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

竹竹苗應該升格為直轄市

1.閣下算術有點小小的問題
您不是說了
iepmis wrote:
新竹機場的跑道長度達 3600 米, 是全台與桃園機場一樣長度的唯二兩座機場
那麼我舉出了還有一個CCK,不就2+1=3了嗎?

看出來了
iepmis wrote:新竹機場跑道長度與CCK相同, 所以我說這兩個是台灣唯二跑道長度最長的機場不對嗎 ?
哪裡不對了沒有?

2.一小時之內到不了?我常常走啊,除非有事故,不記得有一小時內到不了的情況
再說了,我現在距離LAX也是50那麼遠,不過單位是mile
有機會你來試試LA的塞車比台灣還歡樂的
不過我從來用不到一小時就到了

3.就跟你說了,不能光看到園區工業區就見獵心喜,你還一直繞著打轉
另外我在湖口好歹也待過四五年,進園區是在1983,這兩個地方我還分的出來,多謝雞婆
至於廣達在華亞......呃,廣達好像拼了很多年都上市了的時候,似乎還沒有華亞這東西

4.1 原料進口比成品出口單純多了,況且你看過強酸或矽砂是走空運進口的?真要這樣,台桃早塞爆了
至於人員進出,新竹再熱鬧個十倍,有熱過台北嗎?台北人一樣是走中山高或搭高鐵,跟新竹人完全一樣

4.2 看來您真的不懂產業,尤其不懂封測產業,因為
a.你很明顯分不清封測設備商與封測廠的差別
b.你以為每家封測公司就只能有同樣的產線數目與產量
iepmis wrote:封測廠還是新竹地區最多

日月光,矽品都跟矽格這類的公司一樣大就對了?
ualayy wrote:
1.閣下算術有點小小...(恕刪)


喔,是我將閣下所說的CCK 看成蔣介石機場了, CCK 是清泉崗, 很抱歉, 我未將清泉崗列進比較, 感謝提醒, 不過閣下提起 CCK, 那就更顯示出新竹機場民航化的可能性.

至於園區與工業區是閣下自己提的 :

ualayy wrote:
新竹機場的跑道長度跟...(恕刪)

嗯.....不知道htc是在桃園的哪個工業區,廣達又是在哪個工業區
比較產業可以只比園區的喔?...(恕刪)


我用工業區來比, 閣下忽然寫園區, 閣下這種寫法是分的清園區與工業區 ?

閣下很懂產業在下佩服, 我倒也知道日月光矽品是一線大廠, 只不過此欄有人喜歡總數論, 我只不過用總家數來談, 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嗯, IC 產業要到高雄或台中封裝, 然後呢 ? 從台中高雄出口 ? 那不在日月光或矽品封裝的廠都活該浪費運輸時間 ?

至於台北人到桃園機場一樣走中山高與高鐵, 別忘了還有松山機場可直接飛走不用去桃園與未來的機捷. 當然從台北看天下一切都配合台北才重要, 別地的需求算什麼 ?

很簡單, 就請運輸所像調查南科廠商需求那樣調查一下竹工竹科的廠商有無此需求就好了.

我提的可不只有機場,還有港口. 南寮原本也是以商港為考量的. 嗯, 進口是海運,從南寮運來不是近多了 ?

封測廠當初是被竹科園區排除在外的, 如果今日新竹有海運空運, 配合產業土地提供如南寮重劃區或牛埔工業區轉型, 那麼竹科的IC產業從設計到封測到出口一條鞭都在新竹解決, 光是時間運輸成本就省下多少 ? 整體產業競爭力可以提升多少 ? 政府整天在喊競爭力, 結果投大錢的城市或園區的競爭力有提升多少呢 ?

