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昌益綠光二期

就因為保麗龍容易因受熱形變.應力擠壓而破損,才更不應該直接用泡沫水泥漿固定覆蓋
這樣我反而會懷疑建商是不是為了減少水泥用量才使用保麗龍板充當填充物!
而且保麗龍板也有硬度之分,真要使用固定式的話怎麼不用硬度最高的保麗龍板?
保麗龍板破損有裂縫時怎麼維修?整個打掉重練嗎?大大說的那棟公寓會漏水也是意料中的事!
再者使用異材質一定會有膨脹係數與接合面的問題,反而更有機會產生裂縫!更不要說要經過地震與溫差等考驗
可看RC與白磚牆的接合面就知道了!
所以現在工法才改進成非固定式!!如果不能理解我也沒辦法再多說什麼了!

大大提到的驗水測試我也很認同!但新竹市場就是這樣!
新竹有哪家建商能夠接受潤泰建設總裁尹衍樑的標準來蓋屋(鋼骨預造)與驗屋(蓄水測漏)?我也很想知道!
就算有....一坪少說也要50萬以上不過份吧!!但新竹有這樣的市場嗎?
但昌益算是很有良心的在地建商了!蓋屋前也都有做耐震模擬與檢測輻射鋼筋(有沒有落實我不是建商我也不敢打包票啦!)
但也獲得建築金獎與建築金石獎認可,我想不會是空口說白話的!
要頂樓蓄水測試是吧!?借用一位網友的圖片來讓圖片說話吧!
頂樓蓄水測試72小時

下次回文請記得01的標準!!!


Nelson5 wrote:
你講的施作方式, 我在12年前住在新竹市大學路巷內的某棟公寓頂樓就是這樣的施作方式, 保麗龍磚只要幾年就會開始形變, 所以爬上頂樓踩在上面會感覺磚有浮動搖晃的感覺, 而且在我住的四年間, 幾乎每年雨季都會漏水 (我住頂樓), 但也不是說保麗龍不可以用, 因為他的隔熱性還是不錯, 但不會是活動磚的方式, 會是在防水層上面鋪上2cm厚的大片保麗龍做隔熱層, 再用泡沫水泥砂漿固定, 之後再交錯鋪上耐磨層, 然後使用填充材料補強之間的間隙

你所提到的施工方式這麼棒, 我會建議你要求建商做防水測試, 當然不是拿個灑水噴頭四處噴一噴這麼單純, 應該比照尋找夢想的家-尹教授教你10招聰明購屋這本書建議的方式來測試, ( 蓄水測試72小時) 或者你可以要求建商延長防水保固, 新竹區有建商敢推出10年防水保固, 我想只要建商願意接受延長保固防水三年就可以了


lin8789 wrote:
為何一定要對園區通勤...(恕刪)


還是那句話, 沒有需要的人,
他就沒辦法體會它的便利性,
而只能用自己所謂的經驗與眼光來判斷事情,
而有需要的人, 自然會覺得有得到了好處就行了!
至少截至目前為止, 這條鐵路線洒家是受惠了!!
itecat wrote:
您說的的確是沒錯不過...(恕刪)


這條線不是為了園區蓋的.那唯一可以獲利的就只有建商
新竹市有多少人在園區舊業,可以無視就對了
以後市政建設只要讓"某些"人有感就好.不用管"大部分"的問題
別搞成所謂在第跟外地人,新竹市民在園區工作的人也非常多


讓我門來看看這條線所謂的讓"用的到的人"內灣線

北新竹站:別鬧了.那離新竹火車站多遠? 為了一些高中學校?
那是不是每個學校附近都要設個小火車站來這樣搞一下,

竹科站: 我真的不懂為何要把這站明硬凹成竹科站.如果外地人不知道去撘車
下車後一定罵的要死.離園區要走路過去嗎 ? 還是要搭小黃?
唯一會搭的就是附近讓建商賺死的關浦地區.

市博站: 這站蓋起來號稱這館能吸引更多遊客到新竹玩.還有陸客. ??
賣鬧阿.去把大陸的二手館買來,然後要讓從大陸的人來台灣新竹看市博館

新竹有建設其實真的很好.但不能睜眼說瞎話.錢要花在刀口上.當然很多人說為何啥都要為了園區去蓋
但有多少人靠園區吃飯生活? 這條對於新竹市區交通幫助非常有限的內灣線.花了這麼多錢,卻註定要虧錢.這真的是新竹近年來詭異的建設,市博跟內灣線.這兩個建設對於現今新竹市來說真的只是搔癢

111222333444555 wrote:
所以現在工法才改進成非固定式!!如果不能理解我也沒辦法再多說什麼了!


