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關埔地區教育資源不足,是不是家長過分的要求!?

整篇落落長,其實你的心態很明顯,以為世界都繞著你轉

搬家前不知道慈濟路至介壽路的交通時間?
既然已經有小孩又這麼在意學校,搬家本來就該考慮到學區這點,買房是自己決定的事情,不要算在房仲頭上
因為自己小孩無法在學區就讀就希望教育處規劃交通車,請你去私立學校吧
個人不認為搭交通車對孩子好,要提早起床還得晚回家
國中有三所可以選擇,說遠其實真的不遠,為什麼堅持要就讀光武國中?
兩歲才入籍,希望小孩能就讀關埔國小,又不希望班上學生人數太多?
關於擴建教室,現在這區年輕人口多學校不夠用,但十年二十年後呢?住在這區的人早已過了生育年齡,這些教室要怎麼處理?
在電視上看過新竹市議會的直播,多轉轉台吧


黃敏甄 wrote:
閒置學校
我們也問教育處是否能夠規劃交通車,轉置有名額的閒置學校,讓用路車次少一點,教育處Say No。但閒置學校也可變更部分為其他該區域需要的用途例如社區大學。

超額教師
人口密集區規劃的班級數足夠的話,也能反應出實際的教師需求,減堂只會新增很多代理教師,流浪教師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教育處說沒有預算開缺,明年課綱調整,教室/導師比上修為2.2人/班。但這中間因沒有預算而無法銜接,今年很多老師自行請辭。教育(非建校)的預算在最年輕的城市一直不足。

通學安全-人行道的必要
學童與車爭道,車流量又大,人行道是有必要的,二寶、三寶家庭比比皆是,只有兩隻手的狀況下,極度不安全,市區需要人行道,民眾也可以爭取,為何以這點作為阻擋我們提出需求的理由。

通勤時間應可在20min~30min內。
竹科交通,只看慈濟路至介壽路這段,晴天要20min、雨天37min、暑假期間5min。這個差距不只影響家長…也耗費了每位用路人的時間,越來越多國中小學生需要接送時,未來交通壅塞狀況勢必更加嚴重。上學通勤時間並不像板友預估的那麼樂觀。

房仲術語、做功課。
以房仲、代銷勾畫未來景象當大家在這裡定居的主因,也不正確,人口資料不透明是事實。以我小孩的狀況,兩歲入籍之後還是唸不到學區內的國中,現在0歲的孩子,也只有一半的人能唸合理嗎?不少人做功課並提早做準備後還是會被指責不夠早、不夠用心。
市府沒辦法滿足教育需求,卻一昧增加建地,整個都市計劃真的很奇怪。orz
--------------------------------
就近入學是教育部政策,也是拿來當標語的主因,但不斷有人質疑到底近是多近。簡單說就是不跨區就讀,要制定那樣的學區,就要容納得下學區內的孩子,要有共同學區,也要確保選擇後不會擠壓單一學區學子的受教權,也提了其他縣市基本學區的做法讓市府參考,但市府說新竹沒有這個規劃。
設籍年數是約定俗成的入學順位,以今年國小來看,設籍年數也許還有差距,但到後面幾屆,大家都差不多時間入籍的了,到國中呢?要比出生報戶口的月份? 距離一直被弱化,原因到底是甚麼?

且關埔如果蓋出班級數充足的學校,還會有人說600M大? 600真的不大,但人很多。 有人說教育要進步,現在學校很美,但容量跟美學是無法並存的嗎?與功能性相比,用極高的預算蓋精美的學校比較重要?讓居民互打是應該的嗎?教育的進步更應該堅持住師生比,竹北不敢做的事,新竹市…做到了!微冷笑

另外,前市長提出蓋330間教室其實沒有那麼不堪。 有家長細究這個提案的計算基準-建蔽率50%、容積率150%,留下的活動空間是5000坪,比日光公園還大(3500坪),並不會暗無天日,但媒體標題 ”蓋完蓋滿” 讓很多人超火大。怒

應追究前市府的過失,為何要說現任市府的不是?
我們整理整個脈絡,在在顯示是歷史共業,前任取消校地增加建地,現任錯估需求,我們都提出了質疑,但爭取也只能跟現任市府爭取吧。 糟糕的是,331之後的陳情,市府、市長都冷處理 。真的希望市長候選人們能提出明確的解決方案,目前即使議員已連署過半,市長漠視下,看不到能安心的計劃。

議會監督與預算。
新竹市議會很不透明,不像其他縣市有VOD隨選系統。
這題我們之前有問國民黨議員,他們回覆想監督但人數還是沒有民進黨加無黨籍多,但實情如何,也要議會夠透明,老百姓才能窺知。

