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蛋羊羊 wrote:我想呈述的是身為市民的我們,該督促縣市政府為大家搞出一個美麗,便利,具有城市優越感,競爭性的建設, 新竹捷運老早就提過了,也被打回票了幾年下來,科技業沒那麽風光了,市府也沒做出什麼,再提出,也是被打回票而已能做的,就是先把公車運量做起來,成為爭取捷運最有力依據
蛋蛋羊羊 wrote:公車系統,時間上可能要等上半個小時或以上,繞一圈又不知要多久,中間等車吹風淋雨的,這樣的大眾運輸系統如何吸引人,台北都淘汰了,新竹才要開始推,這種思維真是唉....(恕刪) 台北都淘汰?滿街公車和報時系統(預計到達時間)是我看錯?新竹目前還沒有本錢去賭大型化的大眾運輸,即使他是一項比較好的運輸系統,但想要和其他國際城市相比,要先衡量當地文化和思維與條件,一昧追求新穎未必是一條絕對的路,適不適合比較重要,林志玲和安心亞很漂亮很好,但不是每個人都養得起她們或適合。
期望雖奢望,但說說想法應該還OK。養的起養不起端看主政者的企圖心與爭取的能力。該想想的是連鶯歌,土城,淡水,中壢,林口,三峽…等等這些地方都如火如荼發展捷運系統,新竹人竟然妄自菲薄,稱自己地方不夠格。台北捷運公司可是還在虧損的狀態,都還在擴充三環三線?? 資金對於市政建設本就不是最大考量,大型裝置藝術”天燈”都可花十來億搞著就放著了,你還替新竹縣市政府擔心沒錢!!交通建設帶來可受益的人應該是比較多。要繁榮縣市,不外乎人動,錢動。便利的交通,哪怕是陰雨呼呼的東北季風吹拂,人們還是會有走出去的欲望與便利性。比較不會像這幾天,只要天冷,陰雨,新竹舊宅男女就一堆。公車若是方便,那就繼續留著,無礙。但以版主規劃的外環加幾線交縱的線路來看。總花費是會多到哪裡?
台灣和新竹的特性年青人做的工作都很血汗和很累時數長工時低分秒必爭根本沒時間去等公車每天都類補眠都不夠台灣公車雖然不是絕對但大部分都是弱勢和退休的人才會去搭大部分的上班族還是用自己交通工具比較方便新加坡公車做得好原因座到那邊最多超過20KM以上最多50元汽車費用貴得要命把上班族和年青人導向座公車和捷運車班多又密集國家交通特性整個不一樣根本不用比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沒錢捷運的土地徵收和工程造價絕對是世界第一貴的
住新莊站的人簡單算準時間搭個區間車一下就到新竹火車站前,馬上就可隨意市中心逛逛。設想,新莊站的人想假日輕鬆的到清大新的圖書館看看書,就要騎車,開車或等公車..這兩者的想做程度應該差很多吧! 這難道不是交通便利性與否帶來生活範圍的侷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