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

為甚麼新竹鐵路不能高架化?

xqpw21zk wrote:
誰說高架後就只能當停車場?高架後橋下的空間說不定多出來,還可以開一條路呀!

你是說便道吧!(鐵路要地下化才有可能像台北一樣多出一條寬寬的市民大道)
跟鐵道平行就有一條中華路,也不塞。這便道會不會只是一段盲腸。我倒寧願當停車場比較有作用。

xqpw21zk wrote:
怎麼有人那麼堅持原樣就好?就算有那些高架橋和地下道,但受限於高架橋和地下道容量的限制,加上有些是單向還不能雙向往返的,都不覺得那一塊動線很奇怪?幾乎複雜到外地人都不太會開了!

先說你在說誰堅持原貎啊?如果不是在說我,請引別人的貼文,不要指桑罵槐。
新竹從二三十年前要的一向都是地下化,就算行政院明說暗示新竹,改高架比較快,地下化也許要等三十年。
新竹還是堅忍不拔的等下去,三十年都快到了。結果現在的新竹人變得沒志氣了,跪求以前不要的高架。
還要罵以前人昰"堅持原樣就好"?

xqpw21zk wrote:
高架後全部都可以直通,怎麼沒差?平面通過和你要上上下下去爬坡,還是有點不一樣吧!何況有些沒連通的,可能因為高架化後連通,就有差啦!

上下坡就不是直通喔,那整條光復路都是坡,那不是直通是什麼?不通不通?

xqpw21zk wrote:
對於鐵路本身來說,高架後,所有平交道立刻消失,列車速度可以提高了,安全性也更好了,鐵路可以做到更接近捷運了,有何不可?
這些,都不是大車站可以解決的問題呀!

所有平交道...有點懷疑,請問你是新竹人嗎?
新竹車站北到頭前溪,有什麼平交道?
往南一兩公里後,鐵路東邊都是山坡地,也只有一個中山路的平交道而己(過平交道也是山坡地),這裡離火車站不到兩公里,火車進站要減速,離站的也剛加速,不管高架還是地下化都快不了。而且這個平交道旁邊就有一條高架路。
你的"所有平交道"指的是這一個平交道嗎?再往南就要到美山連絡道才有平交道(過平交道也是山區),都超過6公里了...
其實我要講的是新竹要的也應該堅持的(也堅持了二三十年)是鐵路地下化,不是那個以前就不要的高架。
至於大車站,我是不太想討論它。但蓋了它,至少將來地下化還有可能,若是鐵路高架,大概就跟地下化說bye-bye了。


xqpw21zk wrote:
如果說要解決行人前後站通過的問題,現在的地下道已經可以滿足了,只差打通到林森路的地下道而已,這個為什麼不做?
貨運站就遷移怎麼會變成高架化問題?至於內灣線的拉入,也只是凸顯當初建設時,沒有「前瞻」考量的後果,更別提內灣線只電氣化一半,導致台鐵現在還要用柴油車跑內灣,根本無法簡化車種,也因為柴油車加減速差,也無法幫助加密市區段的班次。這些,就是不夠「前瞻」呀!...

不知在回誰,不像在回我話,我就住嘴了吧。
你確定?只要是新竹人,就知道中華路有多難開 .... 中華路的路況,大概只有平日離峰還可以吧?!
sunyearhuang wrote:
鐵道平行就有一條中華路,也不塞..(恕刪)


如果閣下是贊成地下化的,那自己也贊成,能地下化更好。
sunyearhuang wrote:
新竹從二三十年前要的一向都是地下化..(恕刪)