各位都好專業啊~~~!!! 連這種工法的事情都可以講, 也不知道兩位說的誰對

但是其實很簡單啦!!! 就不要買頂樓就好了嘛!!!

而兩位爭論的結果, 若照Nelson講的那樣, 沒兩年就可以見真章了嘛!!

若不是投資客, 應該也不用擔心兩年內的行情....



我只想請問各位耶... 不知道綠光一和綠光二是否相連? 會一同運作嗎?

我是說簡直像一個社區那樣的運作??? 因為我想要找大社區啦!! 謝謝喲!
竹北音x廳交屋後一年不到, 就發生頂樓漏水, 至於其他漏水狀況驗屋結果, 我建議可以搜尋mobile01, 這邊就已經有很多例子了

只是建議大家買房子多注意防水, 尤其驗屋的時候防水一定要嚴格檢驗, 如果可以要求建商提高較久的防水保固會更保障你的權益, 也會讓建商在蓋房子的時候會更謹慎

頂樓, 露臺, 陽台因為有機會處於積水狀態, 所以防水會比照浴室等級, 所以底板的防水必須搭配纖維網, 鋪設纖維網之後再做防水, 底板和立牆之間的間細更是要滾圓後貼網後做防水, 而且只有一層是絕對不夠, 所以需要多層交錯施作, 施做最後一層防水之後, 不管你上面是要鋪設隔熱磚, 或者是保麗龍層, 都需要在最後一層的防水層乾燥前撒上碎石加上泡沫水泥, 增加防水層和隔熱層, 或者飾磚的粘著力, 磚和磚之間的間隙會寬一些, 之後使用低膨脹係數的防水填充材料填補縫隙, 可以避免膨拱, 因為只要防水層上面的地磚膨拱, 也意味底下的防水層會開始不保, 活動磚的方式往往會造成磚和防水層之間的含水, 如果防水層薄弱, 很容易就產生滲水

當然一般人可能沒有時間監工, 最好的方式是要求建商提供高年限的保固防水, 有的建商對自己防水有信心的, 像是大濟建設就直接保固十年, 我自己因為格局和地點的考量, 沒有買大濟的房子, 但是他們對於自己防水工法的信心和提供消費者更高的保障是值得讚許的






sundorys wrote:
這條線不是為了園區蓋的.那唯一可以獲利的就只有建商


答對了一半~除了建商還有"之前"買在"車站旁建案"的民眾~~
關鍵字要弄清楚喔~是"之前"以及"車站旁建案"~~

至於園區~至少要等到巡迴巴士從竹科站"發車巡迴"才有機會~
現在這種要先坐到科技生活館後再轉乘的方式~太不方便了~~~

yellow65 wrote:
我只想請問各位耶... 不知道綠光一和綠光二是否相連? 會一同運作嗎?

我是說簡直像一個社區那樣的運作??? 因為我想要找大社區啦!! 謝謝喲!





是分開的兩個社區,相隔一條馬路,綠光二戶數應該也很多,都算是相當大的社區了。
Nelson5大也只是在提醒大家漏水的問題
也不見他在唱衰什麼
怎就有綠光戰警跳出來戰很大 ???

其實不管頂樓防水作的好不好
不要買頂樓就是最佳的選擇
要買高樓層請選擇 12/13 這種樓層比較好
附上潤泰建設(就是尹教授開的建設公司, 目前台灣獲得工法專利最多的建設公司)的施工流程圖, 比較新的工法有用隔熱岩棉, 最近也聽說有開發給綠建築更好的熱對流材質

裡面提到隔熱部分施作, 裡面有提到保麗龍的施作方式

3.5、隔熱層施工(泡沫混凝土)

