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關埔的親家Q1 有人看過了嗎?

dc5325 wrote:
可能中共飛彈打過來才會崩吧
07年經融風暴的時候關埔都只是持平小跌一下而以


金融風暴的時候,關埔的椰林敦峰,跌到一坪18W上下,跌幅>20%,還真不只只是持平或是小跌。
風暴前進場的,拿20%頭期款在玩的投資客,不小心可是連本金都賠光了。
當然風暴期間進場撿的,都賺翻了,危機入市,也不是每個人都敢。

未來房市走向的關鍵還是在最大的莊家,政府。
這幾年的房市的狂漲,早就不是單純的供需跟人民經濟成長所造成,短期投資客之間互炒才是重點。
台北房市從去年到現在,即便到建商狂買做多新聞的三月,還是不見起色,因為房價已經高到臨界點,投資客想倒貨給自住客卻沒多少人接的起,下一手的投資客也不太敢進場。

新竹呢? 因為房價相對便宜很多,還會有炒作的空間。
但新竹相對台北是淺碟市場,台北是多元產業集中地,也是陸資有進場的地方,新竹就只靠單一產業,也不會是外資來買的地方。園區的好壞是主要的影響因子,園區不會垮,但高峰已過,十幾年前,連DRAM那些公司,工程師都年薪兩三百萬,幾年前,面板業也風光過,但現在幾乎只剩下台積電,聯發科,跟少數幾家人數不多的IC設計有比較多一點的分紅了。不過台積電去年EPS 五塊多,3年內的31職級工程師,二月份拿的季分紅只剩下五萬多 (全年分紅的簡單算法就是把季分紅X 8),且下一次五月分領的季分紅會在更低,那全年分紅加上本薪只剩下百萬出頭了,跟以往差非常大了。費用化之前那幾年,EPS平均都只有3.x元,31工程師領全額,年薪約有150~180之間(小弟當年31還領過兩百多萬),但現在EPS 5.x,卻只剩下一百萬初頭,真不知道哪天EPS回到過去平均3.x,台積31工程師年薪真的就掉到八十萬上下,能看嗎? 難怪現在都強調要早下班。
當然,十幾年前的老人都賺到錢,不管是台積或是四大慘業,這些人會是這幾年高單價大坪數的換屋族的主力,但換屋潮遲早要輪到十年內年資的這批,這些人要能繼續把房價推多高? 我是很懷疑。
我個人是覺得要跌不容易,但要在飆很高,也難了。

回到一開始我的看法,關鍵在政府這個莊家。

政府可以選擇繼續倚賴炒房,炒地來做GDP的數據,騙大家台灣經濟不斷往上衝。
這不是不可能,選後吳敦義講了一句,"房市不能打趴",在加上財政部長講了調整奢侈稅的可能性。
這是政府鐵了心要讓人民覺悟選舉語言就是選舉語言,相信者是笨蛋,還是政府只是想選後報恩,留給建商329檔期一次逃命波,然後再靠未來的一些政策讓房市慢慢軟著陸?

若是前者,那房市會再走強一段。
若是後者,尤其實價課稅,房屋跟土地交易所得稅...等,要真的上路,那房市會有很長一段黑暗期。

馬英九選後說要留下歷史定位,就看這句話是不是也是選舉語言,還是建商對他的評價定位比處理民怨第一名的評價重要囉。(我對馬 是沒啥信心就是了)



pateh wrote:
這不是不可能,選後吳敦義講了一句,"房市不能打趴",在加上財政部長講了調整奢侈稅的可能性。


房市本來就不可能打到趴,
擁有房屋擁有貸款的人比起沒房子的要多多的多.
房市趴,引發的是一連串的經濟問題.
不是只有投資客會受傷,一般自住資產縮水,資金無法流動.
爽的也只有現金滿滿的有錢人..

現在的問題也不是買不起房子.
新竹市一堆600~700萬的中古屋,
郊區還有300~400萬房子可買
而是大家都想要用少少的錢買精華區的房子.
但是買不起於是就怪政府,怪投資客,怪建商..
說殘酷一點..這些絕對是供需的問題,
但需求絕對不是在首購族身上.
我保證就算再罵個幾年,市區,高鐵,關埔,竹北河岸等精華區房價依舊會高高在上.
收入較低的人,本來就競爭不到人人喜歡的精華區。郊區多的是三四百萬的房子。
不來的彼得 wrote:

我的確看好3~4年後某些區域房價會站穩成交價30萬/坪,
不妨這篇mark起來,3~4年後我們再回頭來看看..

新竹這邊不是都只有整天喊房價太高的首購族,
除了靠爸族,聯發台積和樂透暴發戶等.
還有一群可能10年前就不嫌棄新竹居住環境不好已買房的換屋族.

諸如竹北一二期,荷蘭村,龍山社區,昌益一些市區建案,及新莊街,公學新城一帶的房子.
這些早期購入成本大概都只有400~500萬剩至更低,房貸也只有300萬左右.
就算雙薪家庭年收入只有8萬+4萬/每月=120萬/年左右.
扣除房貸,保險,保母及生活花費60~70萬/年..
一年存個40~60萬不會有太大困難.

