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

為甚麼新竹鐵路不能高架化?

chiashin wrote:
辯論最怕兩套標準,力挺一個部分高架的環狀輕軌,不覺得沒志氣嗎?...(恕刪)

反諷不要用"我問過幾個新竹人"(好像你做過民調)
是誰力挺一個部分高架的環狀輕軌?
我只有力推新竹早該有輕軌,我沒力挺高架喔!
頂多我說過輕軌高架和(重軌)鐵路的噪音差異吧!(借用某人的比喻,魯蛋比雞腿)
以前跟你解釋過了,還要再解釋過一次嗎?

而且注意我用詞是:新竹人變得沒志氣
這是比較二三十年前新竹人寧等三十年地下化也不要高架變成渴求高架化。
新竹從來沒有要過地下輕軌,較沒志氣是要跟什麼比?

新竹輕軌若能地下化,當然是很好。但二十幾公里的輕軌應該沒有城市會全部地下化。
輕軌其設計理念就是低建置成本和營運成本。地下化馬上把低建置成本破功。
所以能做輕軌地下化不如直接中運量或高運量的MRT。基於此原因,輕軌地下化的例子很少。
民國100年有提過喔

許市長也再就上任以來全力推動的新竹車站站體地下化案表達立場,對於交通部呈行政院意見,由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口中以恐怕會得罪其他縣市為由,否定新竹市此重大建設計畫,他實無法接受,許市長舉出新竹市是頭一個提出此計畫,中央耽心其他縣市跟進而全盤否定,實無法理解,他強調站體地下化連通前、後站,延伸站前商圈,有助台鐵已著手開發的後站都更案招商作業,拜託台鐵官員繼續爭取,共同努力推動。』



sunyearhuang wrote:
反諷不要用'我問過...(恕刪)

我想退休 wrote:
民國100年有提過...(恕刪)

新竹市鐵路地下化,從民國83年就開始討論規劃,較正式的提出在86年。
曾經還獲行政院500萬補補助進行正式規劃。
以國土規劃本來就該往北靠、往中靠、往南靠。
建設本來就分中心跟外圍。
新竹要成中心,雲嘉也要中心,東部也想要中心。
南投也是全台灣中心。
有錢早就從南到北都地下化,建捷運。
也沒有一個國家有錢到這樣的,人家也是幾個大都市,之外小城、郊區建設就是少一些。
講難聽一點就是嚮往大都市就搬去大都市。
跟志氣又有什麼關係了。

ANDYLIU66Y wrote:
唉, 新竹人沒志氣也...(恕刪)
hsubruce wrote:
有錢早就從南到北都地下化,建捷運。

是啊,已經從北跳到南去了,就是跳過新竹
hsubruce wrote:
也沒有一個國家有錢到這樣的,人家也是幾個大都市,之外小城、郊區建設就是少一些。
講難聽一點就是嚮往大都市就搬去大都市。
跟志氣又有什麼關係了。

前面已經解釋了,志氣是比以前新竹人要地下化,現在只要高架的比較而言。
地下化是什麼偉大的東西一定要多大的都市才可以建?
老是把新竹當細漢的,還把新竹火車站當郊區?新竹很小嗎?光竹科產值佔全國10%GDP,出超佔全國超過三成,很小嗎?
人口成長率第三,生育率第一,不值得建設嗎?
不要老是看不起新竹。如果你是新竹人,就是不要老是看不起自己。
sunyearhuang wrote:
是誰力挺一個部分高架的環狀輕軌?
我只有力推新竹早該有輕軌,我沒力挺高架喔!

當網友提到鐵路高架時,你發表了好多言論,提出一堆理由說高架的不好

當市府規劃部分高架的輕軌時,你只有挺輕軌?
這時怎麼不嫌高架不好? 顯然不符比例原則!
sunyearhuang wrote:
地下化是什麼偉大的東西一定要多大的都市才可以建?
老是把新竹當細漢的,還把新竹火車站當郊區?新竹很小嗎?光竹科產值佔全國10%GDP,出超佔全國超過三成,很小嗎?
人口成長率第三,生育率第一,不值得建設嗎?
不要老是看不起新竹。如果你是新竹人,就是不要老是看不起自己。

1.地下化是沒多偉大,其實新竹市人口約50萬人,一人一年捐一兩萬塊,一年就有50~100億,連續捐個幾年經費就夠了,這才叫志氣!

2.前面已經說過,國家把竹科、工研院、清交大放在新竹,是國家給新竹牛肉,
請不要扯什麼出超、GDP...,以為自己很有貢獻!

cckm wrote:
交通部說要遷,台鐵就會遷,不能遷就直接廢掉,
台鐵這幾年廢掉了不少貨運點.
而且,台鐵向來沒有什麼決策權.....


