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說的先天性是指大樓本身是封閉性,出入口管制容易。
而透天,即使有圍牆,還是容易攀爬。
就這樣而已,不知道這有什麼好爭論的。

住透天要解決先天性的安全問題,當然可以,只是要花多少代價而已。
我說芭樂先天上比龍眼不甜,就是指先天性而言。
不必用芭樂可以沾糖或改良品種來增加甜度來反駁芭樂沒有比較不甜,這只是純口水不是在討論了。
我也住透天,所以對透天並沒有什麼惡感,會反駁h小姐的言論,只是事實上沒有透天絕對好的事情。
要不然大樓早就沒市場,整個市區全都是透天了。真實的情況是越是發達的區域,大樓越蓋越多,不是
透天。但透天永遠有人愛,有人愛不代表所有的人都應該愛它。
h小姐很多的論調,是因為把很多不同區段的透天各取部份組合,所以看起來很怪異,所以也惹來跳針之議。
例如說透天保值,如果在同一區段來說,這是對的。相對來說房地產會漲的主要是土地。
但會蓋大樓的地段,透天肯定比大樓少很多(熱區幾乎不會有)。早就沒有什麼是1000萬以下的透天了。
要跳成外圍或更外圍有1000萬以下的透天,當然有啊!但就不能拿它來比熱區透天的漲幅了,它連
熱區的大樓也比不上。不然就是要買熱區30年的老透天,但那種房子即使能住人也是很難過的。
如果是自住,實在不建議,但有人喜歡,覺得再爛也可以住,也沒什麼不可以的。(還是那句喜歡就好)
熱區會不會冷掉?當然可能,但要冷同區的透天也會冷,天氣是公平的

要自住,就依能力,需求,喜好去買就對了,沒有強迫別人一定要喜歡透天之理;
要保值?第一要location,第二要location,第三還是location。
純投資觀點,如果是好地段又有人蓋透天(通常稀少),你又錢多的是,買透天當然沒什麼錯。
但要買外圍(的外圍)透天,就是喜歡,住的快樂就好,不要去想什麼保不保值的問題。
外圍的土地漲幅永遠比不過熱區。當然幾十年後外圍變熱區的例子,不是沒有。但誰料得到?
投資,不是看可不可能,而是看機率高不高。新竹科學園區,就是個例子。50年前誰會料到這個丘陵地帶會
變成灸手可熱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