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km wrote:
除了建商,從來也沒人稱六家線為捷運.
不過,台中桃園的台鐵捷運化路段似乎曾規劃過平行路線的捷運,之後才和台鐵整併在一起.
六家線計劃一開始就是高鐵聯絡線.
桃園台中的建商不也是打著捷運紅線的名號 ? 桃園還是官方都講捷運呢 !
就我查到的資料 :
桃園部份 :
http://www.rrb.gov.tw/04100.aspx?id=58&lan=ch
一、計畫名稱:臺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高架化建設計畫
二、計畫概要:
(一)計畫期程:98年1月至106年12月
(二)計畫範圍:K53+350處起至K70+500處止,全長17.15公里。
(三)工程內容:桃園站、內壢站、中壢站改建為高架化車站;其間並增設鳳鳴站、國際路站、永豐路站、中原大學站等四座簡易通勤車站。
(四)計畫所在縣市:新北市、桃園縣
桃園就將這段放到捷運路網之內 : http://traffic.tycg.gov.tw/TaoyuanMRT/mrt/red/intro3.asp
台中部分 :
http://tcrt.taichung.gov.tw/news/Details.aspx?Parser=9,4,62,21,,,50
二、捷運紅線:
計畫緣起:
一、90年4月交通部邀集本府等單位開會研商「臺中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相關事宜,決議朝撙節經費方向,就原規劃之工程內容、建造型式、施作範圍、推動期程及財務計畫等議題再作檢討。
二、92年4月經建會邀集臺中縣政府及本府開會研商「臺中市區鐵路立體化工程(局部高架案)」,結論略以:本計畫可一併將潭子、豐原地區鐵路高架納為替選方案,並就工程、財務可行性、計畫自償率及效益等進行詳細評估後報核。
三、因應臺鐵轉型及臺中、豐原車站地區都市更新發展、消除鐵路對市區之阻隔、疏解日益嚴重的都市交通、整合都會區運輸系統,研議辦理「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簡稱:臺中計畫)。
四、行政院將本計畫納入「新十大建設」之「臺鐵捷運化」項下辦理,並於95年2月13日核定。
http://www.rrb.gov.tw/04100.aspx?id=5&lan=ch
兩者寫的一樣, 看起來是搭台鐵高架捷運化的順風車.
新竹六家線 :
http://www.rrb.gov.tw/04100.aspx?id=14&lan=ch
一、計畫名稱:臺鐵新竹內灣支線改善計畫
二、計畫緣起:
(一)原「新竹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計畫」內已規劃路線連絡新竹市區、竹中站、高鐵新竹車站特定區、新竹縣政府等地,興建成本約350億元,由於建設成本龐大、財務效益偏低且興建期程無法配合高鐵通車,經與地方政府多次協調溝通後,以「結合捷運紅線與臺鐵內灣支線改善 」作為優先推動方案,以有效整合現有資源。
(二)高鐵局完成臺鐵新竹內灣支線改善計畫(簡稱:內灣計畫)綜合規劃高鐵六家站聯外大眾運輸系統;經行政院93年9月27日院臺交字第 0930043548號函核定,並列入「新十大建設」中「臺鐵捷運化」項下 辦理,交由鐵工局施工。
三、計畫概要:
(一)計畫期程:94年1月至102年12月。
(二)計畫範圍:利用臺鐵既有內灣支線以新竹站為路線起點,雙軌電化終點與高鐵六家站共站,路線全長11.1公里。
(三)工程內容:
1、新竹~竹中段:現有路線改善3.1公里,新建高架鐵路5公里。
2、竹中~六家段:新建高架鐵路3.2公里。
3、竹中~內灣段:現有路線改善20公里。
4、新建四座高架車站【世博(千甲)站、竹科(新莊)站、竹中站及六家站】及一座變電站。
5、採購通勤電聯車12輛。
新竹的是從原本規劃的捷運路線改的.
如果台中桃園可以稱作捷運, 大家對六家線稱為捷運為何如此不爽 ?
看看台中桃園的建商是怎樣喊的 ? 連還沒有影子的路線不也喊的震天響 !
有關台中與桃園何時規劃過與鐵路平行的捷運 ?
