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急迫性而言,鐵路立體化也還好.雖然說縫合市區有利兩側發展,但目前鐵路西側幾乎沒剩土地待開發,鐵路兩側生活機能也都很好,沒有說一定要跨鐵路,也幾乎沒有抱怨跨鐵路要塞車.此外沒聽過鐵路淹水造成停駛,好像沒什麼高架/地下的急迫性.相比鐵路兩側,園區跟周邊市區(金山/科園/安康/關新/慈雲/龍山)聯絡的車流量大,相連的點卻太少,天天塞車,才是新竹比較需要縫合的地方.輕軌有進園區,多少會吸收一些車流量.
edwarddhliu wrote:鐵路立體化後,陸橋、...(恕刪) 大多地下道和高架橋的功能也只是跨過鐵道,許多車流多繞路只是因為鐵道橫在前面,下橋後還要轉個彎回中華路.光復路地下道直通中華路,在鐵路立體化後會多了哪個紅綠燈?鐵路立體化後,現有龐大的站場可以利用的方式很多,愛蓋多大的公園都可以.況且鐵道立體化另一個受益者就是市府成天掛嘴上的行人..........
cckm wrote:大多地下道和高架橋的功能也只是跨過鐵道, 公道五路陸橋、東光路陸橋、東大路陸橋、振興陸橋、西大路地下道都有跨越中華路。拆掉就會與交通流量很大的中華路形成十字路口紅綠燈。如果要鐵路高架化,一定是先拆掉陸橋,會造成的很長的交通黑暗期且形成平交道造成危險。東大陸橋、東光陸橋部份因為有六家線,是 4軌道平交道。還有4軌道要立體化,面積是一般的2倍,成本很高。
如果要鐵路高架化,應該會跟嘉義一樣採高陸軌,等鐵路高架完成再決定原有陸橋的存廢。edwarddhliu wrote:如果要鐵路高架化,一定是先拆掉陸橋,會造成的很長的交通黑暗期且形成平交道造成危險。(恕刪)
如果根據市政府十幾年前的資料,低陸軌150億,高陸軌180億,差價其實還好。鐵路高架後搭車是直上,那大車站搭個車是要先上再下,大車站電費沒比較省。edwarddhliu wrote:這月台要建到5、6樓高,建設成本高,火車、旅客上下的電費很貴,不環保。...(恕刪)
00ff55aa wrote:那大車站搭個車是要先上再下,大車站電費沒比較省。 大車站要不要建是另一回事,應該會以樓梯為主。目前高架竹南火車站也是以樓梯為主。鐵路高架化最耗電的應該是火車爬到20m高空。
有時候靜下心想想,這種議題總是選舉前浮上來露露臉,選完了就又沒什麼提起就這樣,年復一年的延宕至今,仍舊是在“討論”中。完全沒有改善、進步與效率可言。就算哪天真的開始蓋了,不管是輕軌、鐵路立體化(不管在地下、地上或天上),等待哪天真的蓋好之後,現在檯面上討論的仁人志士們大概也都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