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關埔地區教育資源不足,是不是家長過分的要求!?

1018皮皮 wrote:
在少子化的趨勢之下,全國有多少學校被閒置,又有多少素有鐵飯碗之稱的教師,開始擔心自己變成超額教師。所以,當你買房在新興重劃區,不論是先前發生在竹北的情況,或是現在你正面臨到的孩子就學問題,我覺得不能以資訊不透明來做為說詞,新竹市腹地雖小,市區仍有許多的學校可供選擇...(恕刪)

以前怕生太多,家庭計劃口號是"推兩個剛剛好,一個不算少",最後還喊出"沒有也很好"。
現在潮語言是少子化房價變一折,但有沒想過少子化之後會不會或可不可能再反轉?
以法國為例,不能以純數學趨勢去推導生物的行為法則。
整體性的少子化,能不能套用在所有的的區域?新竹生育率可是全國第一名。
關埔重劃區新住民大都是園區上班的年青族群,用全台的平均值去套用這區域,會不會套錯?
或許一二十年,科學園區沒在發展,工作人口也老化,生育率和中小學就學人口會下降。
但目前,隨著新住民湧入,國中小學這一塊供需失衡是事實。
"市區仍有許多的學校可供選擇",這也是一個想當然爾,不分析區域差異的粗糙說法。
新竹交通問題幾乎都是在園區上下班的車潮。很多人搬來關埔,正是為了離園區近,上班方便。
要他們早上先送小孩到市區上課,然後再回頭去塞光復路和寶山路?
下班則跟著塞到市區接小孩再回關埔?
先不說情何以堪,這會不會造成新竹交通更大的衝擊?
全市的入學方式多年來一直按照既有的規定在走。
只要在學區內設籍,遵守招生規定,距離學校10公尺、50公尺、100公尺、600公尺或是601公尺的學生,應當享有一樣的就學權利,怎麼是你家比我家遠n公尺就不能讀?
如果是共同學區,要選擇哪一所學校就讀,也是人家的權利,選擇學校的原因也不是單純距離的考量啊!可能是校園規劃或是教學特色,可能是放學後的優質安親班或是爺爺奶奶方便接送。

我覺得用走路距離真是鑽牛角尖的想法,每個人選校的原因根本就不同,更何況有些學區住戶是距離學校超過600公尺的距離,他們就不能上學了嗎?

如果要改變辦法,也不會是立刻馬上當年度,大家遵守排隊規則的人為什麼要犧牲權益?

十幾年來的新建小學中學,只是瓜分鄰近學校人數而已,新校招生,舊校減班,是一種資源的浪費。造成的好處就是多了一些周邊商業利益,多出一些補習班和建案增值的籌碼,還可能多了幾張選票。可是新校真的有很好嗎?還不是舊有的人力大風吹,從這所學校調到另一所學校而已。前前任市長到現在的中小學大約新建七所,真的有很好嗎?

一所學校的學生人數如果增加到蓋滿教室,上學放學的交通量,學校的行政工作量,還有學童的活動空間,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我們選擇幼兒園都知道要有足夠的戶外活動空間讓孩子健康成長,選小學也是要有足夠活動的戶外空間,下課的時候才能到教室外面跑跑跳跳,看得到遠方,呼吸到新鮮的空氣。

新科國中也在附近,再蓋一個國中,只是讓新科縮得更小而已。

中冰拿 wrote:
十幾年來的新建小學中學,只是瓜分鄰近學校人數而已,新校招生,舊校減班,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恕刪)

其它都同意,但這個所謂資源浪費之說,尚請釋疑。
新竹市十年來人口增加5 萬人(這還沒算沒設籍的),有的本地出生,有的台北和中南部來的。
依高見,蓋學校是一種資源浪費,所以這些新住民的小孩應該回到台北和中南部就讀,以免舊校減班?
簡單表達一下看法
今天關埔人多了發現學校資源不足最先要幹譙的就是前幾任的市長阿,好好地重劃區怎麼規劃的,罵現任根本奇怪
再來整個新竹市才多大,扣掉南寮來說通勤時間根本都在二十分鐘內
新竹市真的缺國中小嗎? 若真的缺是要蓋沒錯,但若整體沒缺只是因為某一小區人多了就要求蓋新國中小這樣符合全市利益嗎?
而且學生上學時間普遍比家長上班早應該不太會塞車才對
另外什麼是"通學步道"? 如果說是安全的人行道的話這個也是要整個新竹市通盤考量規劃的吧,我想最需要的反而是市區不是關埔。
整體訴求就感覺虛虛的。