高速公路上很多物流的車在跑, 而且都跑很快, 也常在逼小車. 這種現象, 常走的人應該司空見慣. 也許大家的公司不必計較這些成本也能在世界有很高的競爭力. 也許為了讓這些物流業賺多一點錢, 反正新竹連做個簡單產業需求調查都不必就根本不考慮. 政府喊提升競爭力是喊玩的 ?
iepmis wrote:
我未將清泉崗列進比較

為什麼沒將CCK列入比較呢?當初閣下在提機場的時候立論是在於新竹與桃園機場的跑道夠長
既然談到了跑道,居然會遺漏了完成時是東亞第一長,操作過KC-135與B-52的CCK,在我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
這跟CCK後來有沒有變成國際機場,有什麼關係?

您連自己當初在講什麼都搞不清楚了嗎?

不計道面強度的話(嚴格來講,今天台灣的跑道強度都不足),TNN的跑道也只短了個零頭,一樣可操作747,A380等級飛機,而且還有兩條.TNN也可成為國際機場囉?
這其實跟先前地方政客哭哭要直航班機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需求自然就有航班,有了航班之後什麼機場問題與限制自然會有人有辦法解決
先前也有過TPE飛SJC,KHH飛LAX的航班,現在呢?就運量不足嘛
嘉南高屏人口也不算少了吧,為什麼撐不起歐美線?把這問題想通了對你會有幫助
光是列一堆大堆頭,然後就說有需求,這跟蚊子館計劃報告書何異?

iepmis wrote:
我用工業區來比, 閣下忽然寫園區, 閣下這種寫法是分的清園區與工業區

我寫園區?我寫的明明是不知道htc是在桃園的哪個工業區,廣達又是在哪個工業區

我要講的是,比較縣市地區科技業產值,進而衍生出空運量的需求,是可以只看園區及(或)工業區的嗎?
我不是隨便就抓了兩個不在任何工業區(或園區,看你喜歡哪一個)的大廠嗎?它們的空運量可大著呢
竹苗地區有竹科........還有新竹工業區,(產值高於桃園縣內任何單一工業區) 這根本是錯誤命題,我要說的就是這個
請不要錯過了大方向而只針對園區還是工業區玩文字遊戲

iepmis wrote:
只不過此欄有人喜歡總數論, 我只不過用總家數來談, 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如果你認為他人論總數的方法是錯誤的,那麼你也跟著學,這樣對嗎?

我們是在講空運需求,沒錯吧?在沒法直接計算精確的空運量之前,先忽略掉廠牌技術不同所導致的定價差異,用產值來比還是用廠家總數來比,哪樣能更趨近真實的運量需求?
更不用說你抓的那張圖是整個IC產業的家數,裡面就只略分了IC設計,IC製造,封測這三大類
很簡單,請問ADVANTEST每年要從台灣出口多少IC產品?Teradyne又出口了多少?信不信這些廠商在你那個統計表裡都算是一家IC封測業者?

你貼出的佐證自己都不先看清楚的嗎?

然後呢,更好笑的是,我們在講高科技產業,對吧?這個產業就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沒錯吧?
一條龍?一條龍要是更有競爭力的話,TI,HP等等在自己家一條龍不就十全十美了,幹嘛還要大費周章跨了太平洋來交給台灣韓國大陸生產?一個小時的車程你就在叫沒競爭力,那麼飛太平洋一次要12小時起跳的不就是把競爭力往地上踩了?

最後,我出生的婦產科在護城河邊,後來拆掉了改建成誠品.大學以前都在新竹走跳
從台北看天下?戴帽子倒挺快的

iepmis wrote:
喔,是我將閣下所說的...(恕刪)


沒成功之前一切都是錯誤
大家要怎麼說就當成建言,虛心討論
連上帝都沒有100%的滿意度
人原本就是這樣子
你看過誰在成功之前,不被批評的
繼續加油!但是我之前建議的實際行動也要想想
也不至於淪為紙上談兵

