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為什麼新竹市區鐵路不能地下化?

中年奶爸 wrote:
都八年了…這篇文竟然還會浮出來…
身為樓主好像應該要出來說說話

首先 這題會拿立體化效益來反對的應該多半非新竹市人,選票不夠多、肥得不是我,支持的力道就弱了!最可惜的是,八年前政治正確的帥哥市長拉不下面子踩煞車,現在在高、邱任內更不可能轉彎了!
再者,技術上的坡度與預算向來都不是核心問題,有心要處理從竹北前就開始規劃都可以處理,顏色不對才是核心所在,這年頭哪個地下化不是顏色正確下中央核定的產物? 這也是在野陣營強推財劃法的遠因吧!不然背骨不選小綠綠的新竹人


樓主的思維完全是政治凌駕於專業之上,只要用政治腦判斷,什麼問題都不是問題了。
還有,現在因國民黨的財劃法,新竹市的錢也暴增了,但未來就再也沒有中央補助了,就像小孩把父母的錢分完了,未來小孩若發生事故,需要更多錢急救,找父母幫忙,父母也只能兩手一攤,沒錢,以後若還有人罵中央不給補助,就把國民黨的財劃法拿出來丟在他臉上。
gn01895666

中央補助本來就看顏色給的,沒看某個漁港申請3000萬,中央卻給了81億

2024-12-28 3:37
中年奶爸
中年奶爸 樓主

我的發自內心的道歉回文,竟然被版主澆水了…哥是很真心誠意的懺悔,自己被執政黨教壞了…怎麼被刪了呢?

2024-12-30 10:23
嗯,你說的都對,你這樣的只需要這樣回答。反正你自己不尷尬,就是別人尷尬。喜歡精神勝利,你可以的。
冰見友樹 wrote:
嗯,你說的都對,你這樣的只需要這樣回答。反正你自己不尷尬,就是別人尷尬。喜歡精神勝利,你可以的。


哎喲,說人家LOW結果反倒是人家幫你點出你LOW在哪裏,你不尷尬,我都幫你覺得尷尬了。
冰見友樹 wrote:
1.你要別人貼數據你怎麼不先貼數據足以證明新竹有多數人支持你呢?還是辯論都不用看先貼標籤攻擊自己同鄉人又要叫別人拿出數據?

不是阿!! 奇葩哥
今天是您到我這樓,言之鑿鑿說新竹人都不支持地下化,無知的我才需要您提供數字打醒住在象牙塔的我啊
怎麼這會兒要我自己找答案了?
還是您根本沒有數字, 只是出一張......突然懂了甚麼

冰見友樹 wrote:
2.換到竹北?我說你在紙上談兵果然不知道,你想要新竹人為你地下化繞去竹北在倒退嚕?那就是回答了。你自己覺得可行的東西,在別人看來你根本連建設都搞不懂在紙上談兵。

"北新竹、內灣線、六家線每天使用者有多少人?新竹市鐵路沿線兩側有多少居民?只為了你們想要地下化就要不計代價奉陪你們這些人這樣搞是喔?

每一個提議總有利弊, 但是面對一個2023新申請的黑立體化帳號, 被嘴弊是真的一點都不奇怪啊!!
您不喜歡拉到竹北, 也可以廢掉千甲站啊.... 北新竹直拉到新莊車站坡度會是問題嗎?
哥只是要凸顯一個專業黑帳號怎麼如何找藉口的...老話一句, 不想做的人永遠不缺藉口(坡度, 不便, 徵收....etc)


冰見友樹 wrote:
反正你們的思維就是不是地下化就不行、地下化才是唯一解方、兩旁房地都有義務為你們而拆遷、無論任何問題一律克服即使是拆掉重弄這種只考慮自己的自私想法、新竹市財務只為了地下化才是前瞻。

兩旁房地都有義務為你們而拆遷 ==> 這帽子扣大了, 不敢當不敢當!!!
這年頭有一種東西叫做潛盾工法, 用TBM 來挖地底 地上物還是可以設定地上權的
又沒人強迫你一定要用明挖覆蓋法 非得徵收土地跟地上物 辦法是想出來的

冰見友樹 wrote:
3.最後一點可以很明確告訴你好了,立體化的決定關鍵在於市區內瓶頸處平交道,連新竹自己人都有人看不下去你們這派的原因不外乎面對市區內幾乎道路立體化(瓶頸處平交道只有一處機車用平交道)的新竹市區還在整天扯縫合,到底要縫合什麼東西?


立體化的決定關鍵在於市區內瓶頸處平交道 ==> 員林的確是
宜蘭, 潮州 哪來的市區瓶頸處? 平交道只是眾多因素之一不是唯一
其他舉凡陸橋拆除、地下道及涵洞回填都是立體化的效益
公道五, 東光路, 民生民主路直通公園路, 民權路直通光復路, 東大路平面直通公園路
中正路直通東南街.... 這些都是人流車流的縫合效益, 哪來的沒有公益?