早上如果有送過小朋友上學的就知道會塞車...
不能太早送...教室還沒開? 或是家長怕危險...
很多人公司八點前要到(看公司是否嚴格執行)...小朋友七點初送去上學再進園區剛好塞車...除非你騎摩托車...
新竹市不大是真的, 但塞起車來會真的要你的命...所以我非下雨日子大致上都騎摩托車...但我一直覺得很危險...尤其你要載著小朋友...
denow0208 wrote:
簡單表達一下看法今...(恕刪)
黃敏甄 wrote:
[各項提問回覆在#1...(恕刪)


市長只能幫新竹拉皮,動骨的事,下一任吧。

會買房在關埔光埔重劃區的居民,大多是園區工作的人,當初買這就是貪圖上下班近。但買房如此大的事情,我覺得不光只是考慮大人上班距離時間的問題而已,小孩就學問題是我自己最先會考量的事,畢竟12年國教後,小學國中如果學校在旁邊,或小孩走路30分可以到的距離,我個人是覺得ok。

現在很多人本末倒至,或事先考慮不周,所衍生出的問題本該自己接收,況且學區劃分本就可以在網路上事先搜尋到的資料,而不是在小孩要就學才去戶政事務所查。

政商勾結的情況下,重劃區一個接一個的開發,先前是竹北高鐵區,現在是關埔區,那再下一個呢?是否每個住進重劃區的居民都能承受市政建設的緩步進行,甚至停滯不前,這是應該值得去省思的。

jiasai wrote:
我覺得你有點曲解了...(恕刪)


受害者偏差聽都沒聽過,查維基也沒有,你自己發明的?

Wiki:倖存者偏差 (英語:survivorship bias),另譯為「生存者偏差」,是一種認知偏差。其邏輯謬誤表現為過分關注於目前人或物「倖存了某些經歷」然而往往忽略了不在視界內或無法倖存這些事件的人或物

說自己小時候走路走超遠自己坐公車上學也沒事的, 是不是忽略了不在視界內無法倖存的陸正案的案子?

能避免就盡量避免,為什麼要拿7歲小孩的安危去賭?

據天下雜誌的統計資料,台灣是東南亞車禍死亡率最高的地方
2017年2月 天下雜誌:台灣馬路超危險 死亡率東亞第一

你的邏輯其實就是:
100個人穿越無行人穿越號誌馬路只有1個人被車撞死了, 剩下99個人好好的
所以過度關注被撞死的那個幹什麼呢, 愛害者只佔了1%而已, 過度關注被撞死的那個就是受害者偏差

問題是,現在大家在爭取興建天橋地下道等99.9999999...%安全的方案,你硬要大家穿越馬路幹嘛呢?

那為什麼不去問政府:
為什麼要規定小小孩必須坐安全座椅? 我小時候坐前座給媽媽抱著還沒綁安全帶也活到現在了? 現在的小孩真是爛草莓!
為什麼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要規定現在不能把六歲以下小孩獨自丟在家裡? 以前爸媽去吃喜酒把我們丟在家裡一整天也沒事? 現在的小孩真是爛草莓!

是這樣的嗎?

時代在進步,不要拿過去的錯誤硬要套在現在小孩的身上,以前可以是因為資源不足不得不為之,我們那個年代師生比是1:50以上,基本上尾巴的是完全被放棄的,只要不影響到前面的就好了,那個年代的一些無良老師甚至會在課堂上羞辱後面的同學

現在我們明明有能力有資源,是新竹市政府人謀不臧造成今日的局面,我們為什麼不能爭取給小孩更好更安全的環境,把每一個小孩都顧好?




mko1989 wrote:


受害者偏差聽都...(恕刪)


你怎麼說那麼多!發明?而且還曲解我的意思,我的意思就是因為你太放大受害者了,所以把倖存者偏差反而變成了受害者偏差了啊,這是一個玩笑,我以為不用說明耶

你之前舉的例子是什麼陸正,鄭捷,王景玉⋯⋯绑架、無差別殺人等重大治安事件放大來舉證說小孩上下學不安全,所以我才說你這是受害者偏差的,怎麼現在又說什麼交通安全了?轉得有點大也有點硬耶,並且我有說不用在乎少數嗎?我只覺得不用特別放大嚇人而已

而且有行人甚至學童車禍率比較高的資料嗎?因為我看你的資料是機車騎士最高,行人的肇事率和先進國家差不多耶,實在看不出有比較不安全耶,還是你提的連結是要證明行人權益不需改善?有點搞不清楚你的立場?

至於天橋、地下道、甚至學校擴招、擴建,我是不知道我們是不是“明明”有資源,和市府是否有人謀不臧啦,相信你一定有資料、證據才敢這樣說,可以以跟大家分享嗎?
ANDYLIU66Y wrote:
市長只能幫新竹拉皮...(恕刪)

許明財給新竹市一個13億的天燈的大洞,很厲害😓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