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為什麼新竹市區鐵路不能地下化?

中年奶爸 wrote:
冰見友樹 wrote: 立體化效益也沒你想得高…

至於北新竹真不好意思,這車站就是個大麻煩,蓋在這地下化你去試試絕對違反鐵路坡度限制我早就說過…(恕刪)


都八年了…這篇文竟然還會浮出來…
身為樓主好像應該要出來說說話

首先 這題會拿立體化效益來反對的應該多半非新竹市人,選票不夠多、肥得不是我,支持的力道就弱了!最可惜的是,八年前政治正確的帥哥市長拉不下面子踩煞車,現在在高、邱任內更不可能轉彎了!
再者,技術上的坡度與預算向來都不是核心問題,有心要處理從竹北前就開始規劃都可以處理,顏色不對才是核心所在,這年頭哪個地下化不是顏色正確下中央核定的產物? 這也是在野陣營強推財劃法的遠因吧!不然背骨不選小綠綠的新竹人,恐怕也只能繼續眼巴巴望著其他縣市流口水 😭😭😭


最糟的就是林智堅瞎搞弄個大車站計畫出來攪局,造成連要回到原點都要耗費很多功夫。
中年奶爸 wrote:
都八年了…這篇文竟然...(恕刪)


原來你還真的以為反對多半非新竹人,這種論點就跟先扣堅粉沒兩樣,覺得反對的不是新竹人所以才會反對。

坡度限制不是核心問題,你知道坡度限制來源是什麼嗎?你試一次從北新竹地下化到內灣線坡度再來說吧,這表示你連鐵路的坡度限制都不當回事覺得一定可行,跟落選的某位講的話差不多,雖然她是高架化。

到現在還要把實際問題牽扯政治,當年小智原來是顏色不對,你要不要照照鏡子看看你在說什麼?你說這論點前提要在小智是國民黨的才能成立,當時小智在論文風波前可是聲望很高,你還想拿顏色不對來提是不是有點扯?

你留言的事也是在扯,看樣子這邊扯地下化可行的無論是觀念、程序都不行。還有不是有錢就可以隨意徵收,他們可以不同意。經費也不是變多就得拿來搞立體化,更何況決定者是中央不是新竹市政府,你先去看立體化的程序。也不要提什麼分治,鐵路是中央的,哪可能地方想動就動。當然徵收房地也都是要有程序,也要符合比例原則,說拆就拆是哪來的獨裁者?說你們那些方案像兒戲,也不信。

不過已經了解到一件事,這邊扯地下化多可行的多半連立體化目的都不清楚,甚至程序規則也是一概不知,更別說評估了。這點那場辯論也差不多,立體化派的不少真的只會跳針別人都是爛甚至就像樓主直接扣反對多半不是新竹人,只有少數幾個還真的知道立體化跟大車站不衝突。

現實都不想去理解、也不想務實,那就是跟某位落選的一樣自己扯立體化還一昧想克服,最後克服不了的恐怕是自己的問題只能怪顏色惡鬥。


最後我去年才出現的,不過你們吵這議題十年以上倒是真的,我猜再過十年你們大概還是會繼續這個議題。

你們可以去想想為什麼你們愛提的員林能過你們不能,只會扯顏色的話永遠走不出象牙塔。
冰見友樹 wrote:
原來你還真的以為反對多半非新竹人,這種論點就跟先扣堅粉沒兩樣,覺得反對的不是新竹人所以才會反對。


對!! 我就是這麼覺得... 如果您也住新竹, 那哥覺得您真的是奇葩

冰見友樹 wrote:
坡度限制不是核心問題,你知道坡度限制來源是什麼嗎?你試一次從北新竹地下化到內灣線坡度再來說吧,這表示你連鐵路的坡度限制都不當回事覺得一定可行,跟落選的某位講的話差不多,雖然她是高架化


都說想做坡度都可以從竹北前就規劃了, 最嚴謹的坡度千分之二十還會是問題嗎?
這題基本上有志者事竟成, 不想做的人永遠有藉口
想做的人就會知道可以把內灣線起點換站一併處理

冰見友樹 wrote:
到現在還要把實際問題牽扯政治,當年小智原來是顏色不對,你要不要照照鏡子看看你在說什麼?你說這論點前提要在小智是國民黨的才能成立,當時小智在論文風波前可是聲望很高,你還想拿顏色不對來提是不是有點扯?


