六個直轄市分配, 61% , 平均每個可分到 10.17%左右.其他16縣市, 只能分 24%, 平均每個縣市可分配到 1.5%。新竹縣市加起來平均只拿到約3%。如果新竹縣市合併成直轄市,就可以去分那 61%的補助款,平均可拿到 8.7%,將近 3 倍,至少可以多個一百億以上,加上其他補助款,升格後每年至少可以多一兩百億,這不該急嗎?
既然竹竹苗三縣直接合併升格現在就可以做,三縣市首長也有意願,那就三縣市首長加三縣市議會一起坐下來談啊!找你來一起談又不敢,正道不走,只會在場外放話,哪是真心想為人民做事?一直鬼打牆說苗栗縣民沒說想合併,若是苗栗縣民願意合併,你林智堅敢嗎?還是又縮回去,就像現在一樣,只會造假指責楊文科改變心意,楊文科想的就是要合併升格,現在人口數不夠,找苗栗縣一起合併升格,人口數夠,苗栗縣也有意願,也不用因人設事修法,也不用激怒彰化縣跟嘉義王,這條這麼容易又正當的路不走,只是因為年紀輕輕又機關算盡的人未來的工作嗎? 心中只想著自己的政治路,完全沒有在地人民,就是個自私自利的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