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買不買房是在觀念不在於房價

CHRISCHENSH wrote:
請問400萬房子多嗎???花400萬買個1房1衛的套房還是3房2衛的住家


別的地方我不敢講,新竹一大堆。只要不在市區或是重劃區。雙溪寶山竹東湖口新豐芎林香山南寮中古屋一大堆,上班都可以在30~40分鐘內到達園區。跟住在市區只差個10~15分鐘時間。如果你不在園區上班,選擇更多更便宜。

寶山三房兩廳室內坪數30坪只要300萬。上班更近,五分鐘進園區。明湖路春湖大賞一堆三房中古屋慢慢看。走進仲介的辦公室馬上有好幾個物件給你選。

為何你要去買1200萬的關埔三房或是竹北三房?不願意買300萬的寶山三房?兩者坪數一樣。不就只是要個住的需求。本來就不難。我講的價錢不夠便宜!400萬買不到?請上實價登錄網看吧。

還有以上列的地方的中古屋都不太會漲。只會緩慢跌價,除非新竹市長新竹縣長有搞重畫計畫。不過這個小市民無法知道。不要去猜想。
scott9282001 wrote:
十幾年前無殼蝸牛憤怒...(恕刪)


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

大家都看到房價的不合理, 但是, 你有看到你買的 DRAM 也不合理嗎?

DRAM 虧損多年, 這大家都知道, 賣一顆要虧幾顆, 可是不賣又會倒, 只好咬牙撐著, 這些虧損的賣價, 市場有人同情他們一下, 願意用他們的成本價來買嗎? 可惜, 不會!

賣方想賣高, 買方想買低, 這是普世原則. 但是, 成交價, 是買賣雙方"合意"造成的, 不是一個巴掌拍得響的事情.

所以, 當我們看到房價一直漲上去, 是因為有人願意出那個價錢去"買", 才確立了那個"市價". 那就要問, 為什麼會有人願意出那個價錢去買呢? (至於, 我們所看到的市價, 是否真有成交, 請移駕去討論"實價登錄真實與否?"的議題, 此處存而不論, 先以目前"所知成交價是可信的"基礎上來討論)

金字塔, 不會憑空懸在空中, 它是有個很堅實的底部撐起來的. 市場價格亦復如此, 你看到的價格, 如果漲, 是因為有很多人關注, 很多人想要. 如果跌, 是因為供過於求, 是因為買方沒有那麼大的興趣造成的.

市場, 是由買賣雙方共同組成的, 市場會因為時機, 環境因素, 很多因子而有所改變, 但是, 不會因為買賣任一方的一廂情願, 或任意謾罵, 就會有所改變. 所以, 賣方想要賣高, 要多研究市場, 同樣的, 買方想要買低, 也要多研究市場.

回來本版主題, 討論房價, 如果, 大家認為目前的價格太高(可能有人認為"還不夠高喔"), 這代表有更多人在追捧 (這應該也包括在抱怨房價過高的人, 因為"你"有興趣, 所以"你"抱怨), 那就要去想,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追捧呢? 想清楚箇中原因, 搞清楚"市場"了, 才有機會參與市場, 駕馭市場, 否則, 看不清楚市場, 可能只能被市場欺負了.

如果, 你真的在意房價, 就多下點功夫去研究研究這個市場吧. 不要只看到結果, 就只是生氣謾罵, 就算你自認是個勤奮工作的老實人, 市場也不會因為你的"不注意", 就必須對你"特別照顧"的.

(提示一點吧, 漲價市場, 要多研究"買方", 跌價市場, 要多研究"賣方".) 在意房價, 就多研究"房屋買方"結構, 而不是賣方, 因為漲價, 是因為有買方願意買單, 那麼, 是誰在追價買呢? 都是投資客嗎? 還是有你不認識的自住客呢?

另外, 再提醒一個常見的盲點吧, 不要太任意把"研究市場的功課", 用政府無能, 制度不公當作"答案", 而忽略去做功課的必要性! 台灣房屋買賣制度早就在那裏了, 以前沒有奢侈稅, 沒有實價登錄, 新竹房價也是漲不動, 現在有奢侈稅, 有實價登錄, 也壓不住漲勢. 不要一直寄望把自己的問題, 推給政府施政無能來當作解答, 結果就忘記, 該做的功課, 還是要自己去做的! (同樣的, 請勿曲解成我認為目前房屋交易制度就已經很好了, 其實, 我也是頗有微詞的, 只是, 在此處偏離主題, 我也是存而不論)

天道酬勤, 公道是給用功的人的.

