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林智堅:爭取五楊高架延伸至新竹以南

martingale4444 wrote:
因為沒有任何一班接駁公車會進園區,園區巡迴小巴也沒有任何一條線會經過新莊站附近。

新莊站發車的免費公車本身就和火車到站時間搭配不上,班次也少,
就算進園區,搭乘的人也是有限.......
等三期橋下道路通力行路後
從竹中站接駁
會快的多,也較不塞
但前提是要有接駁車
herblee wrote:
完全不需要"接駁",...(恕刪)

感謝分享,增廣見聞了!
雖然新竹輕軌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cckm wrote:
六家線要增班只是一念...(恕刪)

明知該做能做卻不做,典型公家鴕鳥心態
cckm wrote:
台鐵自己路線都不夠用了,那可能讓時間不穩定的路面電車插隊?
(恕刪)

不夠用了? 對比 日本/德國火車間距是 1-3分鐘一班車 還有很多空間 ?
我想,應該要依據事實 ,
查一下台鐵的班表 , 間距為多少 ? 區間車是20分鐘,中間能加入幾班? , 區間車和不同月台發車的自強號或太魯閣至少間距是5分鐘以上 ,
您知道在交通尖峰時間, 山手線,京葉線 是 1-2分鐘就一班車 , 在月台上還沒弄清楚這班車能不能搭?直達?跳站停還是每站停, 沒搭到1分鐘後下一班車就又來了 , 對比之下, 台鐵的班距還差的很遠。
還有慕尼黑的S-bahn(郊區快線,一種火車捷運化) 每隔 1-3分鐘, 就有一班車進站
在Laim ←→Ostbahnhof東站 之間這10站, 中間包括市區重要的瑪麗安廣場,卡爾門,中央車站 ,都是人潮出入眾多的地方, 實際上的鐵軌只有一條
是7-8條不同路線 共用同一條軌道 , 發車往慕尼黑周邊完全不同方向 , 但是在市區, 全都會通過這10站, 這10站是軸線, 7-8線 S-bahn共用軌道, 這7-8線在由此軸線將路往幅射出去

全都停在第二月台Gleis 2, S1-S8 , 每隔 1-3分鐘, 就有一班車進站
如果只有單一的一條S-bahn , 例如S5, 那10分鐘才有一班車

例如這個時刻,現在進站是 S8,往Geltendrof方向, 2分鐘後,將是 S1進站 ,往Flughafen(機場)
一南一北,兩者是完全不同方向
若在市區這10站內移動, 是每台車都能搭, 這樣班次就密集, 而且分散乘客
如果能這樣做, 也就是在行經這10站之間, 每台車都能搭, 班次能更密集 ,乘客也不必擠在一起
如同台北市的信義路公車專用道,不一定要搭信義幹線(信義新幹線), 22,20一樣可以
流動的是人,是乘客, 不是車(載具只是工具)
成功的運輸是很將『"乘客"』由 A送到 B , 而不是計較 A-B中間有那一種載具?
問題在於台灣是個自為政, 掌握了資源/載具,就認為是自己的財產, 其實這些公共財, 是全民共有

cckm wrote:
不只軌道要接駁,公路客運也得接駁,
不然分散下來,一個點一天能排上幾班車?
如果班車路線是清大到淡水,竹東到和平島這類,
恐怕得好幾天才能排上一班車,
根本毫無效率可言.
(恕刪)

您顯然誤解了 軸輻網路系統(hub-and-spoke network system)
將Feeder line - Trunk corridor service 誤為成 Direct service
只有在Trunk軸線是共用軌道,新竹-中壢-桃園-台北-基隆 是軸線 , 淡水/清大/竹東/和平島是輻射出去的路網

全部還是會經過軸線

德國 曼海姆Mannheim
Spurbus + Strassenbahn Mannheim 德國
請看公車直接開上火車軌道, 為何需要 "接駁"??? 不懂為何要區分"載具"? "載具"的界限早就打破了!