麻煩看文請看完!是,都有高架橋和地下道,但有的就是單向、有的就是只能跑機車不能跑轎車、有的兩座高架橋看似相鄰,出來卻在完全不同的路口 ... 這麼複雜的動線,只要鐵路還在平面,就不用期望有所改善,也會變成車流交織的瓶頸。
如果舉光復路當例子也被打敗...光復路一來也沒全部都是坡,就算有上上下下也是地形關係造成,也不是有什麼人造工程阻隔造成。再者到關東橋後根本山路 .... 拿山路當高架橋地下道也算「直通」例證,那自己也無言了!
高架也好,地下化也罷,新竹該做的,本來就是「面」的通盤改善,而不是只改善一個「點」。而不管怎樣,這些都不該是大車站要先做的理由,除非大車站和地下化一起評估、施作,那就另外一回事,也或許反應沒這麼鳥了!
sunyearhuang wrote:
上下坡就不是直通喔,那整條光復路都是坡,那不是直通是什麼?不通不通?(恕刪)
+1
中華路到要鐵路東邊,都要繞到高架和地下道,光復路底那個更只有單向

市長的大車站,其實高架化後,下方也一樣能作他要的東西
不止能走人,汽機車都能走,中正路也能直通後站,站體也能移到正對後站空地,像台中那樣
沿線下方也都能作停車場
客運也可以沿高架下走公道五,公道五設轉運站,就不用走市區了
高架化後能作的事比只作一個大車站多很多



xqpw21zk wrote:
你確定?只要是新竹...(恕刪)

xqpw21zk wrote:
你確定?只要是新竹...(恕刪)


+1
除了因要事與接送人會穿過鐵道線外, 平常幾乎甚少去鐵道以北區域, 麻煩!

車輛地下道窄窄有些地下道還要與機車混流行駛, 多少會怕擦碰到, 然後高架出口銜接繞來繞去, 原因都是遷就那條台鐵平面幹線

當別縣市都在爭取鐵路幹線高架或地下化方案, 只有竹市想搞大車站特立獨行, 想在單點吸納更多人, 中華路二段一帶有無辦法負荷衍生的市區輸運不說, 重點在要入"未來大車站"從周遭來看就是要過地下道/高架橋再轉折, 想到就飽了




iepmis wrote:
嘉義沒有貨運站與內灣線的問題,就單純將鐵路高架而已,錢也不是鐵路局出,對鐵路局又沒差。

嘉義和彰化都有類似新竹貨運站的大型調車場,
要立體化,調車場就要找地方搬,
嘉義單純些,站場大但是列車不多,只要機務段和工務單位搬走就好.....
nszaa wrote:
貨運站高架化是什麼困難的工程嗎?與新竹火車站高架化相比,應該是小兒科吧!

不只貨運站沒有高架,連維修機廠都沒有高架過,
蓋高架火車站應該比貨運站高架化更容易.....
cckm wrote:

不只貨運站沒有高架...(恕刪)



貨運站只需要一個高架的大平台,這有什麼難的呢?銜接道路就只要把東光橋拐個彎拉個分支路線接上去不就好了嗎?你放心啦!你不會沒關係啦,做事情的人會就好了啦!放心吧!就交給專業的來做就可以了啦!這種事也要你們這些小市民煩惱,好啦,都是政府的錯啦!害你們這麼煩惱。


nszaa wrote:
我記得沒錯的話,捷運木柵機廠好像就是一個高架的?很久沒去,不記得了。

看看北捷復興崗機廠和小碧潭機廠有多大,都是平面,
木柵機廠應該不是高架.

貨運站只需要一個高架的大平台,這有什麼難的呢?

實際上就是沒有高架貨運場出現過,
所有高架路線,都是拆掉調車場和維修場.
有什麼難?
把這話告訴台鐵高鐵和各捷運局吧.......
xqpw21zk wrote:
導致台鐵現在還要用柴油車跑內灣,根本無法簡化車種,
也因為柴油車加減速差,也無法幫助加密市區段的班次。

台鐵向來簡化的是「費率種類」,而不是「車輛種類」,
六家線要增班從來都不是問題.
電聯車在六家線那種行車速度,悠閒得很,
加減速能力多寡應該不會有多大影響.

內灣線真正的毛病是在竹中站只有單軌,無法會車.
cckm wrote:

看看北捷復興崗機廠...(恕刪)



這種事不需要我來煩惱啊!
  • 5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