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大新竹輕軌整體路網_20210514版

justice168 wrote:
新竹真的非常欠缺不塞車且班次密集的大眾交通運輸

園區附近要搭公車去巨城或是火車站沒塞車也要30-40分鐘,真的太久了。難怪到處是機車、小客車。
升格後政府有更充裕的經費及舉債空間,相信政府會更有信心來蓋輕軌。不過之後如何跟沿線居民達成共識,如何建構更健康的財務深度讓後續的輕軌路線也能蓋起來形成路網,更是挑戰。
輕軌路線不可能讓大家一站到底就送回家,現在就可以試著建立配合轉乘及大眾運輸使用習慣。
不過話說回來,我還是覺得像基隆由中央主導地方免出資是最優的,桃園第一條捷運機捷也是如此。第一條大新竹輕軌應由科管局主導,縣市政府配合免出資,之後再由各縣市主導後續的延伸。
justice168 wrote:
大新竹合併升格後,輕軌會不會比較有機會實現呢?(恕刪)
justice168 wrote:
大新竹合併升格後,輕...(恕刪)

我覺得機會會大很多,而且可以竹市竹北一起規劃,就現在來說,太多因素干擾了…錢不夠,竹市竹縣也難以整合
這種建設,10年內都不會有結果
草莓農 wrote:
這種建設,10年內都(恕刪)

這已經講20年了
新竹市只適合地下化,卻都提高架
當然只能紙上談兵了
mobile3803 wrote:
新竹市只適合地下化,(恕刪)

你看現在規劃出來的紅線曲率是地下化捷運會有的嗎?
只有做成高架輕軌才會這麼做
中重軌地下化捷運並不適合新竹, 沒有那麼多人要搭啊.....
何況高架或是地下都一樣會有交通黑暗期, 而高架完成後, 對路面交通影響也有限, 環狀線部分路只有四線道也選擇高架了, 新竹不能高架只能地下的理由是什麼? 真的硬要說新竹該地下化的只上下班最塞且沒有分隔島的光復路一段而已
高架施工期間至少要封兩個車道,地下化可採潛盾施工,交通黑暗期的差別很大。園區的聯外道路有限,除了光復路一段,試想如果新安路園區一路要封兩個車道,那交通會多可怕。
除了交通黑暗期,未來噪音也會是個問題,紅線在很多住宅密集區大轉彎,附近居民要對捷運很有愛。
我認為新竹市只有以公道五,經國路,東大路為主線比較容易推行高架輕軌,其他難度都很高。
meridian wrote:
何況高架或是地下都一樣會有交通黑暗期(恕刪)
sean12356 wrote:
這種評估計劃聽聽就好...(恕刪)
宋經理 wrote:
市長林智堅到議會施政(恕刪)


以新竹縣市的工商業形態,根本不需要耗費巨大的軌道工程,將來一定賠本,
做好公車系統才是正解。

現在能進園區的公車都沒有,不要怪大家要開車。
  • 3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