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前不知道慈濟路至介壽路的交通時間?
既然已經有小孩又這麼在意學校,搬家本來就該考慮到學區這點,買房是自己決定的事情,不要算在房仲頭上
因為自己小孩無法在學區就讀就希望教育處規劃交通車,請你去私立學校吧
個人不認為搭交通車對孩子好,要提早起床還得晚回家
國中有三所可以選擇,說遠其實真的不遠,為什麼堅持要就讀光武國中?
兩歲才入籍,希望小孩能就讀關埔國小,又不希望班上學生人數太多?
關於擴建教室,現在這區年輕人口多學校不夠用,但十年二十年後呢?住在這區的人早已過了生育年齡,這些教室要怎麼處理?
在電視上看過新竹市議會的直播,多轉轉台吧
黃敏甄 wrote:
閒置學校
我們也問教育處是否能夠規劃交通車,轉置有名額的閒置學校,讓用路車次少一點,教育處Say No。但閒置學校也可變更部分為其他該區域需要的用途例如社區大學。
超額教師
人口密集區規劃的班級數足夠的話,也能反應出實際的教師需求,減堂只會新增很多代理教師,流浪教師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教育處說沒有預算開缺,明年課綱調整,教室/導師比上修為2.2人/班。但這中間因沒有預算而無法銜接,今年很多老師自行請辭。教育(非建校)的預算在最年輕的城市一直不足。
通學安全-人行道的必要
學童與車爭道,車流量又大,人行道是有必要的,二寶、三寶家庭比比皆是,只有兩隻手的狀況下,極度不安全,市區需要人行道,民眾也可以爭取,為何以這點作為阻擋我們提出需求的理由。
通勤時間應可在20min~30min內。
竹科交通,只看慈濟路至介壽路這段,晴天要20min、雨天37min、暑假期間5min。這個差距不只影響家長…也耗費了每位用路人的時間,越來越多國中小學生需要接送時,未來交通壅塞狀況勢必更加嚴重。上學通勤時間並不像板友預估的那麼樂觀。
房仲術語、做功課。
以房仲、代銷勾畫未來景象當大家在這裡定居的主因,也不正確,人口資料不透明是事實。以我小孩的狀況,兩歲入籍之後還是唸不到學區內的國中,現在0歲的孩子,也只有一半的人能唸合理嗎?不少人做功課並提早做準備後還是會被指責不夠早、不夠用心。
市府沒辦法滿足教育需求,卻一昧增加建地,整個都市計劃真的很奇怪。orz
--------------------------------
就近入學是教育部政策,也是拿來當標語的主因,但不斷有人質疑到底近是多近。簡單說就是不跨區就讀,要制定那樣的學區,就要容納得下學區內的孩子,要有共同學區,也要確保選擇後不會擠壓單一學區學子的受教權,也提了其他縣市基本學區的做法讓市府參考,但市府說新竹沒有這個規劃。
設籍年數是約定俗成的入學順位,以今年國小來看,設籍年數也許還有差距,但到後面幾屆,大家都差不多時間入籍的了,到國中呢?要比出生報戶口的月份? 距離一直被弱化,原因到底是甚麼?
且關埔如果蓋出班級數充足的學校,還會有人說600M大? 600真的不大,但人很多。 有人說教育要進步,現在學校很美,但容量跟美學是無法並存的嗎?與功能性相比,用極高的預算蓋精美的學校比較重要?讓居民互打是應該的嗎?教育的進步更應該堅持住師生比,竹北不敢做的事,新竹市…做到了!微冷笑
另外,前市長提出蓋330間教室其實沒有那麼不堪。 有家長細究這個提案的計算基準-建蔽率50%、容積率150%,留下的活動空間是5000坪,比日光公園還大(3500坪),並不會暗無天日,但媒體標題 ”蓋完蓋滿” 讓很多人超火大。怒
應追究前市府的過失,為何要說現任市府的不是?
我們整理整個脈絡,在在顯示是歷史共業,前任取消校地增加建地,現任錯估需求,我們都提出了質疑,但爭取也只能跟現任市府爭取吧。 糟糕的是,331之後的陳情,市府、市長都冷處理 。真的希望市長候選人們能提出明確的解決方案,目前即使議員已連署過半,市長漠視下,看不到能安心的計劃。
議會監督與預算。
新竹市議會很不透明,不像其他縣市有VOD隨選系統。
這題我們之前有問國民黨議員,他們回覆想監督但人數還是沒有民進黨加無黨籍多,但實情如何,也要議會夠透明,老百姓才能窺知。
以實驗為例,家長不怕遠。
實驗家長選擇抽實驗,著重就近入學的人選擇在關埔定居,兩者沒有衝突。
目前出現過各種不贊成我們爭取的原因
買房前要自己先做功課。
學區不可調整,要照遊戲規則。
要保障共同學區選擇權。
你們選擇自己離上班近一點, 小孩遠一點. 不是就這樣而己嗎?
一班35人還好,以前一班40、50都很正常。
閒置學校很多不能再投資源增加學校班級。
現在的關埔設計很好,不該破壞它。
交通車方案-不可為特定人群服務。
要買重劃區,自己要想辦法解決,不然搬家呀。
最近在PTT看到一句話-世界上最毒的心靈雞湯
”如果你改變不了世界,就改變自己。改變不了環境,就去適應環境”-好人就是這麼墮落的,奴性就是這樣練成的。
當初選擇在這裡生活,正因雙薪家庭工作忙,另一半時不時地出差有時需要一肩扛起,所以即使同樣預算下坪數會比較小,也決定在這裡落地生根,想著安居樂業,工作已經很累了,冀求上學上班能簡單點。會選擇”重劃區”也是預想政府會合理規劃,畢竟是重劃區呀。發現不如預期後,就算很天真,很無用,有改善的空間之下,還是想做點什麼。
再次整理訴求。
恢復二期國中校地或另覓校地
(六年後又是一波國中需求爆炸期,三期(口誤嗎??)設校來的及嗎? 位置有助紓解交通嗎?)
嚴修總量管制法規
(落實居住事實,杜絕寄戶藉影響實際居住者權益。)
增加班級,恢復正常師生比
(不犧牲教學品質及加重教師負擔。)
可以緩解狀況的方案。
交通車轉置其他有名額的學校。
合理調整學區。
新竹是一個虛有其表的幸福城市,有重大問題,市府就躲起來,
預算無法用在刀口,繳稅時很心酸。
也呼籲一下,不要放棄投票。看看選區內有沒有好的人選,不要因為失望就對政治更冷漠,也許改變很慢,但要讓之後遇到困難的人能找到人求救(鼓吹大家投票日去逛巨城的言論不知道居心為何?),
投票不代表民主,但民主卻需要用投票來實踐。(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