另外,你們討論的機場問題
之前我曾建議,台灣劃分為
台北-北北基桃
新竹-竹竹苗
台中-中彰投
台南-雲嘉南
高雄-高高屏
台東-花蓮台東
宜蘭-宜蘭
海島-金馬澎
八大行政區塊
這個也考量過機場、山川、水域、人文
當然我個人是建議中央政府搬到嘉義去的
不過,依照從台北看天下的中央政府觀點,不太可能做到
如果中央搬到嘉義,新竹機場就很快會變成民用機場
以現在北部軍機場而言,松山太忙了,桃園又變給桃園國際機場航空城用
剩新竹一個備戰,如沒有重大變革,要幻象離開新竹,太難!


ualayy wrote:
為什麼沒將CCK列入比較呢?當初閣下在提機場的時候立論是在於新竹與桃園機場的跑道夠長
既然談到了跑道,居然會遺漏了完成時是東亞第一長,操作過KC-135與B-52的CCK,在我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
這跟CCK後來有沒有變成國際機場,有什麼關係?

您連自己當初在講什麼都搞不清楚了嗎?

不計道面強度的話(嚴格來講,今天台灣的跑道強度都不足),TNN的跑道也只短了個零頭,一樣可操作747,A380等級飛機,而且還有兩條.TNN也可成為國際機場囉?
這其實跟先前地方政客哭哭要直航班機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需求自然就有航班,有了航班之後什麼機場問題與限制自然會有人有辦法解決
先前也有過TPE飛SJC,KHH飛LAX的航班,現在呢?就運量不足嘛
嘉南高屏人口也不算少了吧,為什麼撐不起歐美線?把這問題想通了對你會有幫助
光是列一堆大堆頭,然後就說有需求,這跟蚊子館計劃報告書何異?

...(恕刪)

我寫園區?我寫的明明是不知道htc是在桃園的哪個工業區,廣達又是在哪個工業區

我要講的是,比較縣市地區科技業產值,進而衍生出空運量的需求,是可以只看園區及(或)工業區的嗎?
我不是隨便就抓了兩個不在任何工業區(或園區,看你喜歡哪一個)的大廠嗎?它們的空運量可大著呢
竹苗地區有竹科........還有新竹工業區,(產值高於桃園縣內任何單一工業區) 這根本是錯誤命題,我要說的就是這個
請不要錯過了大方向而只針對園區還是工業區玩文字遊戲

...(恕刪)

如果你認為他人論總數的方法是錯誤的,那麼你也跟著學,這樣對嗎?

我們是在講空運需求,沒錯吧?在沒法直接計算精確的空運量之前,先忽略掉廠牌技術不同所導致的定價差異,用產值來比還是用廠家總數來比,哪樣能更趨近真實的運量需求?
更不用說你抓的那張圖是整個IC產業的家數,裡面就只略分了IC設計,IC製造,封測這三大類
很簡單,請問ADVANTEST每年要從台灣出口多少IC產品?Teradyne又出口了多少?信不信這些廠商在你那個統計表裡都算是一家IC封測業者?

你貼出的佐證自己都不先看清楚的嗎?

然後呢,更好笑的是,我們在講高科技產業,對吧?這個產業就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沒錯吧?
一條龍?一條龍要是更有競爭力的話,TI,HP等等在自己家一條龍不就十全十美了,幹嘛還要大費周章跨了太平洋來交給台灣韓國大陸生產?一個小時的車程你就在叫沒競爭力,那麼飛太平洋一次要12小時起跳的不就是把競爭力往地上踩了?

最後,我出生的婦產科在護城河邊,後來拆掉了改建成誠品.大學以前都在新竹走跳
從台北看天下?戴帽子倒挺快的



ualayy 大提出不少論點, 可惜與本文要討論新竹機場與漁港是否要民航化並無什麼關係.

首先我先說明我為何會漏掉清泉崗機場, 因為台中機場本來在水湳, 跑道本就比新竹機場短, 後來遷移到CCK, 在我的認知(後來當然證明此認知是錯的)中CCK是後來才增建民航化的, 所以我一直認為CCK的跑道也是後來才增建的, 而我所說的新竹與桃園唯二是我認知中這兩座是原本跑道就是這麼長的.

