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

竹竹苗應該升格為直轄市

iepmis wrote:
我早就知道會有人認為前兩欄才是重點,希望用前兩欄來排序,

這是個人自由, 只不過為何政府會有平均每人稅賦這個指標 (這不是我自己加的), 因為這才是真正的經濟指標, 請問大家在談 GDP 有那個國家是拿總體GDP值來跟別國比校的 ?


照你的標準, 不會有任何外資對中國有興趣, 那為何中國現在紅的要命???
他們的所得很低呀, 跟台灣比差了好幾倍耶, 難道商人都是笨蛋???

你只想拿新竹的強項來排序故意忽略更重要的因素是個人自由, 但很難說服頭腦清楚的人~~

iepmis wrote:
最簡單的例子, 大家應該都在上班, 你希望你的考績是根據你個人貢獻來評還是用整個部門來評 ! 大家認為工廠部門人很多但總績效與人少少的RD部門相同時, 請問您希望老闆認為兩者的貢獻一樣好所以年終大家每個人都相同嗎 ?


你真的有在上班嗎??? 大部分的公司都是先比BU績效再比個人績效你不知道嗎???
表現不好的BU裡的個人再強也不會有多好的分紅, 因為你是在不賺錢的BU.

再者, RD本來不一定分的比工廠的工程師好, 這要看產業和公司, 請不要憑想像發言.

iepmis wrote:
若將一些縣市合併來作區域比較,以2009年來比較如下 :


請問您縣市合併是依照什麼原則? 有參考的依據嗎?

北北基, 中彰投和高高屏是共同生活圈應該是住過這些縣市的人就知道的常識,
另外把花東屏畫成同一生活圈也很妙, 這個生活圈長度應該有300公里左右...

只憑自己的想像亂分, 很容易讓人看出破綻.
每個地方要爭取資源當然要突顯出自己的強項, 這本來就是常識. 只是如果真的頭腦清醒, 就應該告訴大家與提供資料佐證讓大家知道其他地方比新竹強在那裡 ? 不要說來說去就只有人口多這一項而已.

另外有關生活圈, 如果要廣義的來看, 桃園也可以算進台北的生活圈. 光是官方的劃分法九有五六種之多, 民間也有不少, 請參考 :
行政區劃資料整理

民間的劃分法當然不只連結中所提的, 只是連結中那個 "五市五縣" 的劃分法較接近實際情況. 當然還有其他網友所提的如多省制等, 也有網路沒有, 有專書的葡萄式畫分法.

至於本人所用的區域合併, 比較有疑慮的只有花東屏範圍過大, 北北基目前雖然可視為一個生活圈, 但其實真正住過台北的人都知道其實北北基內還有各自小範圍的生活圈, 而這些小範圍的生活圈人口也有數十萬與其他縣市差不多, 所以官方的分法本來就曾經有將台北縣與基隆市重新再劃分成二到三個小範圍的縣市的規畫.

可參考此文中的區域劃分人數 :
沒有滿級分是高分群學生分佈不均, 不是教學資源分配不均 (3)


至於屏東(屏東市與鄰近區域)目前雖然也可算是大高雄生活圈, 但其實屏東也算是獨立的生活圈, 與高雄隔著天然的屏障, 難道屏東永遠都要依賴高雄來發展嗎 ? 那就要問屏東鄉親吧 ! 而且高雄的生活圈再廣也無法涵概整個屏東縣, 所以屏東本來就有獨立於高雄之外發展的需要. 而花東有花東縱谷相連, 在目前階段酸然幅員很廣, 但至少先藉由政府的力量提高花東的地位來增加資源. 至於為何要與屏東合併 ? 這主要考量有兩點, 一為配合目前的法令, 合併後可達升格標準. 另一個考量是從屏東往台東發展, 雖然也是有中央山脈的組隔,但比起台北到花漣, 屏東到台東距離更近, 可參考 2012台灣實業計畫初探--南向軌道交通思考 : 高屏東花快速鐵路

當然若有人對本人所提的劃分法有意見也是正常, 是否可以提出更好無破綻的劃分法來讓大家欣賞一下 !
對於我用員工貢獻與部門貢獻的例子有疑慮的網友, 請先往前看第 192 樓 (第20頁)的數據, 新竹市或是合併比較的竹竹苗, 在總額上 (類似比喻中的部門)還是高於目前的有些直轄市.

