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air2001 wrote:
中央在升格直轄市本來就不以誰繳的稅多為條件
直轄市是要在在國土空間發展上的角色定位是要
賦予其核心以帶動周邊地區發展之任務
新竹在北部區域扮演的是次要區域中心
就如同桃園縣一樣. 離區域主要發展核心都市還有一段距離
除了台北高雄是北部南部核心都市外.台中是中部唯一核心都市
算是中部的領頭羊.合併後竹竹苗在整體實力上能跟上現在的台中市嗎?
而台南過去就是台灣重要的城市 中心性強亦不是高雄的衛星城市
也是南部第2大都會區.所以當樓主在質疑台中台南夠不夠格當直轄市時
試問其他民眾會不會也懷疑竹竹苗有當直轄市的實力呢?
閣下說的很有道理
請問原台中縣那些鄉鎮如和平鄉, 霧峰鄉, 外埔鄉, 清水鎮,神岡鄉等等, 可以扮演國土空間發展上的什麼角色 ? 如何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 他們現在可是直轄市的一區呢 !
請問台中整體的實力是什麼 ? 贏新竹什麼 ? 除了人多之外, 哪些 "實力" 贏過新竹 ?
台灣是靠什麼在世界上立足的 ? 是靠經濟實力 !
台灣的各縣市經濟實力如何判定 ? 目前沒有各縣市的 GDP 可供參考, 繳稅能力就是一個可以判斷各縣市經濟實力的一個指標.
參考中央對待台中與新竹一文, 只看上繳中央的稅額就可看出該地方的經濟實力了.
國稅包括營利事業所得稅、綜合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貨物稅、煙酒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營業稅等八種(91年度增列煙酒稅);
市稅分為印花稅、使用牌照稅、地價稅、土地增值稅、房屋稅、娛樂稅及契稅等七種,另尚有教育捐及罰鍰二種。
98年度
台中市 實徵數為53,830,146千元,其中國稅為38,671,293千元,市稅14,647,255千元, 教育捐794千元,不足0.01%;罰鍰510,804千元.
新竹市 實徵數為48,897,597千元,其中國稅為43,369,392千元,市稅5,528,205 千元 (不含罰鍰及其他)
97年度
台中市 實徵數為54,747,000千元,劃歸縣市15,085,758千元,推估國稅約390億
新竹市 實徵數為68,587,000千元,劃歸縣市4,896,166千元, 推估國稅約640億
96年度
台中市 實徵數為56,454,278千元,其中國稅為39,121,311千元,市稅16,742,186千元, 教育捐834千元,不足0.01%;罰鍰589,947千元.
新竹市 實徵數為62,605,784千元,其中國稅為56,745,919千元,市稅5,857,461千元 (不含罰鍰及其他)
很明顯台中市上繳的稅額都輸新竹市, 別忘了, 台中市是一百萬人口, 新竹市是41萬人口. 另外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台中市的是市稅收入不少, 都跟房地產與娛樂有關, 真正跟工商業有關是上繳的國稅部份, 請問台中市的實力在哪裡 ?
錢給的公平,各縣市權利義務都一樣,大家都公平,也不必獨厚台北市,北市錢太多(多到選舉亂開支票,其他縣市的人真的會變次等國民),
要區域平衡發展應該是要適當修正縣市版圖,哪有稅上繳很多得到資源很少的道理(例如新竹市民平均上繳所得稅全台第2高分配到的很少),至少中央給錢要公平,那些對國家繳很少稅的地方,還給很多錢,也沒大力建設,都在放煙火辦活動演唱會,
只要財政公平沒人會在乎直轄市這名詞......
第一政治地位.商業和服務業也是精密機械大本營
工業也是在新竹之上.有第2大港口和第4大國際機場
當閣下在質疑和平鄉, 霧峰鄉, 外埔鄉, 清水鎮,神岡鄉扮演國土空間發展上的什麼角色時
我來反問你一下新竹縣尖石鄉 芎林鄉.湖口鄉 北埔鄉 苗栗的三義鄉 泰安鄉 獅潭鄉 公館鄉
新竹市的香山區在國土空間發展上又扮演什麼角色呢
樓主只選別人靠近山區不是熱鬧的地方
是否也忘了自己的條件有比別人優秀嗎?