至於工業區或園區的產值, 與空運量之間的關係雖不是絕對, 但也不會是毫無關係, 至於閣下所提的 HTC 與廣達的空運量很大, 這當然是有可能, 不過廣達更多的廠是在中國, 台灣的空運需求量有多少 ? HTC+廣達(or any 工業區)的空運需求 VS 竹科 or 竹工 的空運需求我想閣下如果能提出確實的數據將更有說服力. HTC 不是在龜山工業區嗎 ? 廣達不是在華亞嗎 ? 怎麼會是兩個不在任何工業區(或園區,看你喜歡哪一個)的大廠 ? 我還知道龜山工業區有台達電這個大廠.

閣下所舉的是 IC 業, 既然閣下強調其他不在新竹的封測廠出口量極大, 那是不是更應該有竹科竹工竹南科的進出口空運海運需求的數據 VS 他地進出口的數據來證明新竹根本不需機場 or 港口 ? 我要的就是這種數據或調查資料. 不過我想閣下也不會有這種資料.

還有閣下舉的總部與生產基地不同國家的例子更是錯誤,我所講的是生產基地與機場的需求, 竹科竹工竹南科台元等不是只有研發, 還有生產, 這些都有進出口需求, 當然閣下要說 IC 業會運到其他縣市封測再出口也行, 很明顯 "生產" 距離 "出口" 越近越好, 閣下所舉的12小時航行距離根本與此無關. 中國哪個園區在招商不是以交通(含海or空運)便捷來吸引人, 科技業講求群聚, 群聚+交通這不就是一條龍的吸引力 ?

至於出生地與會不會從台北看天下是無關的. 我所指的從台北觀點來決定新竹是否需要民航化機場與港口是根據我之前所貼的政府自己的資料, 很明顯北台區域計畫中的資料只考慮台北地區是否能30分鐘到機場港口, 新竹竹南的工業區or園區根本沒在藍色(30 min) 範圍內也沒關係.

如果中央真的要以桃園機場台中港or台北港作為竹苗工業區or園區的進出口港埠, 那幾十年過去是否有去解決交通問題 ?

政府是否有去探討調查竹苗工業區or園區是否有機場港口的需求 ? 很明顯也沒這方面的調查與數據資料. 我強調的就是這些 ! 如果閣下能有數據證明竹苗工業區靠已有的機場港口就足夠的資料, 很歡迎提出來讓大家知道. 不然只說 HTC, 廣達空運量有多大, 日月光矽品是多大的封測廠, 能證明竹苗不需要機場港口嗎 ?

ivyland wrote:
沒成功之前一切都是錯...(恕刪)


ivyland 大所提的是一種區域規畫方式, 多元化的社會本來大家想法都不同, 沒有誰對誰錯, 一起討論交換意見就是討論區的目的.

此欄的目的很簡單, 就是目前的行政區劃有問題而且太隨便, 此欄希望能討論在此區畫下如何避免竹苗被邊緣化. 竹竹苗合併升格只是方法之一.

竹苗地位若能提升獲得更多的資源, 對所有住在這裡的人都是好事.

iepmis wrote:
ivyland 大所...(恕刪)


行政區劃分
就現實面來看
五都是2010選的
中央政府今年忙選舉2011
明年忙行政院部會改制2012
陸客自由行如果成效好一點再多開放一點
而全球景氣不下修得太厲害
立委選舉有一黨占多數
這樣子2013年才有機會談升格和合併的問題
說不定2014年大家就是一起xx都選舉
不然竹竹苗還是各選各的
再來就等2018囉

政治的問題就是這麼現實
跟實力和條件沒有絕對的關係




ivyland wrote:
行政區劃分就現實面來...(恕刪)


ivyland 大所提的時程大致沒錯, 而行政區劃不是一蹴可及的, 所以就必須一直有聲音一直給政治人物壓力, 最好是要政治人物納入政見, 例如這次的總統選舉與立委選舉, 人民有訴求政治人物納入政見, 這樣幾年下來才有成功的機會.

