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發處從之前就只想作簡單的事用地徵收,拆遷怕抗爭,所以都不敢去作只想原地花錢改建了事,前後站及中華路2側交通都不干他們的事都發處也指出,新竹大車站採跨站式平台興建,鐵路高架或地下施工、用地取得涉及大規模拆遷徵收私人土地建物,易引發抗爭,不排除後續會施工延宕,因此以大眾運輸為導向整體開發,包括提升前後站公有土地使用效率、結合輕軌興建,以達到轉乘效應。雲云 wrote:「新竹大車站計畫」的命運會如何呢?
議會不支持,很難推的動希望未來能朝地下化前進,短短不到6公里,經費相對能高到哪去?但對鐵路2側老舊房子都更及交通影嚮很大交通部長都說了,經費會分年編列,地下化怕什麼經費不夠,就怕市府怕事不想作地下化後,千甲重劃就會加快了,就能增加稅收了而且地下或立體化之前就已有評估計畫了,只要重啟就可以了續推林智堅大車站計畫? 新竹市議長開第一槍反對基隆捷運建設費用中央、地方怎麼分擔?外界持續關注,基隆市長謝國樑不滿基隆要負擔53.85億元,直言「門都沒有」。交通部長王國材今表示,捷運屬長期建設,相關經費會分年編列,不是想像中一次要編列將近53.85億元,會分年編列,照這樣來看,對基隆市庫負擔不算太大。
哇!! 查了一下新聞, 新竹大車站第一次浮上檯面是"2017"年, 5年了一事無成, 搞不好回到原點. 台灣人正常發揮. 不論什麼方案, 真正完工啟用應該是大家孫子輩了.非關藍綠, 也非關什麼方案, 台灣的公共工程特色是: 評估久, 怕抗爭, 喬利益, 施工期超長包商必倒, 最近十年還流行政黨輪替後, 上台的把前朝規劃通通拔掉, 下台的則惡搞抵制. 其實大家這麼理想化也不管少子化的話, 交通部宣布全台城市都蓋火車地下化一次解決不就得了嗎? 吵了半天浪費這麼多錢, 何苦呢?幸好台灣還有兩個東西自我安慰一下, 一為幾乎每年有選舉在投票時幫出一口氣, 二為籃球棒球啦啦隊有發展起來撫慰人心.
若真不想阻礙前後站未來發展,可以一起努力地下化,把錢編到鐵路地下化,錢並沒有不見,只是變的更好的發展民進黨議員楊玲宜指出,中央好不容易同意補助新竹大車站計畫84%經費,砍掉重練豈不是阻礙前後站未來發展?
1. 大車站評估經費付了一大堆,炒議題5年2. 換人做,把大車站打掉,再付一堆評估費用,地下化議題炒4年?3. 再換人以後把地下化打掉,再付一堆評估費用,架高化議題再炒4年?4. 再下去是不是又要炒回大車站?結論:唯一獲利的是工程顧問公司.大家可以開賭盤,我們有生之年看不看得到這個建設完工,不管是哪種答案?
我個人認為輕軌整個重來一次的機率搞不好大於大車站。輕軌紅線從是否取代六家線,關新光復到介壽路是否可行,到園區在施工期間交通如何維持都很棘手。而且輕軌紅線主要是解決竹北高鐵及園區間交通為主,除非高也有大新竹夢,否則應該不會太積極。以新竹市整體發展的角度來看,新竹市的輕軌還是要以能夠連接東區北區為前題。edwarddhliu wrote:希望新竹市優先發展輕軌、捷運。...(恕刪)
希望這個為了便宜行事沒用的大平台趕快廢掉,新竹市鐵路兩側腹地小,地下道跟橋都要拉到後面不能接中華路,行人跟腳踏車也是一堆路不能走到後站,站前公車也是要繞一圈才能去後站,經歷過台中鐵路高架化就會知道鐵路立體化的好。那個楊宜玲怎麼不說說自家的鄭文燦把已經定案要施工的桃園鐵路高架化硬是改成地下化,完工期整整延長超過10年,這就不叫阻礙桃園發展,新竹市一年繳多少錢,桃園可以這樣搞,甚至連嘉義也可以鐵路高架化,新竹鐵路立體化不過分吧?大車站這麼棒,那彰化現在在推的地鐵路立體化也停掉改大車站,扇形車庫還能順帶實質保存哩!至於輕軌看那比文湖線還歪七扭八的路線還略過好市多那塊,能吸引到多少開車的還不知道勒,先學學台北市幹線公車把班次加密集,再加上公車專用道說不定還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