3.5.1.施工前將屋面各雜物材料等清理乾淨,落水頭須妥予防護以防堵塞。

3.5.2.依據屋頂平面以厚約2cm之保麗龍做2.5M正方分格,以水泥砂漿凝結固定。

3.5.3.依據屋頂平面,落水頭位置,泡沫混凝土厚度,做控制洩水之基準灰誌以利澆置整平。

3.5.4.水泥、水、發泡劑等各項之配比、用量、抗壓強度、熱傳導率等應合乎有關之各規定。

3.5.5.泡沫混凝土施工請依據該施工規範及檢驗基準之有關規定。

工法也許各有不同, 但還是需要消費者把關, 不管是頂樓天臺, 陽台, 露臺, 甚至浴室, 因為有長時間浸水的可能, 相關防水的處理特別重要, 千萬不要聽信建商那套"又不是在蓋游泳池的說法"去塘塞, 或者拒絕你依照正常檢驗流程72小時的15cm淹水測試,

頂樓屬於公共設施, 在管委會還沒成立之前, 往往被忽略, 雖然不屬於私人住宅, 但是日後的修繕會分攤在每一個住戶身上, 更應該列入結構保固的範圍內, 或者至少要求建商較長的保固時間



小弟身受其害過, 所以才呼籲防水的重要, 我在1998~2000年住在新竹市區某大樓的頂樓, 只要一下雨必定漏水, 打針打過好幾次, 頂樓的防水也補強過幾次, 當時的頂樓防熱就是採用可移動式的保麗龍磚,

在我1998年住進去的時候就已經是屋齡超過3年的房子, 第一年天花板漏水, 因為過保固, 加上自己不知道頂樓漏水屬於公共設施, 應該由管委會花錢修繕, 所以自行找來了抓漏的工程行處理, 打了幾針後, 一個月在某個大雨天後又換地方漏水, 經過檢查後, 才發現某一層樓住戶因為跑到頂樓的天台上面架了一個天線, 為了拉線方便, 他挪動保麗龍磚, 利用保麗龍磚之間的縫隙來做電纜線的布線, 造成電纜線阻擋水路, 加上防水層破裂, 就滲入天花板裡, 之後雖然打過針, 但是防水層沒有處理, 所以漏水自己又找了一個天花板的地方滲水下來

第二年, 發現落地窗上方的天花板和立牆的接縫處只要一下雨之後就會流眼淚, 於是再找防水師傅處理, 這次又打了兩針, 但是在雨季的四月只維持了兩個禮拜, 偏移了40公分的地方又漏水, 結果害我整個窗簾變成濕毛巾, 抓漏人員再度檢查, 這次發現是陽台上方的雨遮另一面沒有做好防水, 也就是上方承雨的地方, 平面和大樓牆面的轉折處應該要防水, 建商卻沒有做, 所以雨水就從縫隙中滲水

第三次是我樓下的住戶說我家漏水, 要我解決, 我聽了他的描述之後, 很清楚的就知道和我第二次的狀況是一樣的, 主要是我們的陽台地坪和立牆的接縫沒有做好防水, 加上坡度沒有處理好, 最後造成接縫處漏水, 最後還是又找了師傅, 打掉陽台的地磚重作防水, 然後鋪出坡度, 才解決

1999年921大地震之後, 這次更慘, 隔年某個大雨天, 外面下大雨, 天花板有好幾個地方在下小雨, 而且非常嚴重, 只能拿臉盆在屋內接水, 等到天晴之後, 找了師傅到頂樓天台, 掀開保麗龍磚, 裡面的防水層有好幾破裂, 還帶著好幾個含水的大泡泡, 因為建商施工的時候, 頂樓的防水層因為只有塗料, 沒有纖維網拉住固定, 所以地震造成水泥龜裂後同步讓防水層破裂, 這次比較聰明了, 工程費用由管理委員會出錢, 但是還是在管理委員會裡面出現過爭議, 在那個住宅法規不明的時代, 很多住戶以為頂樓的漏水應該是頂樓住戶負責的情況下, 很多住戶分攤這筆錢的時候都有點心不甘情不願的

2000年9月, 因為結婚就搬離該處

(PS: 我之前的房子不是昌x, 是一家以漏水屋更出名的新竹老建商, 現在已經很少推預售屋, 主要推先建後售的案子, 在10幾年前昌x 對比我之前住的房子, 相對名聲和品質是很好的, 所以所有的發文並沒有挾怨報復, 只是強調防水檢測在驗屋過程裡面真的很重要)

wuwctw wrote:
答對了一半~除了建商...(恕刪)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