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可憐工程師, 真是心有戚戚焉. 我想您指的"可憐工程師"代表的是一群握有少量資金卻未能掌握充分市場趨勢的一群人 (包括所有想購屋的市井小民), 昨晚看到新聞訪問二十年前無殼蝸牛運動的活動參與者, 他提到投機客風災前囤積材米油鹽是犯罪, 為何投資客囤積房屋不是犯罪. 該受訪者現在已經是連鎖鍋貼店的大老闆, 仍然堅持不買第二間房屋, 還被老婆罵假聖人...
大家受制於高房價, QBQ (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 背後要討論的該是不適宜的政策引導, 少子化的必然以及M化社會的趨勢等等任何造成高房價的原因.
我非常欣賞新聞受訪者不買第二間房子的具體作為, 無奈在資本社會裡, 房地產,股市及眾多金融工具都是合法的工具允許參予者理所當然的囤積資產, 低買高賣. 投資客只是依據遊戲規則不斷操作資產重配置在某程度市場風險下去鑽取相對該風險的報酬. 就像次貸風暴, 箭頭最後責怪的不是投資客而是設計出奇奇怪怪金融商品的華爾街金童和不完備的政府監督機制
扯遠了, 我個人也不喜歡房地炒作的現象, 特別是藉由壟斷市場資訊或隱性勾結等不公平手法去坑殺只想要一個家的小百姓. 買一棟心中的好屋, 大部分人還是投入一生積蓄(或一生房貸)才能成就這個夢想.
已經下手買了房子, 頭洗下去了, 對於具體的價格討論特別敏感. 誠如文章破題, 任何具體的案例討論幫助大家趨吉避凶都是好事一件.
難得早起, 忍不住上網廢話一堆, 又要遲到了~~ >.<
bin12 wrote:
其實我看大新竹的房價
預售屋價格高的原因有一大半來自於中古屋太貴...
牛頓跟春福 10來年的小三房+平車都還要五六百萬..
那這區域的預售屋要怎麼賣...
當然是開高價賣....
...
應該是反過來講吧, 建商很有默契地把新成屋價格越開越高, 才導致中古屋價格上漲.
當然也是因為新竹人$$飽飽, 收入/房價還是比其它地區高很多,
有市場的支撐, 才能該高房價持續不墜.
如果像桃園當初一樣, 工廠大量外移前房價高點到20萬/坪, 到大量外移後10萬/坪,
這樣的房價下跌原因, 恐怕才是真正的災難.
只要電子產業還是新竹地區主要收入來源,
新竹房價就不可能大幅下跌.
想買房子, 有個安定的家是人的天性,
新成屋買不起, 就買中古的.
十年中古買不起, 就買二十年的.
竹南, 頭份, 南寮到園區也不算是遠在天邊,
在台北工作住桃園每天通勤上下班的大有人在.
新竹沒有買不起/買不到的房子, 只有不被市場接受的價格, 對買方, 賣方皆然.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