IMRL wrote:
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恕刪)

IMRL wrote:
天道酬勤, 公道是給用功的人的


借你兩句話, 這是自然的現象. 偏有人不願看清事實.
上591隨便找400萬以下的太多了
有人說只能買到1房1廳1衛, 那是指一些熱門區
如果往外一些, 就很多20~30坪的
這是一個市場的問題
你有多少錢就能買多少東西
不是你心理想的, 因為東西的價格是市場決定
說無殼蝸牛我很佩服啊! 至少有所行動
或許現在有01讓人上來罵罵就不想上街頭還是怎樣
沒人為他們認為被剝削掉的東西上街頭
但上街頭真能改變政府政策?
改變政策之後又如何?
我記得十幾二十年前看到一個新聞
發生在美國某知名大學(那一所我忘了)
大學在河一岸, 學生要求房租不得上漲
好像是有政治勢力介入,導致房租無法上漲
漸漸的河的兩岸發展不均, 學生多的那岸因無利可圖導致市區破舊無發展
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民主政治的多數暴力
當然相對的炒高房價也是一種多錢者的暴力
兩者在本質上都是在爭奪資源
故在我想法中並無誰對誰錯
因為整個世界皆如此
但我比較同意努力者得之,也就是天道酬勤
如果只是勤於批評, 那就免了吧

CHRISCHENSH wrote:
請問400萬房子多嗎???花400萬買個1房1衛的套房還是3房2衛的住家


http://sale.591.com.tw/sale-detail-771219.html


CHRISCHENSH wrote:
我相信如果房價可以更透明,讓大家認同房子就是這麼貴而不是經過投資客炒作的價錢,我想板主你就說對了


這市場沒有一個價格是透明的
況且每個房子都是唯一的, 如果買主喜歡, 那就得跟賣方談
這誰也幫不了

說真的, 我也懶得一一反駁你了
我意思是想買的很多人都買得起
只為賭一口氣, 不想買中古屋, 不想買市郊, 不想貸款, 不爽前一手賺太多
這些都只是影響你做正確判斷的負面情緒
如果你連100萬都存不到
那不應該還在怪房子貴, 應該想自己為何存不到
難道房價應該要到免頭期款才是有正義的?
pchome地產新聞版最新文章:
---------------------------------
購買中古屋的優點
撰文 / 美商易而安不動產經理 莊智舜
對於許多人來說,中古屋是購屋的優先選擇。就像所有的二手貨一樣,在價格上面可以比新成屋便宜,而又不像預售屋看不見摸不到,總是冒著一定程度的風險;特別是如果想要在好地段買房子,中古屋的價格往往可以比新成屋便宜幾成,所以是很多自用型購屋者的第一選擇。
一般而言,由於中古屋的價格與屋主有密切關係,要看屋主的售屋動機、如果屋主的售屋動機越強,屋主急於脫手或是急需現金(屋主要出國,或者是股市大崩盤時,這樣的案例都非常多),議價的空間自然很大。因此購買中古屋具備下列幾項優點:
1. 購置成本低:以台北市為例,新成屋一坪單價動則60萬的行情起跳,豪宅系列更飆到100萬以上,但相對於同地段的中古屋,可能祇有30至40萬的行情,若不是非得搶購黃金地段,也有20至30萬的中古屋,對購屋族壓力減輕不少。
2. 實際使用坪數大:以公寓型的中古屋來說,相對於新成屋的公設比要小的許,所以實際真正室內使用的坪數自然就比較大。
3. 可以先明確瞭解住宅實況:可以事先瞭解公寓大樓的管理狀況,鄰居出入的人員的情形,住宅本身的實際情形,格局、採光、座向明確等,對於居家坪數計算及停車位規劃也有高可見度,附近區域發展已臻成熟,機能健全,減少心裡的不確定感,環境因素會比新成屋的掌握度好。
4. 超優地段反而划算:雖然尚未完工的預售屋可能有極大的增值空間,但位於精華區域或是優良地段的中古屋,總價遠比預售和新成屋來的便宜划算,對於自備款較為充裕,並且尋求穩健買好屋的消費者而言,反而是較理想的選擇。
美商ERA易而安不動產加盟事業處經理 莊智舜
rdcmd wrote:
這市場沒有一個價格是透明的
況且每個房子都是唯一的, 如果買主喜歡, 那就得跟賣方談
這誰也幫不了