都說帥哥市長當年是政治正確, 卻可惜不知道懸崖勒馬了...
您卻還在罵我搞不清楚顏色...
你要不要照照鏡子看看你在說什麼?
冰見友樹

不知道就不要誤導人,你自己去搜尋鐵路坡度限制,完全不正確還想誤導人

2024-12-22 0:46
中年奶爸 wrote:
對!! 我就是這麼覺...(恕刪)


不會啦,我沒住在象牙塔裡,你們比較神奇。

懸崖勒馬,笑笑,你知道當時林智堅說了什麼沒有提立體化嗎?先回去看看他提的理由再來說顏色。你要這樣說那北邊那個怎麼能地下化?難不成又要顏色正確?


就說沒實際的人講什麼都在自以為是,去重弄內灣線,搞笑?你去說服六家站和內灣線的乘客再來說話吧,這麼容易是講夢話還是你用魔法建築秒成?

我新竹人我支持大車站,考量到是實際問題,也不用大量徵收又封路就能改建。
冰見友樹

乖,你乾脆也把一開始否定新竹地下化的說顏色正確。詭辯八年你說的有哪個能行?為何沒人聽你們的地下化?你只覺得挺的奇葩,我只能說不要活在自己世界,走出去看看比較實際

2024-12-22 0:40
還活在平行世界,竹北申請審核高架化,還有人在夢想新竹到竹北地下化。

北新竹去做啊,有點實際的都知道北新竹上內灣覺得可行是當台鐵雲霄飛車。

居然還有扯桃園的,桃園申請立體化的條件自己去調資料好嗎?

新營又如何,人家提立體化條件比新竹好呢,有沒有眼紅?雖然被否決了但人家務實馬上申請大車站,不是學你們這樣鬧。

你們覺得奇葩無所謂啊,八年下來你們地下化怎麼還沒辦法懂不懂原因?反正你們看不懂,講什麼都沒用。


繼續拿立體化去擋大車站啊,中央跟你們不同調還整天像要糖吃的不停鬧有用喔。

我連員林為何會過都知道呢,就你們不知道還成天覺得新竹鐵路能地下化,都八年還在吵著要糖吃。

新竹市也有人在質疑立體化的過程對交通的影響,也懷疑效益,就你們這群不是解釋也不是拿有效方案說服人先扣帽子再說。

被你們認為奇葩不錯,我可不想跟你們混為一談,也不想跟你們一起八年十年還吵立體化議題。

你們認為新竹人跟你們一樣,實際不少新竹要嘛注重別地方、支持大車站、支持維持原狀,說了那場辯論樓主居然只會扯他們多數非新竹人。

跟你們意見不同先扣帽子貼標籤貼好貼滿自以為是,自我中心的人永遠都不會發現自己問題,請保持。
新的方案應該是怎麼將台鐵拉到竹北,然後新竹車站捷運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YKQY2c6nik

既然樓主這麼愛扯這篇直接貼上來看看到底反對立體化的或支持大車站是不是真如樓主所言多半非新竹人,你再貼標籤攻擊自己同鄉人沒關係啊,新竹人可不是多數站你們這邊。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57&t=5126982&p=2#64161607

當時高架化就要500億,你的地下化250億是在紙上談兵還是在說夢話?懂鐵路立體化工程的哪個地下化是250億?台南都超過300億,你是在呼攏新竹人喔?還是你真的連地下化工程都搞不清楚,只想著要從未考慮後果的?