冰見友樹 wrote:
你只能無視別人的意見,當新竹都跟你一樣比較高明?你大概只比某位跳針哥好一點但看起來也是執迷不悟的人。


哥的執迷不悟是建構在對大車站的無知
哥不知道怎麼蓋可以不把它蓋成立體化的大路障, 所以挺不下去
哥都一條一條回復您了, 麻煩不要只會酸立體化跟罵我執迷不悟了
好好地拿出您挺大車站的論點, 教育教育奶爸跟01吃瓜的朋友們吧!!
中年奶爸 wrote:
不是阿!! 奇葩哥今...(恕刪)


不是阿!! 奇葩哥
今天是您到我這樓,言之鑿鑿說新竹人都不支持地下化,無知的我才需要您提供數字打醒住在象牙塔的我啊
怎麼這會兒要我自己找答案了? 不知不知不知
還是您根本沒有數字, 只是出一張......突然懂了甚麼 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1.我沒有說過全都不支持地下化,還是你只會兩極分法,那是你的事

每一個提議總有利弊, 但是面對一個2023新申請的黑立體化帳號, 被嘴弊是真的一點都不奇怪啊!!
您不喜歡拉到竹北, 也可以廢掉千甲站啊.... 北新竹直拉到新莊車站坡度會是問題嗎?
哥只是要凸顯一個專業黑帳號怎麼如何找藉口的...老話一句, 不想做的人永遠不缺藉口(坡度, 不便, 徵收....etc)
^++^^++^^++^

2.廢掉千甲站跟竹北兩碼事說你天馬行空真不信,北新竹拉到新莊你還是同個高架橋,你說那麼多還不是那種砍掉重弄的觀點?

既然你都說到利與弊,那你應該說服別人拆掉重弄、大量拆遷這些過程都要幾十年到底是為了什麼,只為了要弄新竹地下化?

專業黑不敢當呢,你講的論點根本就是玩模擬城市的人才能提出來的。你環境評估、整體效益、施工影響都沒有的論點只是提天馬行空工法,要怎麼說服人?拆除重弄、拆遷你有得到多數當地居民同意嗎?一意孤行要怎麼做?新竹市可不是以你們為中心在轉。

你去多翻翻別人家立體化的資料好嗎?你這些工法是誰開給你的建議?還是你自己連地形、影響通通都不用覺得一定行就行。



兩旁房地都有義務為你們而拆遷 ==> 這帽子扣大了, 不敢當不敢當!!!
這年頭有一種東西叫做潛盾工法, 用TBM 來挖地底 地上物還是可以設定地上權的
又沒人強迫你一定要用明挖覆蓋法 非得徵收土地跟地上物 辦法是想出來的 幫不了你幫不了你幫不了你

3.看樣子你連潛盾工法還是會拆遷都不知道呢,你要不要做功課再說話呢?還是你真的以為潛盾=零拆遷?設定地上權可以隨便設定?這就是天馬行空。





立體化的決定關鍵在於市區內瓶頸處平交道 ==> 員林的確是
宜蘭, 潮州 哪來的市區瓶頸處? 平交道只是眾多因素之一不是唯一
其他舉凡陸橋拆除、地下道及涵洞回填都是立體化的效益
公道五, 東光路, 民生民主路直通公園路, 民權路直通光復路, 東大路平面直通公園路
中正路直通東南街.... 這些都是人流車流的縫合效益, 哪來的沒有公益?



4.好問題,你知道屏東高架化就是你口中的政治因素呢,但你卻也忽視新竹地下化也是政治人物帶出來的。宜蘭到羅東市區內有沒有平交道答案當然有啊,9處。陸橋拆除、地下道回填都只是附帶效益,不是主效益你連這個都不知道難怪你會有這些認知。

真的可以拿拆除陸橋、填平地下道、涵洞當效益申請,立體化早就全台開花了。

更別說用你說的那些方案只為了地下化到底有沒有效益實在可疑,當初高架化某市長接受新竹早就高架化了就你們這票為了堅持地下化其他方案一律反對到底搞到新竹市區什麼都不用弄,真感謝你們。

當初中央給機會高架化也是你們地下化派系的市長擋掉,真是謝謝。



哥的執迷不悟是建構在對大車站的無知
哥不知道怎麼蓋可以不把它蓋成立體化的大路障, 所以挺不下去
哥都一條一條回復您了, 麻煩不要只會酸立體化跟罵我執迷不悟了
好好地拿出您挺大車站的論點, 教育教育奶爸跟01吃瓜的朋友們吧!! 回報你回報你回報你