台中市喊升格喊多久了 ? 多少人拿台中升格做為政見? 台北縣也是如此的操作. 也不是一喊就會升格. 所以這種聲音要一直出現.


iepmis wrote:
ivyland 大所...(恕刪)


推動首長競選政見法制化

我國地方首長選舉已辦理多年,總統直接民選也歷經多次,但是國人常感到選舉風氣不良或候選人間多數落於口水之戰,而候選人實質政策政見內容流於空泛或有譏為空頭支票之說。以「國土計畫法草案」內容探討,整體而言國家土地只是欠缺大方向的指導,造成行政機關各自為政,並非無法令規章可依循。所以提出「政見法制化」之期待,希望一併解決選風不佳、國土濫用的問題。

根據世界銀行2005年3月29日自然災害熱點全球風險分析報告指出,台灣可能是全球最容易受自然災害威脅的地區之一,73%土地的人口暴露於三種以上的危險;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兩種以上具有生命威脅的高危險地區。雖然政府機關一直說本法對我國國土整體規劃與防治有急迫需求,但審議過程也逾十四年。此期間災難頻傳、地層下陷、海水倒灌、土石流、走山也多次出現,國土保安、防制災害的工作也沒有因為本法案尚未通過而停頓,更何況未來天候變化如何?國家發展又如何?實難期待以一法而定江山。

況且,本法亦訂有每五年檢討修正之原則,與現行首長選舉四年期程,應屬可討論修正之處。另外,按照國土計劃法草案內容,全國國土計畫指以全國國土案內容,全國國土計畫指以全國國土管轄範圍之陸域、海岸、海域等地區,訂定目標性、政策性及整體性引導人口、產業及公共設施等之國土空間發展計畫,以達成國土永續發展。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指遵循全國國土計畫、都會區域計畫及特定區域計畫,以直轄市、縣(市)行政轄區為範圍,所訂定實質發展及管制之國土計畫。試問,如果從中央到地方的國土計畫均已訂定完成,我們所選舉的總統和縣市首長,究竟是國家願景的提出者或只是已發布的國土計畫的橡皮圖章覆議者。如是也難怪候選人會流於口水,而其政見常見空泛與空頭了。

既然我國首長選舉是直接民意的展現,就應要求候選人依法提出未來施政政見,並賦予當選者的政見,具有「行政計畫」的法定地位或其他更為強制性做法。按照行政程序法第163條,行政計畫,係指行政機關為將來一定期限內達成特定之目的或實現一定之構想,事前就達成該目的或實現該構想有關之方法、步驟或措施等所為之設計與規劃。以及第164條行政計畫有關一定地區土地之特定利用或重大公共設施之設置,涉及多數不同利益之人及多數不同行政機關權限者,確定其計畫之裁決,應經公開及聽證程序,並得有集中事權之效果。所以,在此建議應規定候選人依法提出等同於國土計劃的政見,經過選民投票認同後,當選者之政見即是多數人對於未來四年國土執行的藍圖,相關行政機關則應依此修改不合宜的法規或調整預算運用。如此,可達成多項目的:
一、政見法制化,避免政見空泛或不執行,並能改善選舉風氣。
二、政見法制化,各地區選民可瞭解未來四年施政目標,透過選舉給予贊成或反對意見,由選舉結果即可知。
三、政見法制化,強迫候選人預對全國或當地選區通盤了解後提出,否則得不到大多數人民認同。
四、政見法制化,讓各階層行政機關重視人民需求,依照行政計畫目標執行,不致虛耗預算、胡亂投資。

#如果立法院下一個會期國土計畫法沒通過,我準備請新的立法諸公,考慮一下我的建議。

xxxumc wrote:
好屌!這個題目可以討...(恕刪)


小英沒好好講清楚政策之前
我是存疑的
竹竹苗升格是件大事
要談260頁都算正常
現在還只是談到經費和預算的問題而已

努力
  • 10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