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llo3296 wrote:
同意~也許城隍老爺也...(恕刪)
有沒有救,要看是否一定從高樓大廈林立,人車雜踏,大家來炒房的台北模式來看.
iepmis wrote:
這個就是最標準的外地...(恕刪)
kaworu.liu wrote:
其實去看古早日據時代都市規劃+民國70年後的都市計畫 你就會發現 台中沿用並實踐的都市計畫
並不是標準都市使用等級的 搭配標準的衛星城鎮 這也是當初省府將第二顆心臟選在台中
而921將中部擊毀時候我家這邊救災中心可以三天內恢復短暫供電供水主要原因
(因為當初就有特殊備援計畫)
因為我家就是搞都市計畫+重劃 看過很多資料 你會發現規劃好壞除了地理環境 更需要實踐
(也就是計畫比拆除的抗爭更重要 不能因為抗爭就把路蓋成歪的 錯誤範例台中松竹路與崇德路口)
你問過搞都市計畫的人 很多都會說 台中本身計畫書就是要當首都用
kaworu.liu wrote:
台中預算多不多每年都有中央政府+縣市政府預算書可以參考
基本上桃園台中新竹市負擔面積算下去 台中因為接收一個腹地廣大又貧窮的台中縣之後
基本上不能純看經費多寡 而是要看多少面積分多少經費(兄台也是依總經費在看 沒注意到新竹市很小)
(當然不避諱大多數大型經費都是用於台中市 但是還需要建環狀路將縣市的交通打順
台中市前有多數環狀線加上未來要打通的快速道路與國道 應該可以讓縣市距離更加進)
kaworu.liu wrote:
至於基本上論環境本身優劣 應該台灣沒什麼可以跟台中比的(論腹地氣候日照消費水準等等)
也許我是外地人在看新竹~不過來新竹工作的外地人都不少 台北也不少 新竹規劃不好大家也都有共識
我應該也可以說閣下也是新竹看世界 論都市建設新竹小地方可能連嘉義垂楊路都不如
馬路本身品質也不如嘉義(雖然說台中市的路爛的也不少)
新竹最好的就是有~~很便宜的動物園雖然小小的但地點很好 這點台中就是沒動物園
kaworu.liu wrote:
論到過河的橋 要不要來看看台中旱溪 跟 筏子溪沿岸 台中蓋了多少的橋 花了多少錢與規劃?
中科跟精科目前算是不怎樣 但是都有專屬的快速道路+替代道路
路這種東西不是繁榮才蓋 而是早十年就要蓋
竹科光交通就卡住了新竹市通往其他新竹縣的橋 就是少得可憐 幾乎沒複數替代路線可選
很明顯新竹並不是沒錢到不能蓋路 而是並沒有長遠規劃造成的 (要比新竹市窮到處都是)
如果連新竹基本的門面(光復路)都是這樣慘 不要怪別人看錯了
台中再怎樣門面也是七期百貨林立 + 高級大樓林立 連續兩同路加上橫向道路 又大又寬
(雖然是靠重劃來+地平的沒什麼好說 畢竟已現在社會來看這也是先進繁榮的象徵)
當然主因是台中地理環境優於很多地方 不過也要有規劃加上最近有經費以前蓋到一半的可以接通了
台中可以看到很多默默的偷蓋的規劃路線 只是蓋很慢 但是計畫都是20年前就看過了
kaworu.liu wrote:
如果要論不公那故宮南院應該一間補助經費打死台中一排建設了 也足夠給新竹蓋一堆基本建設
基本上社會就是不公不是嗎 你貼的文章很明顯就是講明政治立場不正確的縣市就是補助少
不避諱 民進黨執政時期台中幾乎沒中央補助建設 換國民黨執政幫小強補一堆經費
就是立場偏袒不是嗎
裡面也說得很實在 台中是因為很均於融合所以各半 所以一做差馬上就會面臨選不上問題
新竹長期都是藍色的 自然中央不要照顧你也是選藍的 何必浪費錢
論美術館 那古根漢也是被台中自家人拖下水加上中央不補助不是嗎
如果是當時若是國民黨執政的話不是民進黨 偏心一下應該現在也蓋好了不是嗎
有時候看事情要覺得比上不足 比下有餘
iepmis wrote:
如果真的看過很多都市...(恕刪)
kaworu.liu wrote:
其實這就是政府稅收的觀點~ 以人口統計 而不是上繳力計算
如果依照這種算法 理論上雲林簡直強到爆~ 那我公司就不會看到滿坑滿谷雲嘉南跟高雄台中人了
ps.你也很清楚都是六輕登記在案造成的不是嗎~難到台北跟新竹不也是這樣
(公司新竹人超少~大概只佔不到20% 台北人10% 台中高雄最多佔20%有餘)
政府本來就是依照收多用來補助少 如果論上繳力來說~那東部跟屏東應該是繳不夠用 罪該萬死嘛
那要政府收稅收幹嘛 大家自己搞獨立就好了 (難到美國聯邦制度 美國國防部的預算自己生出來?)
台中市目前含以前縣的面積現在也是數一數二大 我想人數才是稅制重點
人數多寡關係於選票多寡 簡單來說人說就是勢眾 新竹基隆不算差 就是登記人口少了很多點
kaworu.liu wrote:
也許觀點問題~我家搞重劃但是我是電子業的
我的觀點其實就很一般公司絕大部分外地人的感想而已
論繳稅 我想我也是貢獻新竹這邊稅收一些些吧
(幫公司賺錢繳稅給政府的比我繳給台中政府的多好幾十倍 這算新竹的還是算台中的?)
確實這邊收入是台中兩倍左右 我出社會時候薪水三倍
說真的難道新竹跟雲林的稅都是自家人生產的 而不是外縣市幫忙生產嗎?
真的要怪就是怪 為什麼台灣很多稅收都是登記在哪誰收(台北爽到很多 一堆總公司登記台北)
kaworu.liu wrote:
如果你要論跨縣市的橋 原台中市跟原台中縣都算跨縣市 我想大多數的橋都是在沒合併之前就開通or營建了
這樣沒道理新竹市跟新竹縣橋開不過去不是嗎 (過旱溪的橋我小時候就有不少了)
至於說到精科那條路 沿途也是台中自己搞重劃把路給接起來 這個設計藍圖確實10多年前就看過了
但是至少台中市實踐了~ (特三號道路就是重劃開出來的 公益路延伸我也聽10~20年了)
kaworu.liu wrote:
論居住~我住台中黎明這邊條件就跟竹村x路那邊一模一樣
(相同時期 相同營建 相同規劃 用途也不會差很多 環境我想不會多糟糕)
連新竹同事小孩來都說 爸爸這邊跟竹村x路那邊怎一模一樣~
其實很多事情可以討論 我認為新竹應該可以更好 只是主政者人的問題也是重點吧
連上新聞的次數可能都比苗栗還少了~
至於有些樓層的太偏激的我就懶的指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