我已經查到資料如下 :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D/091/SD-R-091-032.htm
其中台中並不是平行的, 而是有兩段是共線.
iepmis wrote:
桃園是官方都稱為捷運紅線, 請問板上對新竹不滿的網友, 是如何看桃園捷運紅線與台中捷運紅線的 ?
請問桃園捷運紅線與台中捷運紅線到底是捷運還是台鐵 ?
就是因為台北捷運做的太成功了,所以才會讓人認為不是台北捷運重運量的都不叫捷運。
但其實[捷運]這個名詞,是台北市政府所創,其他華人/漢字圈所用名詞是[地鐵]
我覺得值不值得叫捷運並不是看營運單位和車種,而是看運量,就以目前六家線的硬體而言,已經有那個格調了,但運量方面實在是...半小時一班怎麼叫[捷運]?
其實我想如果六家線可以擴大營運加入南新竹等新站甚至延駛到竹南,及增加班次(最好是20分鐘以內),叫不叫捷運真的不是很重要。
如其他網友所說,桃園和台中原本都有規劃和台鐵平行的捷運線,交通部為了合併資源而把捷運和台鐵高架化兩個計劃合併成一條線,完工通車後,班次預計是10分鐘一班,相同的規劃還會有[高雄鐵路地下化]。
當地首長為了彰顯自己的政績,加上叫捷運比較高級,當然是這麼講。所以換個角度看:財哥務實多了。XD~

不過這三個地方未來和現在都是有規劃捷運線的,即使台鐵捷運化通車,我猜當地民眾還是會叫台鐵而不是捷運。
參考看看囉
楓‧宗一郎 wrote:
我覺得值不值得叫捷運並不是看營運單位和車種,而是看運量,就以目前六家線的硬體而言,已經有那個格調了,但運量方面實在是...半小時一班怎麼叫[捷運]?
其實我想如果六家線可以擴大營運加入南新竹等新站甚至延駛到竹南,及增加班次(最好是20分鐘以內),叫不叫捷運真的不是很重要。
現在的六家線主要的功能是銜接高鐵, 高鐵新竹站基本上一個小時兩班(單向), 所以沒有需要六家線一小時增加到超過2班次.
我個人認為六家線需要繼續進步讓乘客量大幅增加後再增加班次比較合理, 不然台鐵繼續虧損對長期營運也不利.
千甲(世博)站其實有等於沒有, 現在吸收不到公道五, 赤土崎, 水源街這一邊的民眾, 後續世博館開放後也不見得可以對世博館的人群有幫助, 因為世博館往北新竹站走也並不會更遠. 千甲站要能夠增加使用率, 第一是停車位一定要足夠, 再來是接駁車一定要方便, 才有機會發揮千甲站的功能.
北新竹站的位置其實不錯, 不只是可以服務中華路這一面的民眾, 也對於鐵道另一面(大潤發那一邊)的民眾有幫助, 再來離世博館也不遠. 北新竹站後站大潤發旁來作長途客運轉運站也很合適, 大巴不需要進新竹狹窄的市區, 上公道五與高速公路也比較方便, 但是聽說市府現在是規劃在新竹後火車站那裡, 有些可惜, 不然北新竹站可以替新竹站分散一些人潮.
新莊(竹科)站現在是六家線上比較成功的案例(有台積張董的認可), 可以加強的地方是汽車停車場收費應該提供以天/次計算(比如說一天/次50元), 而不是以每小時計算, 機車停車場的數量需要增加, 進出園區的接駁車的班次與路線都需要增加.
竹中站需要加強的地方應該是如何增加客源, 因為周邊的住戶不算多, 如果有方便的接駁車可以到工研院,二重埔, 富貴街等等, 就有機會吸引到多一些客源.
六家站也就是完全搭配高鐵就好, 高鐵在上下班時段有增加班次, 六家線也應該考慮對應.
現在使用高鐵來往桃園機場的民眾越來越多, 第一是時間可以掌握的好, 不必擔心高速公路塞車, 第二是花費也不高, 六家線$15 + 新竹<>桃園高鐵$120 + 高鐵/機場接駁$30, 單程下來總共$165, 快的話40多分鐘可以抵達, 沒銜接好應該60分鐘內也可以搞定.
我是個天天搭六家線的通勤者, 除了去高鐵站之外, 如果需要進新竹市區我也盡量坐六家線, 因為又環保也算方便, 至於是不是捷運, 真的不重要.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