扯輕軌沒用,地下化是多有用?有用到可以解決園區交通問題、解決巨城周邊交通問題?

https://www.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13370&s=7710269

鐵路地下化要多久,你能回答讓新竹人滿意的答案嗎?還是只會跟著小圈圈看到有意見就解決提出意見的人就能當多數人支持你?

把北新竹到千甲高架橋打掉重弄要多久?老兄,你真的就是紙上談兵欸,你要整個新竹市都要為你這樣弄?你這不叫前瞻叫胡來好嗎?

北新竹、內灣線、六家線每天使用者有多少人?新竹市鐵路沿線兩側有多少居民?只為了你們想要地下化就要不計代價奉陪你們這些人這樣搞是喔?

反正你們的思維就是不是地下化就不行、地下化才是唯一解方、兩旁房地都有義務為你們而拆遷、無論任何問題一律克服即使是拆掉重弄這種只考慮自己的自私想法、新竹市財務只為了地下化才是前瞻。

最後也只能說,也無怪乎越來越多新竹人已經對你們這派產生反感而且從討論都看得出來新竹人也有對立體化派產生質疑。因為你們不是討論是自我中心,別人都不正確、反對多數都不是新竹人,只有自己才是對。

地下化從現在評估大概也要幾十年,不是說弄就弄,更不是你們想要就能當成新竹市多數都贊成你們。
一個沒有什麼人行道、公園的鄉下地方,(甚至連汙水下水道都沒多少)
要鐵路地下化?? 要輕軌鐵路??
冰見友樹

你又說出一個新竹人很在意的點,改善人行道、改善園區交通都是優先事項也比吵鐵路實際。輕軌其實就是要逐步鼓勵大眾運輸(雖然我覺得捷運更好)、減少私車,但目前規畫是否能有效鼓勵改大眾運輸其實不無疑問。

2024-12-23 14:39
之前看桃園鐵路地下化的報告,台鐵坡度的限制好像是千分之20 ,所以最後桃園是把它修到千分之18 ,另外像嘉義鐵路高架好像是千分之13。如果以這個標準來看,縱貫線從頭前溪到北新竹站,無論地下或高架都綽綽有餘。內灣線從千甲站到北新竹站,如果是採高架也不會是問題,如果要地下化可能會比較吃緊一點。不過我個人認為應該是有討論空間,支線的部分標準應該是可以比較寬鬆。
其實這幾年討論鐵路立體化的聲音都沒有停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花了六年評估的大車站,除了出來的報告數字不好看,事實上連綜規也沒有過。這個才是浪費錢又浪費時間。
00ff55aa wrote:
之前看桃園鐵路地下化...(恕刪)


討論立體化聲音從沒停過≠新竹多數人支持立體化更不是多數支持地下化,也不會等於多數群體不要大車站。還有新竹大車站在綜合規劃裡面,以下圖片來自維基百科。而且辯論你們自己看,也有不少人根本不在乎,更在乎園區交通甚至巨城交通。




至於坡度我敢說錯誤是因為地下化必須要在北新竹南端開始爬坡,站場內不是千分之二十,若從北新竹北端再爬上千甲就是雲霄飛車。

你們會反對大車站不意外就是覺得立體化已死,但上述我有貼連結之辯論裡面其實也有人提到大車站不是不能立體化,臺中大車站平臺計畫還是在台中高架後形成,當然地下化一直死咬這一塊在那邊跟中央方案大平台PK,一直強調唯有地下化解方。

到最後我不意外幾派可以一直吵到二、三等車站都一一改建還在互相吵,那就是誰都不用做。

不管哪個方案除了地下化是真的別鬧(短短幾公里從規劃到完成要幾十年),大平台是可以跟高架並存。為何不先等大平台弄完後再來估計高架橋、高架路堤可行性並保留空間?

還是你們想吵到有生之年都在吵,新竹車站永遠維持現狀最好?如果真是這派為實際目的的可以直接說,因為這派就是維持現狀,也沒有什麼可不可行的問題。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