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會真的以為地下化可以解決車流問題?地下化後路一樣還是那幾條,反而因為地下化車流更加塞在中華路上。這點早就有人提過了,典型車本主義思維,問題還是在那邊。
大車站至少就執行方面還是比較容易,地下化、高架化第一個前開論述早已說明而且要動兩條支線必須和不同意見談,你要怎麼談?千甲早就高架化也沒有你說的問題。
地下化全台省轄市哪個地方有做,還請說明。之前早就有人提出台中也只有高架化並沒有地下化,地下化真的沒有那麼簡單。
至於新竹縣市合併直轄市,現在直轄市要125萬人,有興趣去算新竹縣市合起來差多少人。
至於前任新竹市長說立體化困難,實屬合理。市區內拆遷就算不提,也要動到早已成形也涉及新竹縣的兩條支線,我是不覺得有實際處理建設的人會想動。所以某高架方案影片,完全不敢提北新竹到千甲,也不敢提徵收。喊克服論的也從來不敢說具體要如何克服,這不就顯示理想跟實際的差距?
當時北新竹、內灣還沒改建好早就給新竹高架化方案,無奈有市長堅持一定要當省轄市第一個地下化最後談不攏前述都已形成。現在最多也只能大車站,如果這也不要,最容易也最沒有徵收和重弄問題就是維持現狀。

如果要維持現狀,那我也兩手一攤,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