營運單位沒有只站在本位的角度? 而是替搭車人去設想 , 減少轉乘, 節省搭車時間
因為公車會開上月台, 所以不必再設一個公車停等區/招呼站 , 道路空間就能讓給其它的汽機車
而乘客下公車後只要在原地等待, 不必馬路下車後再走進鐵軌區, 原地就能搭上另一列輕軌電車
德國 ESSEN

公車是不是開進了地下車站 , 乘客是不是在同一個月台就能換輕軌電車

是人"乘客"在轉乘, 不是載具在轉乘! 重點不是公車 轉乘火車 , 重點是"人"!
"直通運轉"這個取決於 "運量" , 交通的目的是 讓人移動 , 不是只管 "營運單位發車"出去??
(1)於乘客來說,好處是他們可以直達而不必換火車;節省人在"轉運站"內上下走動
(2)對於運輸公司來說,這通常可以節省下一列電車的調度(節省更短的轉乘或滯站時間);加入一列新竹輕軌的電車走六家線 到 竹中/新莊, 是等於六家線增班 , 變成由新竹高鐵站出來是10分鐘就有一班車。
(3)因為轉乘在整個軸線上.,在單一轉運站的鐵道交通就分流了,緩解轉乘站內的擁擠情況, 可省下月台空間,
(4)因為有多條不同路線的火車通過這個車站 , 能分流旅客, 也提供更大的運量, 南來北往的選擇會更多。
對乘客來說, 因為所有南來北往的車都會通過軸線, 只要就近選軸線當中的任何一站, 都能去目的地 。

並不是一定要開二個洞? 讓大貓走大洞? 小貓走小洞的邏輯 ? 是大貓小貓都能走同一個洞
您知道東京 京急本線&都營淺草線直通;跨線電車運行不同公司的路線,不同路線不同鐵道公司的列車,能夠開進對方的路線。
東京的都營地下鐵新宿線與京王電鐵的京王線,是兩家不同鐵道業者列車相互直通,走到對方的軌道上。京阪神都市圈、或是福岡都市圈等,許多鐵道都採行直通運轉的模式。
cckm wrote:
台北滿街跑的公車路網,
彼此間要不要接駁轉運???(恕刪)

這不就正好說明 "共用軌道"
信義路是 公車專用道 , 上面有 信義幹線 , 也有 20 , 22 , 共用軌道上的每一站都能轉乘, 這樣是班次增加,更便利

台北也有幹線公車 , 也有公車專用道, 很多線公車,都走同一個公車專用道, 台北就是進行軌道共用! 並不是大貓走大洞? 小貓走小洞的邏輯?
herblee wrote:
請看公車直接開上火車軌道, 為何需要 "接駁"?
原文網址: 林智堅:爭取五楊高架延伸至新竹以南 #Mobile01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57&t=4653633&p=35#75859620(恕刪)

這個應該是公車和軌道電車共用路權的例子,並不是接駁的替代方式。
sunyearhuang wrote:
這個應該是公車和軌道電車共用路權的例子,並不是接駁的替代方式。

真抱歉 , 完全看不懂? 《共用路權的例子,並不是接駁的替代方式???》 在說什麼 ??

這原本的 兩種載具, 行駛到對方的 軌道內 , 中間 就 不存在 接駁 了
">

一個人原本在 園區搭公車 到新莊火車站, 在火車站下車 , 走進車站剪票 , 進入月台等 六家線區間火車到 高鐵站 , 這是由公車接駁到六家線 ,但現在如果是 .,這台公車由園區發車後, 經關新路直接開進高架進入新莊火車站的鐵軌 走六家線的鐵軌到達新竹高鐵站 ,從頭到尾 ,這個乘客沒有換車就到了高鐵站 , 中間不存在"接駁"了 !

這是荷蘭海牙, 路邊就能上車, 到了海牙中央火車站, 也應該在路邊下車 , 再爬上高架車站

但不是, 現在 這台輕軌不停路面 ,是直接開上高架進了中央車站

輕軌走高架進入中央車站 , 不在 站外下車

請注意這列輕軌, 因為走路面,它備有方向燈,也有照後鏡
這列輕軌現在不在路面 , 而是就在月台上 , 而且中央車站 也 不是終點站 ,他還有下一段路程 ,要再往前開, 離開"海牙市區" , 開往另一個城市" 鹿特丹 " 。
由海牙市區→海牙中央車站 走柏油馬路上的輕便軌
由海牙中央車站 →鹿特丹中央車站 , 走火車 鐵軌
以前是輕軌 換乘 火車 , 中間 在海牙中央車站 有接駁
現在輕軌和火車 共用路權
但是火車仍然只能走鐵軌 ,無法走路面的輕便軌
乘客由 海牙市區的路邊登上輕軌電車 -搭車到 → 鹿特丹中央車站 , 完全只有一列車 , 沒換車,也不存在"接駁"
中間的 "接駁"被替代了 !
herblee wrote:
一個人原本在 園區搭公車 到新莊火車站, 在火車站下車 , 走進車站剪票 , 進入月台等 六家線區間火車到 高鐵站 , 這是由公車接駁到六家線 ,但現在如果是 .,這台公車由園區發車後, 經關新路直接開進高架進入新莊火車站的鐵軌 走六家線的鐵軌到達新竹高鐵站 ,從頭到尾 ,這個乘客沒有換車就到了高鐵站 , 中間不存在"接駁"了 !
原文網址: 林智堅:爭取五楊高架延伸至新竹以南 #Mobile01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57&t=4653633&p=35#75883146(恕刪)

