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將設立25個兒科次專科,提供0到18歲兒童完整照護及中西醫整合服務,還有24小時兒科急診,希望解決竹市兒童醫療資源不足問題。
劉伯恩指出,兒童醫院照護科別包括新生兒科、腎臟科、神經內科、心臟內科、胸腔內科、遺傳新陳代謝科、血液腫瘤科、肝膽腸胃科、感染科、過敏免疫科、重症科、急診科、心智科、皮膚科、一般外科、牙科、骨科、神經外科、心臟外科、整形外科、泌尿科、耳鼻喉科、眼科、放射科、麻醉科等。此外,兒童醫院規劃有高危險妊娠門診及治療中心,早產兒追蹤門診、加護病房照護團隊,將提供兒童全方位且整體串連性的照顧。
裡面的有些科別有分兒童和大人嗎?
還是沒提到容積怎麼解決
先開工再說?
新竹市馬偕兒童醫院BOT案今天正式簽約,這是地方政府與民間合作兒童醫院的全國首例,衛福部長陳時中也到場見證。市長林智堅說,「我是三個孩子的爸」,承諾將帶給市民最優質的兒童醫院,改善兒醫資源長期供需失衡問題。
場內簽約,場外則有大批警力戒備,因為有近30位新竹市民舉牌抗議,建功自救會控訴,現容積率250%,但馬偕打算把6樓擬變10樓,現容積率變成450%,市府沒有根據變更,再做可行性評估,直接黑箱議約。
對此,衛生局代理局長楊清媚澄清,目前與馬偕簽訂的合約,是以現容積率250%為主,共200床、25個科別,並沒有所謂的黑箱議約,另依據簽約規定,未來馬偕仍可提出變更。
馬偕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劉伯恩指出,目前依據合約走,現容積率250%,這些都沒有問題。馬偕醫院要做的醫療是從產科到兒科,才能完全照顧到兒童需要,「為此,院方的投資將從17億,增加到30億以上」。未來,院方也會積極朝此方向前進,若需增加空間,也會做好評估、環評等,會以善盡社會責任為主。
「哪裡有需要,我們就往哪裡去!」院長蘇聰賢說,蓋兒童醫院是賠本的生意,但馬偕醫院願意去做,因為竹苗區沒有醫學中心,雖然可能50年後才能打平損益,但兒童醫院能幫助許多人。
「兒童醫療環境卻未同步趕上兒童成長速度!」市長林智堅認為,桃竹苗幼年人口約60萬人,卻尚未設有衛福部評核合格的兒童醫院,兒醫資源上大幅落後雙北、台中、彰化等地區。
「夜間要看兒科的爸媽人滿為患,我真正體會到,新竹市兒醫資源多麼不足。」林智堅回憶,孩子感染腸病毒,晚上急找醫院的憂慮,更能體會到不少家長們的焦慮,市府以BOT方式與馬偕團隊攜手打造兒童醫院,「是政府遲到的『救贖』,更是一個『良機』,讓新竹市兒童急重症醫療品質趕上應有水準。」
新竹馬偕醫院今天首度公開說明對竹市馬偕兒童醫院的醫療規劃,董事長劉柏恩報告時直指,將仿照迪士尼樂園的設計,建立溫馨快樂氣氛,讓病童來到醫院能脫離恐懼,「就像走到兒童樂園般的快樂」。
我想退休 wrote:
簽約了未來將設立25...(恕刪)
林智堅市長指出,新竹市14歲以下的孩子占全市人口18%,但兒童醫療環境卻未同步趕上兒童成長速度,以桃園與竹竹苗地區的幼年人口估算約60萬人,至今卻尚未設有衛福部評核合格的兒童醫院,在兒醫資源上大幅落後雙北、台中彰化等地區,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
新竹市馬偕兒童醫院是國內第一座由地方政府主導籌建的BOT兒童醫院,興建地點位在建功二路、建功高中對面,占地0.73公頃,委託期間為50年,衛生局代理局長楊清媚表示,市府為加速興建期程,以最短的工程時間,完成基地原衛生局舊廳舍拆除,施工期間加強工地安全及空氣品質維護,加設臨時拒馬及護欄,要求轄區警察局加強巡邏,維護周邊居民及學生安全。
楊清媚談到,新竹市馬偕兒童醫院以醫學中心級兒童醫院為目標,核心任務是提供兒童重症及難症醫療照護,並成為24小時兒童急診專責醫院與提供罕病、重症、難症病童轉介照護。興建期市政府亦會透過完善履約管理,持續加速兒童醫院興建進度,為大新竹區(竹竹苗)兒童打造專屬親近、體貼、安全的兒童醫療中心。
上午土地點交由衛生局秘書羅敏代表出席,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進行現場會勘點交,馬偕醫療團隊將由董事會林柏壽書記董事率隊出席,新竹馬偕紀念醫院蘇聰賢院長出席兒醫興建現址會勘點交,共同見證新竹市馬偕兒童醫院邁入興建期新里程。
動工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