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 wrote:
這就是台灣政論節目上常見的手法,弄一個似是而非的比喻...(恕刪)
我是不知道用什麼手法啦,不會去看那種浪費時間的東西。
這樣的比喻是想表達"連這種事都要問人"的感覺

Lesson wrote:
儘量收集足夠的資訊,再分析思考,這本來就是謹慎處理事情的步驟。
後果越嚴重的事情,當然要越謹慎才是,
這樣酸人,沒什麼道理。...(恕刪)
瞧你說得跟真的一樣

適不適合買房子,簡單講就是錢嘛,哪需要什麼"收集足夠的資訊,再分析思考"等等的勒?
樓主有多少錢、能支配多少錢、能獲得多少金錢資助,我們這些外人會比他自己了解嗎?還來問人不是很奇怪嗎?
你難道會來問我你總資產多少嗎

既然知道自己有多少資源,能做多少事還不知道嗎?今天如果樓主是問"我存款200萬,夫妻月入6萬,適合買1000萬左右的房子嗎"或是"我預算800萬,適合買新竹哪邊的房子呢"我就不會回這些內容,因為這種事情是外人幫得上忙的。
我之前就說過,適不適合買房子這種事,與其問別人不如自己貸款試算算一算、計算機按一按、再好好跟老婆討論,還比較能獲得答案。不然你看完整棟樓,我問你,是你你知道要先生還是先買嗎?兩種意見都有你到底要聽誰的?到最後還不是自己要決定;還不是要去做我說的那些事情來決定要買還是要生?那幹嘛不一開始就這樣做?
因為我覺得樓主搞不清楚問題在哪,所以我酸他不是沒道理的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