5.又在跳針之前回答過的問題,之前就回答過了你自己懶得跟看都不看又說一條一條講多仔細都沒在看,我挺大車站就是不用涉及大量拆遷、也不用幾十年又不用面對極可能發生的當地大量住戶抗爭就能看到。地下化幾十年有生之年都看不到,這麼簡單的道理你十幾年都不知道你的事囉。

你講的這麼可行,為什麼新竹市政府都不敢送你有沒有想過?就是因為你的內容完全只顧著要地下化,完全不考慮任何影響和負面效果,這在行政方面都是大忌。

一看就知道你連立體化實務經驗都是零,講了一堆天方夜譚。



任何你說的都只是紙上談兵,實際上專業考量你這些都會因為評估影響過大還是負面那種被打掉,不信無所謂,你們要擋就繼續。但也別忘了,一個其他省轄市都不敢要求的新竹市也不可能爭取到,自大妄為只會一場空。

中央的方案你們一直反對也不會因此給你們,就像要糖吃的要不到就無理取鬧,沒有人有義務聽你們的更何況是一個連自己同鄉不同意見都攻擊的人甚至先入為主扣帽子反對多數不是新竹人。
冰見友樹

大車站可以連接前後哪來的路障?你倒是說說大車站會形成何處的路障?

2024-12-29 19:28
冰見友樹

用你的話新左營、新烏日都能成路障,我從沒聽過有人這樣稱呼呢

2024-12-29 19:29
原來大車站是路障?真有趣,用你說的日本很多大車站我怎麼都沒聽說有人稱之路障,台灣有多少跨站式車站我也沒見過有人說新烏日、新左營是路障,你的說法還真的很匪夷所思。

新竹車站目前就是平面車站,蓋大車站會擋掉哪條路?會用路障形容凡舉日本品川、京都,德國柏林,台灣新烏日、新左營沒見過幾位稱之路障,怎麼到新竹來就有人說路障?


是擋到哪條路請說明,畢竟這是你自己說的,不應該由我解釋。
冰見友樹

而且我都說過裡面不少新竹人,你也繼續無視,攤手

2024-12-29 22:38
冰見友樹

你的癥結根本就是只想要地下化,東反西反世界沒有一樣比地下化前瞻。所以才能得出這些理論。

2024-12-29 22:46
冰見友樹 wrote: 有人提到大車站不是不能立體化,臺中大車站平臺計畫還是在台中高架後形成….

…. 大平台是可以跟高架並存。為何不先等大平台弄完後再來估計高架橋、高架路堤可行性並保留空間?
.(恕刪)


版主已經關切這樓了,特別是有針對性字眼…
所以提醒大家舉凡14xx, xx黑,xx控這些字眼
即便是事實也都不可以出現喔!
自己深自檢討中…
不然在自己樓浸水桶就糗了~

那咱們就回歸正題吧,到底要大車站要如何蓋?
可以跟未來的立體化共存?不會變成路障?
冰見友樹哥,您就行行好
教會我跟吃瓜的朋友們
我就幫您挺大車站啦!先謝過了!
冰見友樹

請查詢品川大車站立體化設計

2024-12-31 22:37
冰見友樹

你以為的大車站其實也有立體化路線在規劃

2024-12-31 23:19
日本就是個大眾運輸超級發達的地方,大眾運輸間的轉乘影響交通效率甚大。至於新左營及新烏日,周遭的腹地及道路條件還不錯。新左營站轉個彎,應該就上國道10號,要往濱海還是高速公路都非常的方便。新烏日印象中上台74快速道路也蠻快的。
目前新竹大車站的設計,對大眾運輸率的提升不大,又沒有改善周遭的腹地及道路條件,甚至還想要在車站南側設公車轉運站及地下停車場,這樣子只會讓附近的交通狀況更加惡劣。
冰見友樹 wrote:
原來大車站是路障?真...(恕刪)
中年奶爸
中年奶爸 樓主

很遺憾!新竹的大車站就真的只縫合了橫向的人流….頂多多一些動線上的商家,對車流一點幫助都沒有 [大哭]

2024-12-30 17:01
00ff55aa wrote:
日本就是個大眾運輸超...(恕刪)


中年奶爸 wrote:
版主已經關切這樓了,...(恕刪)


你說的其實也沒錯,但別忘了立體化路線依然是那幾條,而且回復平面道路其實對車流並沒有幫助,反而會因為平面化讓車更加無法分流。


板橋到南港車站尖峰時段車流照樣塞,新竹並不會因為地下化或高架化改善車流問題。而很多車本主義誤以為鐵路會塞車是因為平交道,但道路既已立體化早就不是平交道問題而是私車過多問題。

