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F. wrote:大概只有你在討論受益...(恕刪) 你還搞不清楚大家討論的46億工程費用太高就是他的公益性不足,可替代性太高。目前無急迫需求卻要硬拿46億來蓋明顯圖利少數民眾。舉鋪人行道是社區性的建設剛好,若鋪人行道要花46億,看看有多少人會反對。
kohojumin wrote:你還搞不清楚大家討論...(恕刪) 依您的發言,難怪城鄉差距會變大因為只要在人口少的鄉鎮蓋馬路,照您的說法一定效益不大因為沒有人會走,而且又要花大錢我想這取決在您是看眼前或看未來吧~!!!
就算是4K人行道的難易度跟一條4K多的高架4線山區道路難易度相比經費,會不會太好笑.公益性?46億回多少在徵收土地,人行道呢?目前無急迫需求?等到有急迫需求還來得及嗎?經費又要備增幾倍?自己想想市區的慘痛發展經驗。kohojumin wrote:你還搞不清楚大家討論...(恕刪)
T.A.F. wrote:就算是4K人行道的難...(恕刪) 是你自己拿人行道來比,現在又覺得那人行道跟R1比很好笑…人行道用到的頻率還比R1大,且人行道無法替代。不像R1有其他更快的替代道路。要說未雨綢繆,市府估到130年的效益也頗低,何況道路也有壽命。不但要花46億蓋,每年需要花錢維護。台灣很多地方需要建設,現在拿46億先蓋蚊子路又要花錢維護。就是不適宜。
人行道無可替代?有這回事,那請問沒人行道的現在是怎麼走路的?多少地方沒人行道?我舉人行道是舉例公益性,不是要你拿來比其他的。社區型的人行道要有多少人真的使用?一堆人外出都是騎車開車的。還有,只有你認為R1是美山社區居民專屬,完全忽略其他人的使用可能。kohojumin wrote:是你自己拿人行道來比...(恕刪)
kohojumin wrote: 你還搞不清楚大家討論的46億工程費...(恕刪) 的確有人搞不清楚狀況,桃園用了兩三千億機埸捷運,其它五都用的更不在話下,請問新竹的46億怎麼了?昨天任我行又來跟我講任督二脈的事,他說一定要通,再連客雅向東延伸,再接特二,神功便指日可成。
11/3 會議會議過程中,市府以一份36頁的簡報補充說明,以許多新數據包裝R1道路,包括原先環評說明書上僅節省2.8分鐘的道路,市府改稱事實上是節省9.8分鐘,卻未說明數據來源;同時會議過程中,政府更直接表態,R1道路本來就是為了開發而開闢。一開始所提的改善交通問題、疏通車流量只是一部分,同時未來將計畫在道路周邊設立「夜行動物館」等數個開發計畫。廢R盟代表汪少凡重申,他們認為這是一條沒有公益性跟必要性的開發,目的是為了服務財團與圖利建商。他指出第一種建商利益已經存在,約有十個建案都在R1道路沿線,甚至現有的建商廣告都標榜R1道路。第二種是新竹市長許明財將推動兩岸南寮平潭直航,畫出一個陸客來台觀光的大餅,有了R1道路可以遊覽車將陸客一路帶到青青草原,並且配合自由經濟示範區下的「國際健康園區」,創造醫療商品畫的觀光產業。汪少凡批評,許明財不只第一次提出青青草原的相關政見,但沒有一項實現,現在又因為畫大餅而開R1道路,這根本不是為香山市民量身打造的產業升級。標準的先射箭再劃靶~~~從原來的改善交通到南寮平潭直航(大陸人會去青青草原?)
開山造路不為了開發,是要為什麼?開發也是為了當地居民好阿!產業升級?這又是哪回事?香山這些丘陵從以前就屬私人土地居多,不是公有地,要拿來蓋房就要有路,這是正常的,如說蓋R1是要圖利建商,那也只能佩服那些建商投資眼光夠好,從86年以後就知道要買地。話說一般人也可以買阿!一般建案的廣告在對他有利的公共建設會不拿來當廣告的嗎?
許多朋友反對R1道路興建的理由是覺得花四十多億興建道路,卻無法達到新竹的最大商業或交通效益。而我個人也非常反對R1道路的興建,理由與大家差不多,但是我卻常常看到很多網友都說應該把錢拿來興建或改善園區週邊道路,我個人也不反對,但是希望能提醒大家能有更客觀的觀點。今天看見某位新竹市的市長候選人在文章中指出【茄冬景觀大道和西濱快速道路在這裡流量低】,因此反對興建R1道路,我覺得這與事實有很大的差異,顯然許多人都沒做好功課,連想當市長的候選人也一樣。事實上茄冬景觀大道的車流量,這二年已經快速增加,尤其是到了上下班時間,這邊的車流量已經讓景觀大道經常塞車,等到公道三的道路全程開通後,竹光路、延平路等牛埔附近直接灌入的車流量,更會造成景觀大道的壅塞。我個人一直反對著R1道路興建,但是我好期望所有住在新竹市的朋友,不要腦子裡面只有園區觀點,不要只有光復路周邊道路或是連接園區馬路的車流量才叫做車流量,事實上光復路及園區週邊,只要不是上下班時段,道路是很通順,車流量也不大。我個人認為,園區週邊道路通常只有上下班時間才會壅塞,但是許多道路像是西大路、林森路、火車站前道路(中華路)、經國路、中央路...等,這些道路比起園區附近道路,會有更多時段的車流量都在壅塞,因此經費該拿來改善交通的不是只有園區週邊。如果新竹人眼中只有園區觀點,那麼這跟無知的政府/政客只有台北觀點有何不同? 因此建議大家有空能利用下班時間親自到景觀大道、西大路、中央路...等其它道路體驗一下車流量,我想有親自的體驗後,再訴求反對R1道路興建,並提出更正確的預算分配及用途建議時,會能同時考慮到全新竹市東區、南區、北區、香山區的所有市民。別忘了,就連香山區有些道路也會常塞車,香山區的民眾也是新竹市的市民,他們也有市長選舉的選票、他們也有繳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