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

新市長新希望「改善交通第一,尤其是竹科塞車老問題!」


huhupig wrote:
當你早上上班到晚上十一二點,
這種的就自己開車騎車吧

晚上十一二點也沒在塞車了

所以這種的,所佔人數比例並不多,不列入考慮,包括公共運輸也是
所以施政倒數的市長做了啥事??? 怎麼感覺新竹還是那個舊新竹~~~

林智堅做的還有努力空間

但是還是比前任市長好很多

supererp wrote:
林智堅做的還有努力...(恕刪)
比新竹縣的好更多,至少看出有在做事,新竹縣的不知在幹麼

http://udn.com/news/story/7324/1775083

竹市轉運站遷後站 大數據看車流

扭轉竹市交通問題,昨天上任的新竹市府交通處長倪茂榮「準備好了」,未來的新竹市交通願景,將從火車站後站的客運轉運站延伸,並利用eTag與大數據管理改善園區交通,值得市民期待。

倪茂榮指出,現在的客運轉運站位在火車站前中華路上,新竹一天750至800班客運往來,讓站前交通相當擁擠,客運為了抵達站前接駁,在市區不同路徑繞行;當轉運站移至後站,等於以行人的5分鐘(從前站地下道走到後站搭車)為客運省下繞行20分鐘的時間「交通軸線翻轉」,站前就能建置人本交通環境,民眾漫步竹塹城的願景可期。

而已經落成、即將啟用的晶品城購物廣場,將提供616個汽車與1232個機車停車格,方便民眾轉搭火車、客運前往外地,除紓解停車問題,也能有效改善機車停放路邊的市容。

至於市民最關心園區交通效率,倪茂榮也有好辦法。他說,目前已經在許多紅綠燈下裝置eTag感應器,它不會知道「你是誰」等個資,但能掌握車流量大數據與路徑預測,當大數據累積夠多,未來能提供駕駛人擁有「選擇路線」的權利,避開高流量的路段,更快抵達目的地,大數據的蒐集預計明年7月完成。

整治園區交通的第一箭,是規畫寶山路的調撥車道,倪茂榮指出,調撥車道計畫最快在年底實施,等於在往園區方向的上班路線多出一條車道消化車流,預計可省下5至10分鐘車程。

另將推動Ubike等大眾接駁,打破民眾口中「在新竹沒有車就沒有腳」,「減少短途的機車用量,就能改善竹市交通」。
寶山路那麼長,不知要怎麼調撥
年底再來看看

特二號可直接分流寶山路車流,看來沒人有魄力去作

kegabu wrote:
規畫寶山路的調撥車道,...(恕刪)
2年多了
1環只有竹光路有點動作,客雅大道接高翠路無聲無息

東光高架延伸走清交,接園區三路,應是最能消化光復路車流,扣除中央分隔島,再多犠牲半個車道,換3個高架車道
只是清交學生及光明新村退休人士會唉唉叫

我想退休 wrote:
2年多了
1環只有竹光路有點動作,客雅大道接高翠路無聲無息


因為湖濱社區的住戶抗議
看來很難解
技術沒問題,不難解
難的是人
這一條如此,特二號也是如此

團圓嚕 wrote:
因為湖濱社區的住戶...(恕刪)
園區內汽車停車格不收費
那就把一些格子改劃成機車格
讓那些想用腳踏車的當接駁的人去停
也可順解決obike搶機車格的問題
  • 3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