以實驗為例,家長不怕遠。
實驗家長選擇抽實驗,著重就近入學的人選擇在關埔定居,兩者沒有衝突。

目前出現過各種不贊成我們爭取的原因
買房前要自己先做功課。
學區不可調整,要照遊戲規則。
要保障共同學區選擇權。
你們選擇自己離上班近一點, 小孩遠一點. 不是就這樣而己嗎?
一班35人還好,以前一班40、50都很正常。
閒置學校很多不能再投資源增加學校班級。
現在的關埔設計很好,不該破壞它。
交通車方案-不可為特定人群服務。
要買重劃區,自己要想辦法解決,不然搬家呀。

最近在PTT看到一句話-世界上最毒的心靈雞湯
”如果你改變不了世界,就改變自己。改變不了環境,就去適應環境”-好人就是這麼墮落的,奴性就是這樣練成的。

當初選擇在這裡生活,正因雙薪家庭工作忙,另一半時不時地出差有時需要一肩扛起,所以即使同樣預算下坪數會比較小,也決定在這裡落地生根,想著安居樂業,工作已經很累了,冀求上學上班能簡單點。會選擇”重劃區”也是預想政府會合理規劃,畢竟是重劃區呀。發現不如預期後,就算很天真,很無用,有改善的空間之下,還是想做點什麼。
再次整理訴求。
恢復二期國中校地或另覓校地
(六年後又是一波國中需求爆炸期,三期(口誤嗎??)設校來的及嗎? 位置有助紓解交通嗎?)
嚴修總量管制法規
(落實居住事實,杜絕寄戶藉影響實際居住者權益。)
增加班級,恢復正常師生比
(不犧牲教學品質及加重教師負擔。)
可以緩解狀況的方案。
交通車轉置其他有名額的學校。
合理調整學區。
新竹是一個虛有其表的幸福城市,有重大問題,市府就躲起來,
預算無法用在刀口,繳稅時很心酸。
也呼籲一下,不要放棄投票。看看選區內有沒有好的人選,不要因為失望就對政治更冷漠,也許改變很慢,但要讓之後遇到困難的人能找到人求救(鼓吹大家投票日去逛巨城的言論不知道居心為何?),
投票不代表民主,但民主卻需要用投票來實踐。(恕刪)
我也來落落長寫一篇分享多年來綜合親友同事鄰居們為孩子所做的努力。
想要學校離家近,學校又位在上班途徑,開車不回頭的路線,很難。不只是新竹市這樣,台灣很多地方皆如此。所以才會有許多人想出適合自己的辦法:
1.家人分工型:
協調家人接/送時間,夫妻或長輩幫忙接送,必要的話,放學時間再到校內/校外安親班,等待家人下班接送。
2.社區互助型:
住戶一起租車,交通車在新竹很常見,(雙溪、青草湖、二重附近),家長到車行談好價錢時間,他們就會派適合人數或適合家長需求的車型來載孩子。我看過非校車的社區交通車,箱型車、中巴、遊覽車,從新竹縣載學生來新竹市上學,而且也有的車子是聘請女性駕駛。
3.提早獨立型:
讓孩子自己走路/搭公車上學,以前有鑰匙兒童,現在有通勤兒童,自己學習過馬路、排隊、看手錶,投幣/刷卡,有一些中小學生搭公車上下學,人數多的甚至學校還編排路隊,派任一位老師看顧候車時間的秩序,但是上車後是自己的事囉!
4.全職媽媽型:
新竹市非常多的高學歷全職媽媽,他們不上班,專心照顧小孩生活和學業。有些會利用小孩上課的時間去上才藝課,有些會研究財經(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有些則是投入學校志工行列,甚至參加了說故事媽媽或是彩虹媽媽(生命教育課講師),也投入教育工作了。
5.貴公子型:
有些就讀全美、雙語中小學的孩子,家長真的非常忙碌,所以他們跟計程車約好每日固定上學放學時間,住在市中心豪宅大樓,每日司機準時接送到康*、康**、亞*。

其實當父母就是要付出許多心思和力氣,學區只是小問題而已,未來還有許多學習適應問題,同儕關係、學習能力、常規表現、身高近視蛀牙、注意力是否集中…這些才是父母最在意的事情。

常見的,上班上學路線不在同一條線,很多父母也樂於折返跑方式上班,辛苦個幾年,又不是一輩子。除非,大人改變上班地點,或是幫小孩改變上學地點,甚至改變居住的地點,有心就能解決問題,那就可以把路線最佳化。

如果我們一定要在狹小的新竹市做出通行步道,四線馬路又要容納大小車輛,又要提供汽機車停車格,又要有人行道和天橋,只能逼迫店家退縮1、2公尺,或是切除部分建物來鋪設人行道。這樣有可能嗎?多了部分家長幾張票來滿足這個需求,可能會損失更多倍其他民眾的支持。
中冰拿 wrote:
我也來落落長寫一篇分...(恕刪)