這些敘述應該有問題,台鐵這幾年所廢掉的貨運站是交通部要求廢除的嗎?
以目前這幾個機務段遷移為例,是交通部要求鐵路局遷移的嗎?

當然這些是交通部與台鐵的內部問題,外人不得而知,也許有網友知道內情,不過根據公開的訊息,新竹機務段遷移富岡,嘉義與彰化機務段遷走,應該不是交通部主導要求的。


chiashin wrote:
1.地下化是沒多偉...(恕
2.前面已經說過,國家把竹科、工研院、清交大放在新竹,是國家給新竹牛肉,
請不要扯什麼出超、GDP...,以為自己很有貢獻!刪)


這種所謂的 "國家把竹科、工研院、清交大放在新竹,是國家給新竹牛肉" 之類的論調,如此明顯錯誤的資訊一再出現。
工研院是從日據時期就是研究單位了,1936年天然瓦斯研究所在新竹成立, 台灣矽谷發源地

天然瓦斯研究所的成立是因為新竹竹東等地天然氣地下資源豐富,1936年、民國25年也是日本昭和11年,天然瓦斯研究所在新竹成立,這也是台灣第一個研究單位. 日本總督府為了有效利用竹苗地下蘊藏豐富的天然氣,在新竹市東郊赤土崎成立「天然瓦斯研究所」,它的地點就在今天清華大學西側的工研院光復院區。

因為先有了工研院, 所以才有科學園區的建置, 而科學園區與工研院的關係密不可分, 加上新竹市有清大交大兩所以理工為主的大學, 在客觀條件下, 當時全台灣哪個地方比新竹更適合興建科學園區 ? 所以新竹有工研院與科學園區, 並非是中央的「恩賜」, 而是客觀條件下必然的結果.

而科學園區剛成立時,主要是要開始半導體產業,但是當時對半導體產業非常不明療,提機電的原始股東之一還賣掉持股,完全不看好,也沒人知道園區能夠成功。

後來園區成功了,大家才開始眼紅,說甚麼竹科是政府的恩賜之類的,開始要求要去中南部設科學園區,所以中央放棄了竹科三期,跑去蓋中科與南科,竹科三期一凍十幾年,竹科三期(竹縣部份)一凍十幾年的影響事實上,中科與南科才真正是政府的恩賜。

在酸工研院、清交、竹科對政府的貢獻時,為何不去檢討中字輩大學、成大、中科、南科對政府的貢獻沒有新竹地區的學校、機構與竹科來的多?
朋友,新竹人在爭取建設,而您的話語一定要這麼嗆嗎?
如果說科學園區,現在中部南部龍潭都有科學園區 ...
如果說清大,其他地方也有他們的重點大學 ... 如台大、成大和那些中字輩的大學。
如果說工研院,那它在南投有中分院,而台南不只有六甲院區,還有個南台灣創新園區!
有這些難道就可以當成新竹的「牛肉」?
然後把新竹批得一文不值?不值得爭取這些在基本也不過的基礎建設的改善?
還是我們真的一個「點」的大車站改善就滿足了?現有的鐵道、公車系統不做好,就想搞輕軌大車站,真的適合新竹?
當其他地方都在想,如何縫合城市,讓城市可以更進步時,我們新竹呢?
當每個地方都在進步,可新竹人回到自己家鄉,卻數十年如一日,除了大樓變多,交通更擠之外,新竹還有什麼?
要不是有個六家線冒出連到高鐵站,新竹還真的沒什麼進步的感覺!
新竹細數起來,太多事情真的只做一半,不夠前瞻,才造成今天這樣的局面。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內灣線當初高架做六家線時,為什麼沒把新竹市區鐵道一併地下化或高架化?然後竹中車站的設計,讓內灣線只能單軌進出,且後段完全沒電氣化,結果竹中新竹段的人只能眼睜睜看著柴油車呼嘯而過,對於加密市區班車密度幾乎沒幫助,也卡住六家線的班次能量。
東西向快速道路延伸也很好笑,原本以為延伸後就直通南寮,結果卻是下來一個90度大轉彎回到原路去 ...
更別提武陵路高架的斷橋,斷得不知道多久!
很多事情就是欠缺整體規劃思考,才會這樣。
大車站除非設計時,就預留高架或地下化的空間,否則就是單純的,一個點的改善。而且,新竹市一堆狹小的道路,如何做輕軌?我們真的只要一個大車站的「點」改善,不求「面」的全面整合改善,就滿足?
新竹人,真的太乖,乖到中央地方幾乎不做什麼,就是幸福城市,真的幸福?

chiashin wrote:
1.地下化是沒多偉...(恕刪)
  • 5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