你有實力別人一定是肯定的 就像會有人質疑台北高雄當直轄市嗎?
為什麼沒人反對台中當直轄市 因為它夠資格
單拿稅收根本無法讓人信服.如果新竹沒科學園區那它還有什麼產業依靠嗎?
台中如果沒港口沒中科 至少還可以發展服務業和商業
人多 就是優勢 在居家版說竹竹苗要當直轄市沒幾個人理你
建議你放到 閒聊與趣味那邊人比較多 會很多聲音出來
我引那個部落格的文章就是我寫的, 我已經在這個問題上花了很多時間觀察來研究
沒錯,我引那些窮鄉僻壤就是要突顯出這次所謂五都的荒繆.
如果台中縣那些窮鄉僻壤有資格成為直轄市, 那五峰尖石南庄更有何不可 ?
有人提到台中第二大港第四大國際機場, 工商業發達, 這樣好像 "實力" 新竹之上, 為何繳的國稅比新竹少 ?
又有人認為沒有竹科什麼就不是, 那很好呀, 沒有台中港, 台中機場, 中科, 台中不也是什麼都不是嗎 ? 沒有台中工業區, 台中哪來的精密機械業 ? 光靠服務業 ?
如果這十年將補助台中的錢與補助新竹的錢對調, 結果還是今日這樣嗎 ?
重點就是竹科就是在新竹, 台中港與台中工業區與中科就是在台中, 結果台中的工商業 "發達" 的實力是繳稅比有租稅優惠的竹科所在的新竹還少,這算什麼實力 ? 人多就是實力 ? 在公司經營上, 一個壹百人的部門賺的錢比一個二十個人的部門賺的錢還少,還敢說一百人的部門實力較強 ?
我提這個議題的重點不在於直轄市這個名稱, 而是稅收與補助的不合理, 大家都是直轄市就大家都在同一個位階上公平的對待.
很好, 有沒有人能說明為何新竹人(新竹縣市)繳的稅是台中縣市的人的兩倍以上, 憑什麼台中市要拿比較多的補助 ? 為何新竹人要繳稅幫台中市建設 ? 台中市不是實力很強嗎 ?
請看數據說明
各縣市上繳稅款與中央補助款情況探討-以區域來看
何德何能稱五都 ?
說難聽點,如果今天的稅收制度是國稅的一半留在地方給地方建設, 一半上繳, 沒有什麼統籌分配款, 新竹就不會沒錢建設, 當然就不是現在這種樣子.
台灣在世界上跟人比是比人多的嗎 ? 是比經濟實力, 不是比人多, 人多不代表經濟實力強, 用繳稅狀況正好可以看出各縣市的經濟實力. 這點很明顯台中市是遠不如新竹市的. 就算合併也是遠遠不如單一新竹市, 也不如合併後的竹竹苗, 如果不服, 盡管拿出證明來 !
有機場有港口有工業有服務業還有中科, 為何繳的國稅比別人少 ? 表示別人的工商業賺的錢比你還多繳的稅才更多, 這就是經濟實力.
今年元旦後從稽徵所改制分局的台北市國稅局信義分局,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收稅王」,一年稅收高達900餘億元,超過南區國稅局負責的南部八縣市總和,不愧為全國稅收之王。根據賦稅署資料顯示,每年國稅稅收約為1.4兆元,而光是北市國稅局就扛了6000億元的「責任額」,占全國總稅收的四成多,以致財政部長李述德戲稱北市國稅局局長凌忠嫄為「六千億局長」。台北市國稅局共有13個分局與稽徵所,其中以信義分局對國庫貢獻最大,前年課到900多億元的稅,去年初估800多億元,是全台稽徵所之冠,還高於南區國稅局課稅總額。而信義分局編制79個書記和稅務員,以總收稅900多億元來算,平均一人貢獻國庫近 12億元,同樣高居全台第一位。
轉自:http://video.chinatimes.com/video-bydate-cnt.aspx?cid=2&nid=24330
若全以稅收為經費的分配標準,信義區的馬路看來要改鋪黃金了!
再扣掉桃縣、竹縣市、台中所應得的。
那南部縣市就吃餅乾屑,馬路也不用鋪、路燈也不用開,因為根本沒錢!
這樣對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