說的太好啦,完全同意
lifegogo wrote:整篇落落長,其實你的心態很明顯,以為世界都繞著你轉

從自己的角度,說出自己遇到的困難,爭取應有的權利,並沒有踰矩。
很抱歉用了太多個人的角度發言讓您感到不快,文筆不好,一些想傳遞的重點卻表達不佳。

最終的目的還是希望大家不要那麼逆來順受,我知道我努力的這項議題有成果的機會不大,
主因也是有同樣困難的居民,生氣之後,就...接受了。
有些錯誤造成的傷害明明是可以避免的,卻不改正;當它發生時,沒有作為的人都有責任。

lifegogo wrote:搬家前不知道慈濟路至介壽路的交通時間?既然已經有小孩又這麼在意學校,搬家本來就該考慮到學區這點,買房是自己決定的事情,不要算在房仲頭上


當時是知道竹科交通不好才選關埔,同之前說明,人口資料不透明,只憑學區並無法得知夠不夠早。一切都是從兩間國小總量管制後才逐漸明朗。也不是因房仲或代銷給予的資訊而落腳,這個論點是前面板友的臆測。

lifegogo wrote:因為自己小孩無法在學區就讀就希望教育處規劃交通車,請你去私立學校吧個人不認為搭交通車對孩子好,要提早起床還得晚回家


規劃交通車是過渡時期的建議方案,能就近在正常環境入學,沒有人會想要孩子搭交通車,
但如果要用閒置學校來緩解問題,這部分的規劃是需要整體考量的。


lifegogo wrote:國中有三所可以選擇,說遠其實真的不遠,為什麼堅持要就讀光武國中?兩歲才入籍,希望小孩能就讀關埔國小,又不希望班上學生人數太多?關於擴建教室,現在這區年輕人口多學校不夠用,但十年二十年後呢?住在這區的人早已過了生育年齡,這些教室要怎麼處理?



堅持的是學區/容量 正常化,如果新的國中在附近,也會欣然讓孩子就學。
兩歲入籍,唸不到學區內的國中小,您覺得幾歲入籍才是能夠受到保障的對象?

學生人數多,每個孩子分配到的關注就少了。
問過教學現場的老師,皆同意每班35人很難周全,老師負荷也很大。

那麼篤定竹科十年二十年後會消失?工作機會在這,會生養孩子的族群也在這。
但即使竹科消失,這裡即將沒落,這十年二十年的孩子不用妥善對待?


lifegogo wrote:在電視上看過新竹市議會的直播,多轉轉台吧
新竹市有直播但並非所有議程都直播,議會透明度仍有進步空間,
部分直撥還是不如IVOD隨選視訊來得讓民眾容易了解自己關心的內容,
直撥、旁聽時段在平日白天,並不是人人可參與。

另外想了解一下,為什麼您要那麼生氣呢
merry go round wrote:我也來落落長寫一篇分享多年來綜合親友同事鄰居們為孩子所做的努力。想要學校離家近,學校又位在上班途徑,開車不回頭的路線,很難。不只是新竹市這樣,台灣很多地方皆如此。所以才會有許多人想出適合自己的辦法:家人分工型/社區互助型/提早獨立型/全職媽媽型/貴公子型
其實當父母就是要付出許多心思和力氣,學區只是小問題而已,未來還有許多學習適應問題,同儕關係、學習能力、常規表現、身高近視蛀牙、注意力是否集中…這些才是父母最在意的事情。
常見的,上班上學路線不在同一條線,很多父母也樂於折返跑方式上班,辛苦個幾年,又不是一輩子。除非,大人改變上班地點,或是幫小孩改變上學地點,甚至改變居住的地點,有心就能解決問題,那就可以把路線最佳化。
如果我們一定要在狹小的新竹市做出通行步道,四線馬路又要容納大小車輛,又要提供汽機車停車格,又要有人行道和天橋,只能逼迫店家退縮1、2公尺,或是切除部分建物來鋪設人行道。這樣有可能嗎?多了部分家長幾張票來滿足這個需求,可能會損失更多倍其他民眾的支持。


無法得到改善後,還是需要自己想辦法,感謝您提供很多參考的方向

新竹市教育處也說了 "私校還有名額",
但想問問政府應負的責任與擔當在哪?人民的稅收有被妥善運用嗎?
其實今天會出來爭取,
也是不滿造成今天問題的成因是一連串的規劃失當/拼命開發/評估失當/設計失當
最後造成的苦果,卻都是人民買單,想要小孩可以在更好更正常的社會生活,

學區/容量的問題,說小其實並不小,它影響眾多家庭的日常生活,
您提的這些方法,分別要有後援/組織/犧牲孩子/犧牲媽媽/經濟能力的條件與成本
還是人民自行承擔,也問過實際接送的家長,沒有人能樂於折返跑上班,都很痛苦。

