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六家/內灣線 ,使用人次,每年可能 破百萬人次

世博站表示: 都沒有人要來看我

六家/內灣線還好,有觀光跟交通(接高鐵)的需求

反倒是北新竹站也滿雞肋的....
doublemiss wrote:
世博站表示: 都沒有人要來看我
六家/內灣線還好,有觀光跟交通(接高鐵)的需求
反倒是北新竹站也滿雞肋的....



千甲里里長表示, 世博站這名字太難聽了, 當然沒有人要去看妳, 讓我花100萬幫妳換個名字, 保證還是沒有人要去看妳.

北新竹站或許也是會給人感覺到底是在幹什麼的, 不過看了一下台鐵統計數字, 2013年北新竹站進站人數有526,804人次, 出站人數有547,082. 如果把北新竹站算在內灣線的一站的話, 還變成了第一大站了呢!

2013 內灣線各站進站人次:

北新竹 526,804
千甲 95,660
新莊 510,841
竹中 292,946
上員 23,494
榮華 55,236
竹東 236,753
橫山 43,239
九讚頭 22,003
合興 15,775
富貴 4,969
內灣 257,296

doublemiss wrote:
世博站表示: 都沒有人要來看我

六家/內灣線還好,有觀光跟交通(接高鐵)的需求

反倒是北新竹站也滿雞肋的....



北新竹站 不會 雞肋啊,

它就是縱貫線和內灣線的交會點,

要往內灣、六家的,不用再擠到新竹站,

在北新竹站轉車比較人少,

又少掉 新竹站 <--> 北新竹站 慢慢嚕的時間。

michaelyu1967 wrote:
千甲里里長表示, 世...(恕刪)
千甲站的問題是離公道五太遠,更何況光復路

千甲站如果路不是邪的,能截彎取直會近些,也許能吸引清大附近的人搭乘
再把人次排名Ranking
北新竹站 位居第一,
新莊站第二
竹中第三
千甲要加加油

2013 內灣線各站進站人次:
1 北新竹 526,804
2 新莊 510,841
3 竹中 292,946
4 內灣 257,296
5 竹東 236,753
6 千甲 95,660
7 榮華 55,236
8 橫山 43,239
9 上員 23,494
10 九讚頭 22,003
11 合興 15,775
12 富貴 4,969

doublemiss wrote:
世博站表示: 都沒有...(恕刪)
michaelyu1967 wrote:
2013年台鐵統計數據, 六家/內灣線已經達到250萬人次(這數字還沒包括北新竹站與新竹站使用這條線的乘客), 看起來2014年營運會再成長5~10%.
六家線/內灣線的確是有許多缺點, 已經營運將近4年, 以上數據顯示如今這條線已經產生一定程度的效益, 希望大家可以繼續支持與推廣這項新竹市少有的大型建設, 讓納稅人的辛苦錢能夠達到最大的效果, 請多多投信給市政府, 給市府建議要如何把配套做好, 人越多, 增加班次的機會越大, 班次變得更密集, 會吸引更多人來使用, 良性循環.



2014年台鐵統計數據:

內灣線人次: 1,605,538 (2013年 1,558,212)
六家線人次: 822,035 (2013年 938,947)

總人次: 2,427,573

跟2013年數字相比六家線有萎縮~12%, 內灣線增加~3%.

對於六家線的萎縮, 本來以為應該是去坐高鐵的人變少了, 但是看當月份統計的數據卻顯示六家線還是比前一年同期有所增加, 因此想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就進去仔細看了2013年的數據, 發現2013年2月份跟3月份人數暴增, 2個月加起來比平均月人次要增加了~16萬人次, 回頭想想當時是台灣燈會的展期, 也怪不得出現了這樣的數據. 如果沒有台灣燈會, 按照2013年月平均來看, 2013年六家線比較正常的人次應該落在大約78萬.

燈會期間內灣線的數量也比平均增加了大約10萬人次, 如此推論, 2013年內灣線的正常人次應該落在146萬.

所以結論是, 2014年六家線比2013年成長了大約5%, 而內灣線成長了~9%.

看看2015年是否會持續的穩定成長?

michaelyu1967 wrote:
michaelyu1...(恕刪)

推m大真的很用心在找數據
2013竹北燈會開幕式煙火後,光要上六家的火車到竹科就要排一小時,那一個月的確人數暴增

這條線真的很方便
竹科站到高鐵只要六分鐘,比起開車塞在經國大橋或危險肉包鐵機車真的是最佳選擇

buddyh wrote:
推m大真的很用心在找數據
2013竹北燈會開幕式煙火後,光要上六家的火車到竹科就要排一小時,那一個月的確人數暴增
這條線真的很方便
竹科站到高鐵只要六分鐘,比起開車塞在經國大橋或危險肉包鐵機車真的是最佳選擇



新莊站到六家站8分鐘, 如果看準時刻表, 的確是跨河去坐高鐵最快捷的方式之一.

我曾經在台北內湖工作6個月, 就是靠六家線通勤去竹北搭高鐵上台北, 因此這條線對我來說有著實質的意義.

7:10 走出家門 (關新路)
7:24 ~ 7:32 新莊站 ~ 六家站
7:39 ~ 8:12 高鐵新竹站 ~ 台北車站
8:15 ~ 8:21 台北車站 ~ 松山車站 (區間車)
搭乘公車前往內湖行愛路, 大約8:40 ~ 8:45走進辦公室
全程大約1小時30~40分鐘

轉車或許是麻煩, 不過大眾交通工具的優點是在時間可以掌握的比較精準, 不用擔心塞車, 也比較安全, 精神比較不好時也可以在車上打個盹, 不像開車需要全神貫注, 完全不能鬆懈, 當然還有節能省碳的好處.

如今沒有在台北工作了, 我對於六家/內灣線還是有一些固定的使用, 比如說每個月都會去1~2次機場, 不定時的進新竹市區逛逛, 也去了好幾次內灣看螢火蟲/油桐花/櫻花. 現在只要有大眾交通工具可以用, 都盡量不開車了.

六家/內灣線有多少效益還是以數據說話最切實, 對於現在一年250萬的客運量來看, 每天有減少將近7千人的用路人, 對於新竹來說, 是有一些基本的功效了. 事實上六家線開通延誤了將近2年, 不然到如今的效益會更加明顯.

六家/內灣線歷年來的客運數字:

內灣線 六家線
2003 662,429 -
2004 649,264 -
2005 643,697 -
2006 632,268 -
2007 351,524 (3月 新竹<>竹東停駛) -
2008 317,086 -
2009 315,709 -
2010 308,065 -
2011 391,166 (11月 新竹<>竹東復駛) 34,434
2012 822,781 316,487
2013 1,558,212 938,946
2014 1,605,538 822,035


2015年內灣線預估應該會接近170萬人次, 六家線會是大約90萬人次.

buddyh wrote:
竹科站到高鐵只要六分鐘,比起開車塞在經國大橋或危險肉包鐵機車真的是最佳選擇
那也要兩端都剛好在車站旁邊

否則即使有接駁車,上上下下也麻煩

更何況沒有接駁車

kegabu wrote:
那也要兩端都剛好在車站旁邊
否則即使有接駁車,上上下下也麻煩
更何況沒有接駁車



如果兩端的接駁車能弄得更好, 尖峰時段六家線可以增加到20分鐘一班, 那這條線短期內再成長個20~30%客運量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現在周邊的配套真的不理想, 市府該要好好規劃如何增加這條線的效益.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