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新竹火車站 將建地下街

短視向來是台灣地方政府的通病, 新竹火車站改建成地下街商場, 也許在假日的時候會帶動小部分的人潮, 但是新竹車站每天載運和相關的人潮就是這麼多, 對於非假日和離峰的時段, 廠商的營運恐怕產生問題, 造成進駐的意願不高, 到最後這座地下商場恐怕淪為空城, 甚至成為新竹藏汙納垢的地方 (有台南中正路的地下商場為例, 到最後進駐的都是電玩, 賭博, 變成青少年沉淪其中的場所)

我個人以為, 商業發展和相關建設的維繫所依賴的就是人潮, 不可否認的, 雖然商業行為本身也會製造部份的人氣, 但是真正能帶動人氣的則依靠地方產業的發展和相關的交通建設, 我這樣說好了, 今天新竹把地下街開發成地下商場, 和沒有興建商場之前, 能增加多少人潮? 多少就業機會? 之後的利益回收預估需要幾年? 到最後會不會成為地方政府的財務負擔?

如果新竹政府換個方向思考,在產業發展, 企業招商, 改善交通, 新竹只要多增加一個台元科技園區的規模, 就可以多增聘超過一萬個工程師, 另外周邊配合生產的廠商(PCB, 晶圓, 封裝, 測試, 組裝)可以增聘超過兩萬個以上工作機會, 甚至帶動周邊伙食, 娛樂, 服務, 交通等的服務產業, 根據統計, 每增加一個勞動生產力的職缺, 就會帶動3到4個服務業職缺, 只要新竹產業發展蓬勃, 今天不用新竹市政府或者縣政府花錢蓋商場, 他只要做好區域規劃, 建設交通, 自然會有民間資金願意投資商場, 只要新竹的產業發展興盛, 不只是工程師, 作業人員的薪資可以因為人力需求的帶動下獲得改善, 同步的也會帶動服務業和商業的繁榮,

新竹縣市政府更應該積極的爭取兩岸客貨輪直航, 爭取中國的企業在新竹設立研發中心, 甚至是轉運中心, 另外就是擴大工研院, 清大, 交大的育成中心規模, 設立公共實驗室, 儀器中心, 材料分析實驗室, 雖然這些之前都有在做, 除了工研院以外, 其他的成效不彰, 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對於學校的權力不敢下放, 如果可以讓清大和交大在產業學術合作上面有更大的空間和權力, 類似北京中關村或者上海復旦徐匯孵育城, 想想, 如果有一天交大不需要政府的教育經費, 光是依靠企業捐款, 專利授權,技術轉移, 學校的技術持股這些收入就為交大創造了比現在的教育經費數倍的收益, 大家還需要等北科大或者台大來竹北嗎? 也許到時候應該是眾多學校搶著擠進新竹大學育成科技園區吧?

qqmain wrote:
把台鐵地下化出入口都...(恕刪)


應該把整個車站往下放吧

只露出 車站頭當做東門圓環一樣的中心

所有的出入口都導入地下去

像漩渦一樣

把車站部分變成一個大圓環,車子可以在上面跑

這我就覺得很棒了
版上很多小朋友不知道中關村的起源, 現在中關村的起源雖然是在1983年的社科所研究員陳春先成立的第一家科技公司開始, 但是在過去20年, 中關村附近的大學和研究中心, 在中央的默許, 以學校的力量投入的資源和力量, 例如清華大學有自己的孵育中心(育成中心)和控股公司, 甚至因為中關村的成功, 清華大學在深圳南山科技園成立之後又在當地以學校的名義批地興建南山清華園, 現在中關村的企業有超過兩萬家, 整體的規劃是配套的, 除了創投, 標準大樓(訂定各項產業標準和協助產業做標準認證), 各學校分別都有晶片實現中心, 共同實驗室, 儀器中心, 讓新創公司可以用最少的成本, 減少先期投資的風險, 可以使用到最先進的儀器, 設備, 甚至相關產業所需的軟體, 2000年的時候, 清華大學因為旗下的公司, 貢獻給清華大學的收益為68億人民幣, (2010年數字不明), 約為台幣350億, 如果轉化為當年度的預算, 台灣有哪一家大學的年度預算超過一百億的?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