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km wrote:自動化系統價格不低,有人駕駛的成本可能還低些,現在國內的輕軌都是人工駕駛而非自動化系統. 不對喔,自動駕駛是一次性的費用,長期算下來不可能會比人工貴。台北捷運建置得早,大部份屬半自動動駕駛。但新開捷運線應會過渡到自動駕駛。像文湖線就是自動駕駛或可遠端操控駕駛。以前的捷運線要改自動駕駛應也符經濟效益,但就又會有剝奪原本司機的工作的問題要解決。軌道自動駕駛技術層次比汽車低很多,目前做到比人駕駛還安全是沒有問題的。
sunyearhuang wrote:不對喔,自動駕駛是一次性的費用,長期算下來不可能會比人工貴。 自動駕駛不可能是一次性費用,軟硬體每年就都要維護,過幾年還得更新.更何況自動化系統建置成本很高.台北捷運建置得早,大部份屬半自動動駕駛。但新開捷運線應會過渡到自動駕駛。 北捷屬於早期路線的木柵線就是無人駕駛,軌道自動系統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但是現在輕軌還都是全手動駕駛.........
深思熟綠》新竹大車站系列首部曲:鐵路立體化的困境這篇有寫到為什麼新竹市適合做大車站而不適合做鐵路立體化。簡單摘要重點:1. 目前鄰近新竹市區的平交道僅有三處,且這三處也不是往返前後站的主要幹道,其餘一般道路皆已用立體化的方式跨越鐵道沒有與列車衝突。2. 新竹市境內的「台68快速道路」與「茄苳景觀大道」皆為永久性重要幹道的設計 。3. 新竹車站南側有南新竹機務分駐所,北側則有貨運場站與六家內灣支線。這點其實只又北段有問題,男廁機務段已經遷往富岡。六家線雖是高價,但彎進北新竹站前那段是平面。4. 新竹市鐵路東西發展與鐵路無關,比起其他城市的前後站已算是均衡發展,關鍵在「以車站開發縫合人的動線」。好處:1. 交通黑暗期較短2. 建造成本較低3. 用地取得較容易4. 維護成本較低另外補充,新竹站的貨運每年起卸各約三萬噸左右(共約六萬噸),說多不多,但也不算少,新貨站要撤也是鐵路局說了算,從新竹市有鐵路地下化或高架化的計畫開始,從沒聽過新貨站會撤掉,只有機務段會遷到富岡。網友如果有辦法叫鐵路局撤掉新貨站,那新竹市的鐵路才有機會立體化。
這2段話耐人尋味2.本來就沒有拆這2高架道路,提出來用意是??為了反對4.花60幾億只為了縫合人的動線????????????????????????iepmis wrote:2.新竹市境內的「台68快速道路」與「茄苳景觀大道」皆為永久性重要幹道的設計4. 新竹市鐵路東西發展與鐵路無關,比起其他城市的前後站已算是均衡發展,關鍵在「以車站開發縫合人的動線」。
iepmis wrote:網友如果有辦法叫鐵路局撤掉新貨站,那新竹市的鐵路才有機會立體化。 新竹市政府一個輕軌計劃,六家線竹北段鐵道局說給就就給,也不過就是個沒啥做用的貨運站,台鐵沒能力也沒必要抓住不放.貨運功能比新貨更重要的的桃園站,一樣說撤就撤.新竹站的貨運每年起卸各約三萬噸左右(共約六萬噸),說多不多,但也不算少 一年三萬噸,平均一天100噸,三四節貨車的運量.六家線雖是高價,但彎進北新竹站前那段是平面。 正好一起高架化,六家線的的縱貫線部份不是改建時新蓋的獨立路線,而是原本新竹站/新竹貨運站的調車線.1. 交通黑暗期較短2. 建造成本較低3. 用地取得較容易4. 維護成本較低 蓋個普通跨站式車站是不是更便宜也更快?台鐵到處都在蓋這種車站.立體化和新車站兩件不一樣的事怎能互相比較.或者新竹車站拉拉皮,把過站地下道妝點得美美的,更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