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ame wrote:建商 一般來說不是會有前幾期的管理費基金?...(恕刪) 我沒看過有這麼佛心的建商。建商依法只有需提撥建案造價一定的比例為公共基金。這筆錢是由政府所保管,等建案管委會成立後,申請撥付。建商無權動用該筆公共基金。公共水電費一般分攤到各戶的帳單了,交屋前建商付,交屋後承購戶付。就這麼簡單。
tinerc wrote:曾經看過十里境安,那時已經交屋了,但住戶不用繳管理費,交屋時也不用預繳管理費不知道現在住戶是否已經開始繳管理費了...(恕刪) 管理費的起徵日由第一次的區權會或成立的管委會決定。代管期內建商只會支付物管和清潔會,支付到何時和管理費的起徵日也無關。基本上,只要建商尚在賣屋,招待中心和樣品屋還在,物管和清潔會就應該還是建商支付。(因為大部份都是建商在使用,比例很難介定,建商為了能取得住戶不干擾賣屋,所以都會同意全額支付)
mobile3803 wrote:有賺錢有分紅的就那幾家,該買的也買的差不多了,新進員工跟近增加的戶數,不成正比而且很多人都往二重埔,竹東,頭份買了,畢竟闗埔,市區,已經到頂了,不想當最後一隻...(恕刪) 記得之前環球市或是竹東在熱賣的時候(二重埔似乎真的是這樣,竹東我就不知道了)不是也有不少人在揶揄說二重埔機能那麼差,鳥不生蛋,自住客根本不會想住會買二重埔的,大多都是將來會被套住的投資客?所以有點搞不清楚,到底買二重埔的才是最後一隻老鼠,還是買關埔or市區的人?基本上我是覺得若是二重埔可以站穩15的話,關埔and市區要站穩25大概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