等到10年後的今天要換屋,手邊也存有400~500萬的現金
加上手頭房子現值差不多都在600~700萬. 就算房貸沒提前還清,
賣屋扣除房貸應該也有400~500萬.
這樣加一加要買個1200萬房子,出個自備款含裝潢600萬手邊還剩好幾百其實壓力不算大.

總之,關埔區新屋絕對不是首購族適合的標的,除非你手骨有比這些人粗.
市郊及一些市區中古屋絕對是您更好的選擇.
關埔已經最後一隻老鼠喊很久了..或許可以賭賭看.
不然等後續建案陸續完工,整個機能又建立之後看看會不會真的會崩盤吧~


8+4萬每月 就是144萬/年 跟 120萬/年 差很大
但是就算用 144萬/年 對於一年存個40~60萬 要到60萬我還是覺得困難
假設一家三口
保母 1.5萬/月 (這應該有低估)
房貸 1.5萬/月 (這邊有點難算 不知道房貸年限還多久 假設還15年 剩下300萬 目前2%)
生活費+每個月勞健保+保險 2.3萬/月 (大人一天200, 小孩一天用150 應該很保守了 奶粉尿布又要調漲了)
汽油水電瓦斯管理費手機費上網費 0.7萬/月 (油電也準備要調漲了)
孝親 1萬/月 (該有的還是要有)
所得稅 6.5萬/年
當然都不含一些零碎的支出 修繕 紅包 偶爾出去吃個大餐或是遠門出遊 5萬/年
這樣剩下 48.5萬
如果是120萬/年 所得稅 3.6萬/年 大約會剩下 27.4萬
如果是120萬/年 一家四口
保母 3萬/月 生活費從2.3萬變成2.75萬 所得稅 2.6萬/年 大約會剩下 5萬

如果原po全家收入是120萬有小孩一年還可以存到將近一半 我希望能夠分享一些經驗
上面真的能省的就是 不上網 少用手機 當阿宅不能常出門吃個大餐或是出去玩
省多少?? 很拼的話可以多省個4~5萬
要是不用給家裡錢 可以省個12萬
老爸老媽肯幫忙帶小孩 可以省個36萬 ...
如果有機會搶到老爸老媽的扶養+岳父岳母的扶養(還不用給他們錢) 那所得稅應該是0了

結論是 什麼都漲 就薪水很難漲 錢真的很薄
但是我覺得有房貸在繳每個月還有存到一些錢就算厲害了 總比那些連房子都沒買還月光族來的好



還有 現在關埔(當然新竹其他地方有便宜的 標題關埔就用關埔區當例子)1200萬 連3房都快買不到了
或是有些建案已經超過這個價錢了 ... 如果說10年後要買個1200萬....?
那不就說幾乎不會漲了 那又怎站穩30萬/坪 (以權狀50坪的3房來看+車位要 1600萬)
所以這個區域如果沒有富爸爸不是給這種薪水等級的人來進場的

Show me the MONEY
很想知道, 那台北的房子更貴, 為什麼那麼多人買的起.
銀行貨款是怎麼放出去的?
動不動就數千萬的房子, 難道台北的薪資水準真比新竹高那麼多?
否則, 以銀行利息都一樣之下, 他們是怎麼借到錢買房的?

kikikikokoko wrote:
很想知道, 那台北的...(恕刪)


認識這幾年台北買房的,

幾乎都是小孩子結婚父母幫忙買的

或跟父母借錢(?)的

完全靠自己賺的錢在臺北市買房

還沒看過。

之前也想在台北買房,但後來還是放棄,選擇在新竹看房

去年到台大聽一場演講,會後在新生南路的冰店吃冰.剛好那附近的二樓出售.
記得是30多年的房子,40坪左右,5樓還是6樓的建築. 有一個小電梯, 要賣近4000萬...

當下覺得,以我們的收入,如果真到台北工作,大概要過苦日子,生活不能這麼隨心所欲.

還是在新竹上班, 收入扣掉支出和房貨後, 還能有些積蓄,到處旅行,跟著團購,吃吃喝喝,
這樣比較有成就感, 也比較幸福..

pateh wrote:
二月底之前,一堆在求...(恕刪)


P大真是太強了,好像就是這麼回事情P:

bluenote12 wrote:
認識這幾年台北買房的,

幾乎都是小孩子結婚父母幫忙買的

或跟父母借錢(?)的

完全靠自己賺的錢在臺北市買房

還沒看過。

之前也想在台北買房,但後來還是放棄,選擇在新竹看房


+1 現在這輩不少都是要靠家長幫忙了
上一輩享受到經濟起飛 但是也付出了不少精力
到現在還要幫孩子出錢買房子 甚至還要幫忙照顧小孩
老實說 這一輩6年級尾7年級生還真的是太幸福了 ...

不可否定是有自己努力存錢買房子的人
但是年收入不到150萬想看一坪25上下的房子 有些困難度了

但是台北雙薪家庭破200~250的應該是不少就是了
對不起, 我要刪除留言.已經不用使用了,謝謝!
  • 4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