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ff55aa wrote:輕軌蓋起來沒有想像中的便宜,後續還有龐大的維護費用,如果只蓋個一小段不易形成路網,效果有限。 以新竹市目前園區出入幹道擁塞的情況,手術式的輕軌是對症下藥。00ff55aa wrote:以這段要價460億的輕軌,新竹市要負擔近230億,這個數目已超過新竹市一年預算了。再蓋很多條對整個新竹市的財務影響很可怕。 分擔金就是再議!所有的基礎建設也很花錢,興建道路和養護也很花錢。鐵路高架也很花錢,日後營運和維護也很花錢。捷運是很花錢,但可能是少數基礎建設裡有可能在五年十年後打平甚至賺錢的,所以才會自償性的議題,也才有被罵錢坑的話題。沒收入的基礎建設,自償性連談都不用談,不談不是不花錢,只是沒話題性而己。基礎建設要看其整體效益率,公益性、需求性和發展性。台北市捷運多少年後才能打平?但其發展效益早就超過其投資。光是土地稅收(這是地方稅)就增加不少,這些是在捷運財務裡看不到的。
回樓上幾樓新竹從竹北做高架從慈雲路上方進竹科分流唯一解中間不設任何出入口直到進園區再在各重點做匝道蓋什麼輕軌都沒用啦竹科人不會有人搭大眾運輸上班如果要蓋輕軌至少先用公車試試看效率高不高評估一下值不值得蓋不要到時候養蚊子竹科這種地方又沒觀光客撐只是燒錢而已唉是說當年不下慈雲路直接進竹科的高架被政客砍掉就是一大敗筆個人造業眾人擔啊
ninisobear wrote:新竹從竹北做高架從慈雲路上方進竹科分流唯一解中間不設任何出入口直到進園區再在各重點做匝道 你知道慈雲路塞車常是從園區一路回堵回來的嗎?ninisobear wrote:竹科人不會有人搭大眾運輸上班 太武斷了吧!規劃好路線再做民調看看是不是不會有人。
sunyearhuang wrote:捷運是很花錢,但可能是少數基礎建設裡有可能在五年十年後打平甚至賺錢的,所以才會自償性的議題 捷運的營運目標應該是營運費用打平,所謂自償性大多來自土地開發的收益.話說回來,很少基礎建設像軌道建設一樣要每天燒錢營運,所以效益評估變得很重要.高鐵算是個實質賺錢的鐵路建設,但是以原來35年許可期,一樣是虧本生意.也只能用延長許可期方式攤平帳面投資成本..........
民調是只有在市府內幾個人作調查應沒市民接過民調電話吧不然怎可能有大車站等五楊延伸到新竹後就不需走慈雲路回竹北可改走國一等橋下三期通力行路就不需走慈雲路回竹北但都需時間橋下比較快,發包了1,2年應可通車cckm wrote:民調和實際搭乘意願會(恕刪)
sunyearhuang wrote:以新竹市目前園區出入幹道擁塞的情況,手術式的輕軌是對症下藥。 手術式BRT會有用,手術式輕軌則未必,輕軌是固定路線,前後端都得有完善轉車機制,沒有接駁系統,輕軌就不會成功,但是BRT本身可以成為接駁系統的一部份.興建道路和養護也很花錢。鐵路高架也很花錢,日後營運和維護也很花錢。 道路的營運效率最大,但是軌道的維修費用最高,鐵路高架化並沒有額外的營運成本,維護成本也就是高架橋本身而已,跨鐵路高架橋一樣要維護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