價格其實很透明。只是都是僅供參考。

因為屋主買之後要賣多少錢?是屋主高興賣多少就是多少。

隔壁同樣格局賣800萬,我是屋主我高興賣900萬不行嗎?你拿隔壁的價格來跟我殺價,那你去跟隔壁買呀。我可以唬爛說我面向好,風水好,有裝潢,有維修,有新家具。新冷氣,還有新隔間。

你知道隔壁賣800萬又如何?你知道3年前賣600萬又如何?

現在是跟現任屋主談。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永遠只有成交價。,沒有合理價。

你的不合理價錢是別人的合理價錢。

買房子通常都不是買房子本身的價值,而是買地點

喔不!應該說房子本身只會跌價。會增值的是地點。

scott9282001 wrote:
價格其實很透明。只是...(恕刪)


不好意思我說錯了,其實價格是透明的,因為想賣就得把價格公怖出來
但成本就不透明了,因為成本一旦透明,那買家很容易討價還價
這是對一般的商品而言
所以大家只能照牌價去買
舉個例子:超商的現煮咖啡,因為牛奶漲就跟著漲,公平會罰有用嗎?
為何大家不追查下去,因為成本不透明根本算不出是否為暴利
但這幾年的房地產因為漲太快,隨便一轉手都是百萬利潤
所以很多人當然不爽,憑什麼比我早一步而已要賺我這麼多
因此才會產生這種買賣上的不愉快
如果有一個完全不知到市價的人
他看中意一間房子,只要他買得起,基本上就會買
(在國外的台灣人這種例子很多)
為何?因為無從比較
就因為知道,所以很難承認事實,然後去跨越心中的不爽
這時也只能看衰房市,等回檔
這對或不對很難說,自己承擔吧

我在股市打滾20年
雖賠了一屁股
但體會出看的跟做的要一樣
這樣總會有對的時候
不要看的跟做的邏輯不一致
那將進退失據

rdcmd wrote:
不好意思我說錯了,其...(恕刪)

好說好說。大家只是研究研究。

我個人覺得房產和其他工具有一個很大的不同。

它可以住。這是其它投資工具很難達到的一個功能。就算他從1000萬變成500萬。你還是可以住。

不賣你就不會虧本,反正你若沒買房子還是得付租金。

不然你還可以把房子租出去。

再不然還可以去抵押借款。

其它投資工具賣不出去時。大部分只能拿來看,或是當壁紙

房產兼具自住和投資兩種角色。怎樣都不會退流行。
如果要類比股市的話,房地產是投机股,成交量太小,但有一堆人整天掛漲停價,不明所以的投資人以為如果掛漲停買進可以快點買到市場價,結果才發現大家都掛漲停價,不小心買到了,變成下一次的基準價。
先說我來亂的

版主您錯了....

有觀念的人一定會買房...版主語氣不夠堅定喔

哈哈哈哈哈

再來亂一下...


很多版大認為房子太貴不值那些錢
有觀念的版大說 那是供需未平衡
但我想說的是
供貨的 是不同的建商
不同公司出的貨 是賣給不同的人
當我們失去理性的批評房價

是否是限制了自己的眼光
若換個角度想 為什麼那個建案可以賣那個價
那個建案為什麼只有那個價

不斷的辯正 自己的視野不是一直變大
(Sccot大一直說地點 不正是自己歸納出來的)

就好像常聽人說現在經濟不景氣 但是現在的狀況非常之複雜
房價也一樣 大方向跌 不代表特定區域跌
現在漲 不等於未來一直保持
現在跌 不等於未來不會漲
供需也不是酸民想的那麼 甚麼供需不平衡 建商只要不斷的製造誘因 就一直是需的狀態了
(有錢人住高級區 但高級商圈會轉移的 有錢人就再跟著搬去高級區 舊的地方還是有它的優勢 也有人接手
只要建商可以不斷的創造更勝已往的好區 那房價不就漲不停 但舊商業區倒楣死了)
就像竹北商圈最精華區不斷的移動(新區貴爆了 舊的區就實惠了)
很有趣也複雜
不好好研究怎麼行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