所以這就不是接駁!我的意思是你的例子,是一個開進軌道路線沒有接駁的公車,不是取代接駁的方案。
可以取代接駁的方案,是要全體適用才算。
從運量觀點,公車和軌道車就是運量差異。一個公車路線從起點到終點沒轉乘,只是中間開進軌道,那只是共用軌道路線,它還是公車。如果這公車整個路權(包括軌道外的路段)都是捷運等級規劃(路權、站距和班次密集),那它是BRT沒錯,只是有走一段軌道路線(節省另開一段BRT專用道的成本)而己。這軌道若有很多公車路線開進來,勢必影響該軌道路線的運量。所以這種方式通常因地制宜,少數BRT路線可以這樣做,不是適用多點接的的情況,所以不是取代接駁的方式。(若是一堆公車路線開進軌道,可以應付該區交通運量,表示那條軌道捷運是多餘的,跟本不需要軌道捷運的運量)
若一區域,一條軌道捷運有一兩個少數的點需要這樣做,或許那一兩個個點可以軌道共用來免除轉乘。但若是輻射出去有很多個點要接駇,就不可行。頂多一兩個輻射路線可以這樣做。
herblee wrote:
不夠用了? 對比(恕刪)

目前台鐵的系統是以10分鐘一班車為基準,
基隆輕軌就是以這個架構延伸出來的,
台鐵能一分鐘發一班車當然很好,
問題是台鐵現在沒辦法,
未來也沒有朝此邁進的跡向,
要不要先砸錢解決這事???

您知道在交通尖峰時間, 山手線,京葉線 是 1-2分鐘就一班車

台鐵啥時要完成這個等級的更新?

查一下台鐵的班表 , 間距為多少 ? 區間車是20分鐘,中間能加入幾班?

台鐵能讓別的系統加入幾班?
別光說別人能做到如何又如何,
有些國家能生產火車,有些國家就非得外購不可.

就目前這個班距,台鐵都經常會連鎖誤點,先解決這事吧,
或者近點,啥時台鐵才會將六家/內灣線增班???
五楊高架南延新竹有譜!交通部部長林佳龍今在新竹科學園區視察國道1號五楊高架道路將會延伸到新竹,預計年底完成可行性評估後,啟動規劃設計和環評、水土保持等前期作業,施工期約6年,總經費約750億元,完工後將紓解桃竹苗長程與短程車流、提升大新竹地區的交通效能,預計台北至新竹只需45分鐘即可。

林佳龍說,本計畫20日已經正式簽到行政院,一旦核定,就會展開綜合規劃與環評,他特別感謝柯建銘的協調,得以截彎取直。至於分流下來的道路路網,他已經指示針對大新竹的交通網,作一全盤檢討,當然也包括苗栗縣部分。

根據交通部規劃,將採地表40公尺以下隧道,通過湖口營區,湖口以北及新竹系統以南各約10公里採路堤拓寬,湖口營區路段採隧道,其餘採高架,且屆時僅設國三系統交流道,也就是往返茄苳方向的匝道。

為減少建物拆遷,此計畫沿國道一號兩側的高架橋墩,將儘量貼近高速公路護欄,另考量施工交通問題,新竹路段需採半半施工,也就是先作北上、再作南下,施工期程約需六年。

計畫評估終點雖然到頭份交流道,卻會在國道一號與國道三號交接處的新竹系統交流道分流,未來應不至於產生五楊拓寬工程楊梅端車道不平衡的情形,後續規劃設計將再優化處理。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019803
採地表40公尺以下隧道,通過湖口營區

真的可以放戰車了
但要挖到那麼深嗎??



哇嗚嗚嗚 wrote:
五楊高架南延新竹有譜(恕刪)
  • 4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