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芬蘭社區就五百多戶了,
這樣大小的地在新竹應該不少。
社會住宅並不能跟弱勢、貧窮劃上等號,
與其擠狹窄的出租套房、跟家人分別兩地、掙扎著是不是要在新竹置產等等,
能夠長租政府的出租住宅也是好事,
而且這樣的住宅一定要蓋在交通方便、離主要工作地點不能太遠的地方,
講白的就是靠近園區或新竹市區了。
至於條件,
排富是一定要的,
但租金也不應該過低,至少要能夠合理反映住宅的興建與維護成本,
不必再另外花錢補貼居住者。
三房左右的大小,一個月恐怕也要數千至一萬多元吧,
這種條件,對已成家或即將成家、有穩定工作的家庭,才有吸引力,
過度弱勢的族群,其實也住不起,不用擔心社會住宅變成貧民窟的。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市區?哪個建商或是地主願意去蓋一個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1500戶大約三個建案吧。
市長找配合的建商蓋?會不會四年後還在畫圖?配套的措施可能要喬很久。最有可能是找眷村改建的地。可是好喬嗎?繼續看下去吧。
郊區?不用蓋社會住宅就買得起了。有這麼多人買嗎?看遷入人數不就知道了
要找例子? 不用跑到巴西, 香港...
之前新北市拆了三鶯部落之後, 弄了一個安置住宅, 我不是幫朱立倫或者周錫瑋講話, 那個安置的內容和服務應該已經是台灣最好的 (超低月租, 修繕叫修, 公共設施, 義工協助家庭輔導)..
但是呢, 月租已經幾乎是全大台北區最低了, 但是欠月租的住戶還是很多, 很多人都會想說欠政府的可以不用還, 其他像是公共設施, 不管是交誼廳, 兒童遊樂區..都常出現住戶聚集賭博或者喝酒, 其他那種垃圾擺在家裡半個月幾十天發臭的, 晚上吵架唱歌喧譁的..經常發生
欠月租的, 妨礙安寧, 在公共場所酗酒的...如果告訴他這樣可能會被迫搬遷, 他就哭說...老公不給錢, 小孩不幫忙, 老婆那邊一堆親戚都跑來, 請社工介入幫忙安排救助..向社會局申請補助..但是過兩個禮拜..又看他本人醉倒在社區門口的溜滑梯上面了...
為什麼會這樣? 這是個一個群聚心理反映...而且當群聚越多, 判斷是非的能力會大幅下降, 但是做惡的膽子卻會大幅增加, 所以當一兩個街友出現, 他會躲在騎樓, 角落...當三個, 四個..隨著數量增加, 他會直接佔據在公共的場所, 那時候的他個人不認為他是街友, 他覺得他是丐幫...
所以, 與其蓋社會住宅, 還不如補助他租屋, 至少他在一般住宅裡面, 他的心理層面會健康一些, 他的小孩在上學的時候也不會被其他同學或者自己打上標前, 造成心理上的陰影..試想看看..如果未來真的有社會住宅,提供給低收入戶, 那他的小孩怎麼跟其他同學講他住在哪裡? 會不會對孩童造成心理影響, 有的時候, 政治人物的腦子真的有點晃, 當然也是因為選民喜歡聽...
Nelson5 wrote:
所謂提供給低收入戶和弱勢家庭, 雖然不想講, 但是下場就是製造一個所謂的"貧民區", 範圍越大,戶數越多, 製造的問題就越多越嚴重...(恕刪)
如果一開始就鎖定這種人,
難怪聽到社會住宅就聞之色變。
我覺得目標族群還是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勞工、中產階級,
家庭總收入大概在四十萬到七八十萬的這群人。
以目前新竹的房價,
這些人要存個幾百萬的自備款,
也要數年的時間,
社會宅就是讓這些人安居樂業用的。
如果這種人還要賴房租、醉倒在樓梯上,
我看台灣也沒救了...
至於補助租屋,
我就不懂為什麼稅金要花在這個上面?然後圖利那些投資客包租公?
社會住宅用政府的地興建、用租金收入來維護並攤還興建經費,
又有助於房價合理化,
才是正確的作法。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