通學步道的部分,學區/容量規劃得當的話,人人能就近入學,並不需要通學步道。
是妥協後產生的需求,市府要不能唸龍山、關埔的孩子去關東科園,
卻無法給一條安全的路,家長、孩子不能用走的,勢必要開車接送,
如我們實測的交通狀況,現在已經很不好了,之後只會更差。


對這件事會付出全力也只會持續到今年底,畢竟選後也沒有人會管我們了

其實一直都想放手...
能正常午休、追劇歡樂多了,哄小孩睡也能跟著睡,不用逼自己爬起來整理資料。
(前面那篇那麼長,也是睡著太多次,累積要回覆的問題太多造成的)

一直被貼各種標籤,有時也要承受辱罵,並不好受。
怕被誤會是假帳號,也硬著頭皮用本名發言。

但聽到那些事故造成的陰影太大,害怕之後發生在認識/不認識的人及自己的家庭上。
人很好的里長也一直鼓勵打氣著,想裝沒事追劇也無法像之前那樣有滋有味

若能讓更多人自覺應有的權利進而爭取,關心公眾事務,一起讓這個社會變好,
孩子能在有希望的環境長大,就是值得努力的事。
也許換個居住環境應該可以滿足就近入學問題!
送完小朋友上學後再去園區公司.

相信目前關新路的房子要換出來應該很好換.
是我的錯覺嗎?國中吔小孩都13歲了學校還要在家附近.......我新竹住了一段時間新北市也住了十幾年

在我的觀念看來國中騎腳踏車或坐公車上學很正常吧,大家都是這麼長大的感覺樓主一直認為國小國中都

要在家附近走路上學才是不太合理的事吧
黃敏甄 wrote:

從自己的角度,說出...(恕刪)


雖然看法不太一樣,但還是蠻認同和佩服樓主遇到問題積極想要去改變的態度和勇氣,絕大部分的人做不到
樓主辛苦了~加油~

我們都是一般人,人性上每個人都會從自己的需求及角度出發.

並沒有什麼不對.

我的看法是"爭取需求時,也要考慮不能影響到其他人的權利及公平性"



市府一路以來決策上有許多不透明及考慮不當的部分.

本就應該更加公開透明.

就學議題中不管討論過程中的立場是否相同.

希望大家都是往者讓下一代將來生活環境更美好的方向努力.

維持理性良好的討論氣氛.


黃敏甄 wrote:
從自己的角度,說出...(恕刪)


從頭到尾看完感覺你只是希望政府能符合你的需求
整個關埔地區早在七八年前甚至更久前就已經有人入住了
以前沒有關埔國小這個選項
現在出現關埔國小,又被某些家長要求就近入學
當你們提出以「步行距離600公尺」為原則的要求
請問你個人認為公平嗎?

在你孩子入學的同時還要求能夠得到老師的關注所以該增班該增聘教師
增班必須追加預算延長施工期
再者,因此增加的校舍未來該如何處理?
竹北市面臨相同問題的學校也是透過增加班級人數處理
因為預算和未來多餘的校舍都是政府的問題
你的孩子畢業後這些都和你沒有關係

我從沒說過十幾二十年後竹科會沒落喔
現在入住的人正值生育年齡
但十幾二十年後這些人會遷出嗎?
以後這區的人平均年齡是四五十歲
請問未來入學人數是...?

https://www.hccg.gov.tw/ch/home.jsp?id=30122&parentpath=&mcustomize=municipalnew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1805010004&t=MunicipalNews&mserno=201601300308
今年因應龍年新生人口數增加,已專案向教育部申請調高關埔、龍山與科園國小三校班級人數至35人,以調整容納學生入學之需求。107學年度龍山、關東、科園、關埔四校,足可容納關埔地區學齡孩童,維護學生就學權益,均可讓學生就近入學請家長安心。

實際上整個新竹面臨總量管制只有那幾所學校
其他資源不被選擇的同時要花新的資源在少數人的需求,包含抗議等等浪費社會資源的行為

看看facebook袋鼠媽媽日記 ⎯ 新竹市護苗協會的熱絡程度
https://www.facebook.com/hcfight.for.children/?fref=tag
或許你可以說大家工作忙沒時間表達意見只能逆來順受
但也可以解釋為其實沒有這麼多需求

而你們願意就讀其他學校時提出的通學步道
要縮減道路或是編列預算徵收土地,這又是另一個問題

對了,我本身也住在關埔區,未來也會面臨孩子就學問題
新竹市民雖然繳了很多稅金分配到的預算卻不多
我希望這些錢可以用在更有意義的建設,不是著墨在此
edwarddhliu wrote:
許明財給新竹市一個1...(恕刪)


是300億喔,不是13億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