請問部門貢獻比別部門人高與加上個人貢獻在整個公司排名在前, 大家認為公司該如何對待此部門的員工 ?

還有, 有人提出先看部門績效才看個人成績, 理論上平均個人成績差的, 部門總成績當然不會高(若人數與其他部門差不多時)這是常識, 但若是個人績效好但身在不賺錢的部門, 這就是舉例不對. 因為此處所討論的是 "平均個人績效高", 總額不高是因為人數少, 但從報表中老闆與人資不會只看總額而是會參考到人數, 例如A部門每年賺100萬美元, 但只有十人, B部門每年賺200萬美元, 但有40人, 我相信應該沒有老闆會認為B部門績效比A部門好. 當然有些公司不這樣看應該也是有的. 只是大家自己想看看, 您希望公司老闆怎麼看 ?

iepmis wrote:
其實真正住過台北的人都知道其實北北基內還有各自小範圍的生活圈


iepmis wrote:
至於屏東(屏東市與鄰近區域)目前雖然也可算是大高雄生活圈, 但其實屏東也算是獨立的生活圈


看到以上的回覆就會讓真正住過當地的人看出破綻,
不用回一大堆無關緊要的說明, 請回覆以下問題~~

請問您是否真正住過台北超過一年???
請問您是否真正住過高雄超過一年???

如果沒有, 其實一切都只是您用鍵盤滑鼠想像出來的資料, 到頭來還是自己喊爽而已.

iepmis wrote:
對於我用員工貢獻與部門貢獻的例子有疑慮的網友, 請先往前看第 192 樓 (第20頁)的數據, 新竹市或是合併比較的竹竹苗, 在總額上 (類似比喻中的部門)還是高於目前的有些直轄市.


這就是我說的用總額來比, 記住以後都要用總額來比再來論述, 才不會走偏...
如果有人真想回應與討論, 請提出真正有意義的論述.

關於生活圈方面, 如果要說本人只是用鍵盤敲出來的沒有真正住過該地, 就請說明那個地方說明不夠清楚, 我可以詳加說明, 否則網路上就算說住過那裡幾年也不見得就是真的. 就像有人說他住過那裡幾年又住那裡幾年, 卻連這種簡單的生活圈都搞不清楚.

另外討論為何只能用 "總額", 請問是誰規定的 ? 凡事只能看一面 ? 我就是要提出另一方面的觀點才能讓大家了解事情的多面向. 至於有人喜歡只看單一觀點, 那是個人自由, 與我無關. 我還是會繼續提供各種面向的數據, 不喜歡看的就別看.

如果不喜歡 "每人平均" 這種論述, 請向政府統計處反映不要作這種統計 !

iepmis wrote:
關於生活圈方面, 如果要說本人只是用鍵盤敲出來的沒有真正住過該地, 就請說明那個地方說明不夠清楚, 我可以詳加說明


住過再來說吧~不要浪費大家的時間了~
只靠網路鍵盤的話我連歐洲及美國都能評論了~問題是文化與生活習慣不是網路查查就能深入了解的~

iepmis wrote:
另外討論為何只能用 "總額", 請問是誰規定的 ? 凡事只能看一面 ?


這剛好就是你的文章最大的問題, 每次發表只挑你喜歡的"一面"來看, 有自知之明就好.

此外, 你還沒有回答我為何中國的人均GDP這麼低, 外資還是愛的要命, 如何解釋???

wuwctw wrote:
住過再來說吧~不要浪...(恕刪)


"為何中國的人均GDP這麼低, 外資還是愛的要命, 如何解釋"

這不是很簡單嗎? 你那麼懂外資, 還要問道於盲.

你要不要叫外資放空新竹? 順便把台積電賣光光?


yamazaki1990 wrote:
這不是很簡單嗎? 你那麼懂外資, 還要問道於盲.


您是說i大是盲嗎??? 還好啦, 會做那麼多功課的人應該不是盲啦~~
只是觀點有時候會偏掉, 我用這個例子說明人均GDP其實沒那麼重要而已~~
  • 10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