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客5509 wrote:
這是列前瞻上繳內容...(恕刪)
這只是2014年新竹市政府委託世曦工程顧問作的一份報告: "新竹地區輕軌系統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可行性研究"
這裡有連結可以參考:
http://www.wenyan.com.tw/page%203-11.html
大家對阿財市長與這張圖是否還記憶猶新? 車站示意圖和報告走的路線也很相似。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57&t=4078026
所以看起來大家誤會了, 輕軌可行性評估是真, 路線圖可就不一定了。 畢竟這只是份評估報告, 作為現任市政府要求中央納入前瞻建設軌道計畫的依據。
我想退休 wrote:
100公尺還要接駁...(恕刪)
馬偕附近不管光復路還市水源街現在就有站牌了,幹嘛還需額外設站.
計程車也是有.
為了在馬偕設站而損失其他的需求跟增加路線成本是不划算的.
再者,只要軌道運輸有再光復路設站,那很多都可以轉公車就到馬偕門口了.
jfu wrote:
這只是2014年新...(恕刪)
個人已講過這是拿101年的路線當基底再去改的, 園區那部份原本在101年的規劃路線是沒有進園區一路與介壽路那的
出報告時點是去年年中, 然後用這份上繳中央用來交差應付, 還真是上下交相...
這種應付式的前瞻, 看不出前瞻在哪裏?
不反對才有問題, 去年的報告作出了三百餘頁, 恐怕是百萬千萬台幣以上的開支, 還不算現地調查的投入花銷, 更別提這種報告已作了N次, 預算經費真好花
這任市長應該還要再作一次真格環狀的研究報告, 如果平面為主二十餘公里就要開價二百五十幾億起, 全高架的規劃報告經費只怕不只三百億而已
然後新竹縣也不去協調, 竹市自己把竹北段路線畫爽的? 就算再出一次報告, 新竹縣那邊失真度與不確定性是必然的, 連帶影響整個經費範圍
小客5509 wrote:
個人已講過這是拿101...(恕刪)
因為上傳的這份報告只有節錄部分內容, 大家只能就路線圖作討論, 但這份研究報告的原意並不在路線或站點, 而是可行性, 也就是是否達到輕軌建設門檻, 新竹市長已經說明如下, 就不再重覆了。
林智堅表示,根據去年底委託台灣世曦辦理「新竹地區輕軌系統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可行性研究」期末報告,依據新竹市最新社經資料,重新審視運量、土地開發及沿線都市發展策略,數據顯示,新竹地區已達輕軌建設的門檻。相關報告會在近期送出。
原文網址: 林智堅:新竹已達輕軌建設門檻
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37404161763.html
大家關心的路線部分, 姑且相信新竹市府一直以來釋放的消息能夠連結新竹舊城區, 科學園區, 竹北高鐵站, 竹北市區的環狀線規劃吧。
新竹市有43萬人, 竹北等蓋好應該已超過20萬, 新竹縣衛星城市有20萬, 所以與新竹縣合作的確是必要的, 否則只靠新竹市的運量要支撐輕軌營運是個大問號。
jfu wrote:
因為上傳的這份報告...(恕刪)
還真的是掛羊頭, 上傳到中央的檔案名稱叫作"D10新竹環線輕軌(資料來源_新竹市政府提供)"
而檔案內文封皮叫作--新竹地區輕軌系統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劃_可行性研究 期中報告書(修正版)
新竹市政府應是已看過後才上傳的嘛
過去老被打槍, 現在搞到上面要舉債綁樁下順勢而為, 演出一場"已達建設門檻"大戲

如果世曦專業可信, 以平面為主的輕軌一公里規劃單價平均近十二億台幣, 比高雄輕軌同樣是平面為重每公里宣稱造價的多了快一倍(官網宣稱環狀輕軌每公里6.53 億元), 還真的是腰瘦貴, 差個幾年可以爆增這樣多? 還是油水要先多編日後才有機會分?
====
沒前瞻 只有掛羊頭賣狗肉
徐世榮指出,一份計畫應有實質內容以及決策形成的程序,但前瞻計畫完全忽略決策程序,讓人搞不清楚這些計畫怎麼出現的,實質內容也才300多頁,150字就想換1、200億的預算,徐痛批整份報告「低劣到不可思議。」
徐世榮形容前瞻計畫是「通往地獄的路上,往往充滿善意」,徐指出,政府規劃政策或許立意良善,但是政府所規畫的內容與想像,是否與民眾需求一致?政府一直強調民主審議跟公共參與的重要性,但在前瞻計畫上完全看不到,不可思議,無法接受。
通往地獄的路上 充滿善意
調查國內公共工程「蚊子館」而出書的《海市蜃樓》作者姚瑞中昨表示,去年公共工程延宕率百分之80幾,追加預算百分之90幾,8800億預算難道不會追加嗎?「以為新政府不會像以前一樣把預算花在硬體建設上去分封諸侯,結果現在的諸侯搶這塊大餅搶得多難看。」
姚瑞中批評台灣一堆蚊子館就是監督、咎責機制不完善,都是蓋完就丟、丟完再蓋,他也直言,《海市蜃樓》已經出到第5集,若依照前瞻計畫的作法,寫蚊子館足夠他寫到第10集。
看不到民主優先、生態優先
郝明義轉述Awoo創辦人林思吾的說法指出,有些地方政府常常說台北有捷運,其他地方也要有,但他認為,台北的人口數不是其他地方可以相比,更重要的是,把台北模式複製到其他地方,這就匡限了地方政府對其地方建設的想像,這種想法很危險。
....
====
小客5509 wrote:
這是列前瞻上繳內容...(恕刪)
自動駕車將要普及 移動的方式將會大大改變
區域型大眾捷運系統都將被取代
還要蓋前瞻軌道蚊子古蹟
當人事成本都被去除
這樣的移動方式也會很便宜!
簡單試算用目前汽油車 10km/L 30NT
汽油車行駛成本 一公里3元 自動駕車賺3元
乘客 10km 需付 60NT
自動駕車服務公司 買一台50萬車
跑20萬KM 可以賺60萬
以上皆用很保守的數字
若使用更便宜的節能車
若可以跑更多里程
想像一下 自動駕車服務公司只需要找人來清潔車子...甚至未來也是自動的Q)Q
當國外如美國 ...新加坡, 日本, 中國 都在全力發展十年後的移動科技 並且實現
我們....
想辦法挖人民的錢
小客5509 wrote:
樂觀運量一天抓九萬人搭乘, 保守運量一天也有超過五萬人付費搭乘...(恕刪)
果然很樂觀!!
高捷2條捷運5月份平均日運量也不過166,085!
(當初規劃要達收支平衡需要44萬運量!)
高捷的數據來推估, 實際運作一天可能只有2~3萬運量!
樂觀對生活是好事, 但是對這種砸錢的東西可不是件好事......
小客5509 wrote:
這部份規劃四站, 包括園區一路大門口, 管理局, 靠園區一路與工業東七路一帶, 以及金山街等; ...(恕刪)
金山街設站我懂
工業東七路設站我懂
管理局設站我也懂
但是, 園區一路大門口設站是要做啥?! 這裡是要載被塞在路口的汽車駕駛嗎?
且, 規畫好站點了, 後續接駁到各家公司的shuttle bus規劃了嗎?
還是擺幾部Ubike就要打發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