法規強制限制私車其實會招來反對,所以才會需要大眾運輸比如輕軌,輕軌本身會賠錢是正常捷運亦同但為何還是有這類大眾運輸必要?因為是長遠方向的鼓勵公眾運輸減少私車。

但依節能減碳公眾運輸依然是大方向,雖然對輕軌是否能達成目前不無疑問。

還有很多人一定不知道,地下化車站營運期間非常耗能,必須仰賴空調和燈光,對節能減碳反而是違背。

車本主義真的誤以為地下化能改善新竹交通,殊不知回復平面道路不限制私車問題還是無法解決。

當然,拆掉重弄會造成數年到數十年交通黑暗,這也是我無法認同的地方。

犧牲過大過久,打造未來對交通幫助有限,反而更加耗能的地下化,成本過高效益不見得好,這當然值得疑慮。

真的要說大車站也是有問題,但三個要比較成本、過程、長遠,是大車站>高架化>地下化。現在高架化其實也會有連接內灣線的問題,地下化其實也是。

如果覺得大車站只是耗錢沒幫助後面兩者幫助也不大只要私車過多,真的有興趣可以去板橋和台北車站附近看看尖峰時段塞不塞車。






內灣重弄其實過程是要先拆後弄光是那一段恐怕一年以上是跑不掉,而這期間連接六家和內灣線涉及新竹高鐵通勤,真的不是說了就可以。所以樓主真的想得太輕鬆,你跟我說的那幾個方案本質都是拆掉重弄既耗時又要多花一筆還得問兩條支線乘客意願。

而這樣的問題我舉例樹林和鶯歌,正是原本政府有意搬遷路線截彎取直立體化,而且腹地過小跟新竹其實差不多。但你可以去查樹林搬遷立體化早被當地三次反對直接告吹,而且樹林搬遷南樹林也會廢站。

說真的新竹能立體化的時機早就錯過,當年中央希望高架時市長堅持地下化導致談不攏,現在既已建了北新竹也已經高架化北新竹(不含)到竹中、六家,早已很難再討論。廢站、重弄都需要整條內灣、六家線乘客同意才能進行,上面的樹林搬遷公聽會辦了多少次還是沒共識導致放棄,你怎麼會覺得重弄是很好的主意?而且新竹地下化還真的對兩條支線乘客一點意義都沒有,你覺得會同意嗎?

現實和理想是不同的,你必須要想清楚。
冰見友樹 wrote:
你說的其實也沒錯,但別忘了立體化路線依然是那幾條,而且回復平面道路其實對車流並沒有幫助,反而會因為平面化讓車更加無法分流。


板橋到南港車站尖峰時段車流照樣塞,新竹並不會因為地下化或高架化改善車流問題。而很多車本主義誤以為鐵路會塞車是因為平交道,但道路既已立體化早就不是平交道問題而是私車過多問題。

法規強制限制私車其實會招來反對,所以才會需要大眾運輸比如輕軌,所以輕軌本身會賠錢是正常。

但依節能減碳公眾運輸依然是大方向,雖然對輕軌是否能達成目前不無疑問。

還有很多人一定不知道,地下化車站營運期間非常耗能,必須仰賴空調和燈光,對節能減碳反而是違背。

車本主義真的誤以為地下化能改善新竹交通,殊不知回復平面道路不限制私車問題還是無法解決。

當然,拆掉重弄會造成數年到數十年交通黑暗,這也是我無法認同的地方。

犧牲過大過久,打造未來對交通幫助有限,反而更加耗能的地下化,成本過高效益不見得好,這當然值得疑慮。

真的要說大車站也是有問題,但三個要比較成本、過程、長遠,是大車站>高架化>地下化。現在高架化其實也會有連接內灣線的問題,地下化其實也是。

內灣重弄其實過程是要先拆後弄光是那一段恐怕一年以上是跑不掉,而這期間連接六家和內灣線涉及新竹高鐵通勤,真的不是說了就可以。


實在是愈講愈離奇了。

你到底對大台北地區的地理有沒有一點概念啊!板橋到南港車站的距離很遠,非常非常的遠,幾乎橫越了整個台北盆地,在尖峰時段要橫越全台灣人口最密集的整個都會區會塞車不是廢話嗎,跟鐵路地下化縫合鐵道兩側交通何干?

在台灣這種炎熱的地區地上車站對空調的仰賴比地下化車站更嚴重好嘛,而以車站這種量體來說,地面車站比較不仰賴照明的地方也就月台區的白天,但空調的耗能遠大於照明啊!

新竹市目前跨鐵路的立體道路可是非常的少而且不方便啊,連竹北都比新竹市好得多了,再考量鐵道的北側水源千甲等農地在未來肯定會再開發,會再湧入大量的人口,以後肯定會更顯不足,大車站是一個根本就不需再考慮的方案。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