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gero wrote:
在下完全照您的討論...(恕刪)
您說得真好,好的大眾運輸系統可以減少車流,如果大家大度一點,其實也能嘉惠開車人士.不過這個新聞議題我一度以為我看錯標題了,園區怎麼會塞車呢?不是大家都說開車好嗎?十到十五分鐘進公司,園區又很多免費停車位,Door to door不怕風吹雨淋,路邊隨停買早點都方便,一次排100班公車都沒問題,怎麼會有人建議在大學校園中切一條馬路,讓學生在車陣裏穿梭趕課呢?一定是我誤會了.....
那個時後交大新校區也才剛開闢,清大也沒有仙宮校區,如果那個時後中央在蓋科學園區的同時就將此道路蓋好就不會有後續兩間國立大學與工研院的反對,而且中央交由地方政府自行面對國立大學與實質上蒞屬經濟部管轄的工研院來闢建此道路,這三個單位怎麼會理地方政府?而且那時後新竹市還是縣轄市的時代,縣政府不管這條路也就沒辦法興建,就算新竹市於71年恢復省轄市,面對兩間國立大學與工研院也是無法在對等的地位談,沒有從中央直接叫這三個單位開路,光憑市政府要開這條路,很難。
這條路的規劃可以說比清大(仙宮校區)交大(光復校區)還早,而且清大剛創校是以一元買下國有地,交大光復校區則是使用原軍營的地,真正自己花錢買的地有多少?使用國有地有多少?會說開這條路是乞丐趕廟公就是不了解歷史,如果是這兩校畢業的人說這種話更是不了解自己學校的歷史。
新竹市特二道路探討 (6)
清大的圖 :
新竹市特二道路探討 (4)
交大的圖 :
新竹市特二道路探討 (2)
2017-07-18 23:51聯合報 記者張雅婷/新竹報導
本報日前獨家揭露有竹科人寧花一年五千元向清大購買「穿越證」避車潮,換取時間與空間。為何竹科塞車問題遲遲未能解?新竹市政府表示,竹科工作人口高達15萬「路太少、車太多」是主因,為控制車流,新竹市慈雲、公道五路口的時相號誌更長達330秒,等於等一個紅綠燈要等5分30秒。
市府交通處交工科長林立偉表示,經統計竹科人平均每1.1人開一輛車,每天進出竹科的車流量約十萬上下,但僅有慈雲路、光復路、寶山路、國道一號共4條聯外道路,導致「路太少、車太多」窘境。
而竹科聯外道路尖峰時間於上午6時30分至9時30分、下午4時30分至晚間7時30分,其中上午8時至8時30分、晚間5時30分至6時30分最塞,其中慈雲、公道五路口為新竹縣市連通道,也是台68線與國道一號連通道,每小時都有破萬車流量。
為了讓車流更順暢,竹科聯外道路目前以時相號誌控制車流量,如慈雲、公道五路口的尖峰時間時相號誌長達330秒、光復路口與寶山路口的時相號誌也有200秒以上,但交通處也坦承這樣的方式治標不治本,若要徹底解決塞車問題,一個方式是蓋更多路段或橋梁通行,或讓竹科人改善習慣,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共乘。
然而,目前大眾交通工具有竹縣往返竹科的快捷公車、新竹市區往返竹科的市區公車及免費巡迴巴士,「使用率都超低」。
林立偉表示,竹科上班族早已經習慣開車上班,如果搭公車會塞車、自行開車也塞車,既然都會塞在車陣中,大多數人還是寧可選擇較舒服,並且擁有自己小空間的自行開車方式。
路太少+1
若這記者也來報報特二號道路對目前路少的重要性
若特二只給大眾運輸,單車,通行,我也不反對
2017-07-18 23:47聯合報 記者張雅婷/新竹報導
為解決竹科上下班時間塞車問題,新竹市「寶山路調撥車道建置計畫」將於7月25日啟用,這也是竹市第一條「智慧交通示範道路」,沿路除裝設監視設備、還設置8套E-Tag偵測車流,透過車流量統計前往目的地時間,也有調撥導引燈號,並透過App,出門前就能知道車流量。
有E-tag,未來如真要收費,也辨的到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