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有提到"所有國道客運都要移到後站"
那前站原來的位置,要作什麼??
T.A.F. wrote:
今早自由時報有相關...(恕刪)
freds wrote:
很好奇,之後要怎麼...(恕刪)
先走原先的地下道 , 所以才要加設無障礙設施
長遠的規劃是要弄空橋 , 可惜目前沒經費 還要跟交通部申請補助
看來至少要等1年以上的時間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48358
〈北部〉站前站後「無礙」 新竹市動起來
〔記者洪美秀/竹市報導〕新竹市長林智堅從擔任市議員就關心新竹火車站前、後站地下道缺乏無障礙空間的問題,要求市府能盡快施做無障礙空間,他上任即要求工務處規劃無障礙空間,市府工務處養護科表示,初步將先施做暫時性無障礙設施,長遠規劃是要爭取經費,將地下道無障礙設施以空橋方式,連接到後站國道轉運站。
新竹市長林智堅多次接獲民眾反映指火車站前、後站穿越的地下道沒有無障礙設施,不僅長輩行走困難,就連推娃娃車的父母或是身障朋友都深感不便,而這麼重要的設施,過去市府團隊卻未施做,因此他上任後即要求市府工務處優先處理,期許短期內提供簡易型的無障礙設施。
未來架空橋接轉運站
市府工務處養護科表示,火車站穿越前、後站的地下道雖由台鐵局管理,也設有斜坡,但因坡度太陡,無法讓身障者上下或推娃娃車,形同虛設,工務處與市長林智堅會勘後,又因交通處規劃的後站國道轉運站即將完工,路口動線的規劃與車道還待完成,若以長遠規劃考量,市府擬採空橋的無障礙設施連接到國道轉運站內,但經費龐大需近七千萬元,除要向中央爭取也較耗時。
養護科官員強調,市府會先施做暫時性的無障礙設施,預計兩百萬元,可能採升降台上下方式,方便長輩或是娃娃車及身障者使用,但可能有限重規定,包括電源及啟動鈕,也可能需要有人協助操作,若無意外,應該幾個月內就可完成。
官員指出,長期規劃仍會考慮用空橋方式,銜接到後站的國道轉運站內,這樣不僅可方便需要者不用再穿越馬路,減少危險,也能提高穿越使用率,且可連接國道轉運站,工務處會與交通處和台鐵管理局再開協調會,積極爭取相關經費規劃設計。
道客運新竹轉運站7月下旬將啟用 林市長現勘指示做好配套措施
國道客運新竹轉運站7月下旬將啟用 林市長現勘指示做好配套措施國道客運新竹轉運站預計在今年7月下旬啟用,新竹市長林智堅今(25)日前往現勘,並指示在啟用前務必做好周邊植栽及交通動線規劃等各項配套措施,林智堅市長也要求文化局規畫一系列活動,邀請市民一起參與熱鬧的啟用典禮。
位於新竹火車站正後方的國道客運新竹轉運站,預計今年7月下旬啟用,上午林智堅市長偕同秘書長陳章賢及交通處、文化局、產業發展處、警察局、城市行銷處、工務處等各局處首長和市府同仁赴現場會勘,新竹市議會副議長許修睿、議員許文棟、施乃如、徐信芳服務處主任及多位里長也都到場關心。對於許修睿副議長、許文棟議員及里長們提出增加入口、室內天花板美化、周邊交通動線及旅客大廳空間規劃等多項建議,林智堅市長隨即指示交通處在啟用前解決相關問題。
林智堅市長表示,新竹火車站前中華路長期以來每天負荷700班次的客運發車量,對於前站交通帶來很大的衝擊,新竹轉運站啟用後可以均衡鐵路以東及以西的區域發展,對新竹市是一件大事,轉運站將翻轉前後站城市發展的軸線並帶來新的樣貌,也為南區帶來更好的發展。
林智堅市長指出,新竹轉運站是新竹市公共建築近年來相當具代表性的設計,未來公共建築也將邀請國際級大師參與審圖或規劃,為新竹創造具有流傳價值的公共建築,開展城市新的樣貌。
交通處表示,未來新竹轉運站的一樓是售票區與候車區;二樓為站務辦公室及商業餐飲服務空間;屋頂為綠化露台,提供了舒適與機能完善的候車環境,每日約可供6千人使用。而9席月台由7家客運業者分別營運,乘車資訊集中,可以增加乘車者的選擇性,減少候車時間。
交通處表示,新竹轉運站極富設計感,建築結構是以兩個方形量體組成,以清水混凝土打造車站主體,另一量體以架高的鏤空沖孔鋁版輕盈了建築份量,金屬質感展現車站的流暢便捷,現代感的設計手法呈現「新竹」字樣,充滿新穎活力及空間穿透感。
詳細新聞內容
新竹火車站後站地下道延伸及東南街1巷道路拓寬工程暨站前地下道打通工程,今(17)日舉行動土典禮,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轉運站原先設計不良、人車動線混亂,將造成嚴重交通及安全問題,上任以來前後五次前往現勘,並成立體檢小組積極解決問題,提出三項「以人為本」、「保留周邊老樹」的改善方案,未來,前站通往後站國道轉運站可利用地下道前往,前後站也都設置無障礙電梯,讓行動不便的朋友更便利。
動土典禮上午在國道轉運站旁舉行開工,林智堅市長偕同副市長李宏生出席,新竹火車站站長呂永權、新竹市議員徐信芳、施乃如、劉聲正、曾資程、立法委員柯建銘辦公室主任翁枝弘以及多位里長等到場參與盛會,工務處副處長陳永源首先說明工程內容,現場來賓隨後進行上香祭拜及持鏟動土典禮,儀式簡單隆重。
林智堅市長表示,後站國道轉運站原先設置目的,是為紓解前站交通,並改善長時間鐵路東、西發展不均衡問題,但因設計不良、人車動線混亂,將造成嚴重的交通及安全問題。上任以來,前後五次前往現勘,非常憂心,要求成立體檢小組通盤檢討,並提出改善方案,積極解決問題。經過幾個月密集討論、設計,提出三項「以人為本」、「不與樹爭道」保留周邊老樹的改善方案:首先,延伸串連前後站地下道,增設無障礙電梯;其次,拓寬東南街1巷道路;最後,進行國道轉運站週邊人行及綠美化工程,三項工程將在明年4月中完工。
林智堅市長說,謝謝議會的支持,以及市府同仁這段時間的努力,更感謝柯建銘總召積極居中協調使用台鐵土地,讓工程可以順利進行。工程預定明年4月中旬完工,前後站整體的交通問題,將可以得到有效的解決,前站通往後站國道轉運站可利用地下道前往,前、後站也都設置無障礙電梯,讓身心障礙者或行動不便的朋友更便利。
工務處表示,站前地下道打通工程,長約30公尺,寬2.5公尺,無障礙電梯一座,經費為新台幣939萬元;後站地下道延伸工程,長約70公尺,寬4公尺,無障礙電梯一座,工程完工後會讓前、後站地下道動線得以串聯,並可直達後站國道轉運站,另外Y-7道路拓寬部分,長85公尺,路寬由現有10公尺拓寬為13公尺,經費為新台幣2,580萬元,完工後可以讓未來客運巴士的動線能夠更順暢,兩工程總經費為3,519萬元。本工程完成後,不但可以改善行人往來前、後站方便性,亦可增加到後站國道轉運站搭車便利性,同時帶動後站地區的繁榮。
7月完工,卻要等到明年4月
明年4月不知又會因什麼原因又延...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