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火車站前喔.
如果老新竹人還有印象的話(那些年要買舶來品還是委託行的年代), 新竹市第一家百貨公司(內有電扶梯)是開在東前街時代製帽行旁(現在拆除正在重建), 後來第二家是市府斜對面竹一大廈. 很可惜, 當時的人口數與消費力不足, 兩家百貨公司很快就倒了.
過去北門街的榮景有如台北的迪化街, 還有以前社教館/三角公園前的美食小吃攤販聚集, 及農曆年前後東前街車水馬龍/封街的景象.這些"正港的老新竹人"應該都沒忘記吧!(怎麼會是火車站前是最熱鬧呢?)
是後來新竹客運釋出其自家車站站前原客運站土地, 自行改建大樓租給SOGO百貨, 才帶起新竹火車站前的人潮, 連帶將繼光香香雞旁的OK便利商店那塊土地, 被"炒"出新竹市的"地王".
現在東區那裡的發展潛力無窮, 因為竹科的加持, 外來人口到竹科工作, 就在那附近買屋/娶妻/生子定居下來當起新竹市民, 久了人越聚越多就熱鬧起來, 中油油庫遷走後釋出的土地, 連帶這區也跟著看漲.
蛋黃區要如何認定呢? 很難說啦. 過去在市區, 現在跑去東區, 難不保有朝一日會跑取香山區.
PIANISSIMO_0123 wrote:
你人在城隍廟、東前街 然後你朋友打電話給你
假設你回他「我在市中心逛街」然後你就掛電話了
我不確定 他會認為你在火車站、圓環附近 ...(恕刪)
所謂"市中心"每個人的定義會有所不同,討論新竹市中心那裡容易各說各話。
現在的都市或更大的都會區,人口己非以前可以比擬,核心常會不只一個,所以在台灣(也不知誰發明的),會有蛋黃區、蛋白和蛋殼之稱。一顆蛋可以不只一個蛋葽,一個城市也沒規定只能大一顆蛋,這比較符合現代都市和都會的發展現狀。
下面我試著解釋市中心的意思,這或算是研究城市發展較有共識的定義,如果你不認同,這更代表市中心各自看法不同,在這邊討論新竹市的市中心在那兒,真的沒意義的。
市中心(city center)這名詞是歐洲開始使用,中心意指" 核心",市中心原始意思是一個城市的核心。能成為核心,通常是該城市交通發達、商業發達的區域,其它區堿就叫郊區。在美國不用市中心這名詞,而是用下城(downtown)和城(uptown)。原因是紐約市最早成為核心區域是在紐約南諯(地勢也較低)所以稱之為下城,而地勢較高的北端就稱為上城。以前城市人口較少,這種二分法或許簡單明瞭。但在科技進步,高樓林立,基礎設施的進步,使得城市人口可以更密集的居住。原本較不宜居的上城也因建設展而可能超越原核心。
從這觀點,下城或市中心,某種程度是有其歷史意義在的。即使物換星移,原下城没落或上城發展超過下城,下城或市中心還是指原本的核心區。
但這種歷史定義的上下城漸漸在歷史意義淡化的的後代感到有些混淆。所以有了舊城(oldtown)和新城(newtown),這名詞保留了原本上下城的歷史意義也固定了地理位置(既市中心不會改變),當下城己不在是核心區域時,不會讓人產生混淆。但仍然有二分法的缺點,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和多元的建設發展,這二分法時在難以hold住更的的都會區。因此而有了商業中心、金融中心、交通中心等多元的區域分法來符合多元的城市現狀。
在台灣也常會以老街、商圈、新興區、精華區、重劃區多元的稱法。這樣大家就不用為誰是核心而吵來吵去,沒有共識。
各區各自發展,各有特色,不比去比誰才是核心(第一名),這應討論才不會各說各話。
每一個區域事實上會有自己核心,核心就叫蛋黃,其週邊附近稱之為蛋白也算貼切,只是不要再以蛋只能有一個、蛋黃也只有一個這種觀點去爭論誰是蛋黃誰是蛋白。例如不要去爭論關長重劃區是不是市中心,而是把關長區視為一顆蛋,討論關長的蛋黃和蛋白會不會比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